“山歌飘在云雾间,日子一天又一天,布洛陀拜了千百拜哟,百姓的生活盼改变……”随着序曲《好大的事情在身边》响起,壮乡的好山好水铺展出画卷,打动人心的扶贫故事开启篇章。由印青任音乐总监、作曲,田沁鑫编剧、导演,宋小明作词的大型民族歌剧《扶贫路上》,昨晚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正式亮相。
故事的主角叫黄文秀,是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原第一书记,在扶贫一线殉职时年仅30岁。《扶贫路上》演出现场,黄文秀生前的扶贫足迹、村干部与村民之间诚挚朴素的感情、旋律优美激荡人心的音乐、广西地貌风情的再现,以及王丽达等歌唱家唱演俱佳的表现,都令观众感动至深。
《扶贫路上》通过对黄文秀事迹的再现,挖掘广西扶贫的主战场——百色这片土地上的先进典型和可歌可泣的故事,展现奋斗在基层扶贫第一线的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等党员干部、预备党员勇于担当、永不懈怠的扶贫精神,浓缩还原全国扶贫攻坚战线,实现文艺作品传递的时代性和引领性。
为了更好地展现扶贫第一书记群像故事,导演田沁鑫在大胆使用三层框架结构、辅以多媒体墙的舞美概念方案,使舞台呈现现代性和多空间的特征。“我们创作的过程,是一次向人民学习、被人民感动的过程。战斗在脱贫攻坚战一线的干部群众,赋予了《扶贫路上》最大的灵感与最深的内涵。”田沁鑫说,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才能够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新时代文艺精品,“《扶贫路上》是我们为脱贫攻坚战献上的诚意之作,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将我们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收获的震撼和感动传递给大家,让黄文秀们的精神和力量传播得更远、影响得更深。”
演出南宁演出后,《扶贫路上》将在10月17至18日登录国家大剧院,随后移师上海,于10月24、25日亮相上海大剧院。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路上涌现出大批“心中有光、不怕路远”的英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数据,截止今年8月,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参加驻村帮扶,上演了诸多感人、动人的扶贫故事,涌现出大批“心中有光、不怕路远”的扶贫英雄。这些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奋战在一线,牢记使命重托,以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他们有的因长期超负荷工作而身体透支,有的没时间照顾家庭和亲人,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
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就是用行动让生命发光的人。2019年6月16日,黄文秀利用周末回田阳县(现田阳区)老家看望病重手术不久的父亲后,因心系暴雨中驻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遇到山洪,于次日凌晨不幸牺牲。
《扶贫路上》的创排过程历时两年,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主创团队数度深入广西百色地区采风,反复调整剧本十余版,不断打磨、精进的成果。
2018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国家艺术院团的艺术家奔赴广西百色开展创作采风活动,艺术家们深入扶贫一线,先后到百色7个县(市、区)的26个扶贫点,近距离感受扶贫前后的变化、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脱贫致富决心。期间,大型民族歌剧《扶贫路上》确定创作思路。随后,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田沁鑫确定为该剧导演。2018年11月,《扶贫路上》音乐创作团队在百色隆林县开展原生态音乐专项采风,观摩了苗族和彝族的民歌、壮族山歌南盘江调、隆林哥侬呵调、壮族八音坐唱等表演,了解和收集隆林县的民歌、民俗、民情;2019年2月,《扶贫路上》编剧组、导演组、作曲组、舞美组等主创人员,深入百色凌云县进行采风创作……丰富的素材为创作一部艺术精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认真学习国家扶贫政策、多次召开创作会议,《扶贫路上》剧本于2019年6月中旬定稿。而几乎就在同一时间,黄文秀不幸遇难的噩耗从广西传来。
得知这一消息,田沁鑫等主创成员立即奔赴百色,冒着可能遇到洪灾的危险在黄文秀遇难地点实地考察,到乐业县百坭村深入了解黄文秀的感人事迹。
“我们读她的日记,听她的故事,她是一个大家很喜欢的姑娘,值得我们为她好好做个故事”
广西百色田阳县的壮族姑娘黄文秀,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时,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工作,但她毅然回到百色深入农村基层,成为百坭村第一书记。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黄文秀写下了三大本扶贫日记,连她自己都没想到可以坚持下来。在她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到2018年底,百坭村103户贫困户中88户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
黄文秀作为一位默默奉献的基层青年党员、一个工作在扶贫一线的扶贫干部,用个人的选择与牺牲,诠释新时代的精神风貌。深受感动的主创团队决定调整之前的定稿,很快确定全新的创作方向。
《扶贫路上》最终以再现黄文秀事迹、讲述黄文秀扶贫故事的形式,致敬数百万名奋战在扶贫路上的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以及牺牲在扶贫岗位上的一线干部,从广西百色一个村的“扶贫之路”,照见全中国贫困地区的小康大道。
黄文秀牺牲后,田沁鑫带领的主创团队在百坭村采风时,看到一只大的黄蝴蝶飞了过来。而在广西当地有一种传说,死去的人想念家人时会化作蝴蝶飞回来。这个有些凄美的传说让田沁鑫更真切地感受到黄文秀的存在,激发了她的灵感,并让蝴蝶成为这部作品里的重要意象,“看到黄文秀的照片,读到她的日记,听到她的故事,我能想到的是她是一个大家很喜欢的姑娘,值得我们为她好好做个故事。”
黄文秀是全国290多万第一书记中的普通一员,这个年轻的生命在止步的时候,没有丰功伟绩,可是她像全国各地的第一书记们一样,时刻心系个人所在地区的民生、基建。黄文秀身后,站着第一书记群体。所以在剧情设计上,编导们不限于编织黄文秀个人的生命体验,而是糅合了采风调查阶段了解到的多个具有代表性的第一书记的工作,塑造了一个具有共性的第一书记形象。
除此之外,编剧、导演田沁鑫敏锐地捕捉到了生活中的“黄文秀”的个性,并给予提炼放大。她为了更好地塑造黄文秀以及剧中广西角色,让演员们先学桂柳话、广西人说话口音,找到地方人物特点。在全剧排演创作中,她又不断向演员传递着角色的几个关键信息,从形体上、表情上找到广西人的朴素、直率,而黄文秀则更比他人多一分开朗和乐观,这是田沁鑫在查阅所有黄文秀影音、图文资料后的发现。田沁鑫说:“我们主创都看了她(黄文秀)的扶贫日记,也看过第一书记们做的贫困户档案,他们的工作量真的很大,但是这个姑娘依旧可以用她特有的方式说出‘脱贫攻坚,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感人至深的“驻村日记”与蝴蝶般的黄文秀
在创作初期,田沁鑫导演就已经决定要做一个以点带面的扶贫第一书记群像故事,所以在故事叙事上,不仅要体现故事主角所在区县的空间,还需要辐射广西甚至全国的第一书记们所在的区县空间。为了跳出窠臼,她最先确定了三层框架结构、辅以多媒体墙的舞美概念方案。
开场纱幕多媒体投影用变化的等高线来抽象地表现广西的山水。等高线缓缓移动变化,那原本让人向往的青山,仿佛成了走不出的贫困迷宫。随着开场音乐响起,纱幕中纯朴的女民歌演员在灯光中出现,也在舞美结构出来的一个个小方盒中出现,轻盈、精致,带来了广西人民最美好的形象。随后,多媒体后背屏出现了广西的实景俯拍风貌。由于是框架的舞美结构,纱幕升起之后的舞台画面都被自然切割成方块,造成观众对场景的感受既熟悉又陌生,舞台的假定性也因此迅速建立,从而为故事展开后,观众对各时空灵活切换、移步换景打下心理接受的基础。在实际的演出过程中,舞台空间也得到充分利用,舞台的上中下三层、前中后三层、左中右三层均被打通,空间组合使用的可能性非常丰富。
田沁鑫导演在本剧中还充分利用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元素符号,其中最重要的是多次出现的“蝴蝶”意象。蝴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普遍带有“美丽、美好、多情”的涵义,而本剧编导在创作中赋予了它更丰富的意义,它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壮阔的山河里飞”;而后在黄文秀《蝴蝶飞》的歌声中,第一书记们“飞入”村村寨寨;再出现则是在风雨中、黑水里,但是“大雨压不跨、狂风不能催”,即使如此黄文秀还是唱着“我要飞,像蝴蝶一样地飞”。通过编导的这一系列精心设计,“蝴蝶”和“黄文秀”完整关照,营造出“柔弱的身躯”、“强大的精神力”之间的反差和张力。
《扶贫路上》还有一个重要元素贯穿始终——黄文秀的“驻村日记”,这个笔记本简要地记录了她从进村第一天起的所有日常工作情况。编导们在研究了笔记本后,深刻地感受到了第一书记们工作任务的繁重和艰难,表现黄文秀、表现第一书记绕不开“驻村日记”。所以田沁鑫用了多种手段展现“驻村日记”:第一次“驻村日记”出现是通过“黄文秀”的口述,之后多次出现过在合唱男演员扮演的第一书记群体手中,“黄文秀”灯下写日记的场面中,还有舞台多媒体的一篇篇的日记页面,这些片段拼写出了“黄文秀”的精神,更立体地拼写出了“第一书记”的群像。
广泛汲取百色地区民间音乐素材,加以改编和创新
词作家宋小明则表示:“我们剧组的音乐文学环节就是要讲人话、讲真话、讲新时代的好话,让《扶贫路上》的好声音飞进人民群众的心里。”
全剧演唱部分融汇了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经过精雕细琢的音乐和唱词,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其中很多音乐和唱段具有浓郁的广西特色,悠扬的山歌和民族曲调唱出了剧中人物对家乡的热爱和奋进的决心。
“蝴蝶啊,空中飞,身轻力不亏,年年引得东风到,岁岁与春归……”黄文秀的唱段总是充满希望和力量,咏叹《蝴蝶飞》是刚开始进行扶贫工作时的兴奋和期待;《我问》中是要帮助村民走上致富路的急不可耐;《五星红旗》唱出走在扶贫路上的力量源泉。优美的歌声中,一个感村民所感、急村民所急的扶贫干部形象栩栩如生。
其他人物的个性也在歌声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超生的燕来妈唱的是“闲得没事就生娃哎,富养穷养都不怕,小猪都是一群养哎,七长八短都长大”;酗酒的班统丰唱的则是“我本山中一呐醉汉,坐在坡上四呀下看,穷人呐穷天又穷地哎,不如醉里做神仙”。百姓的唱段充满家长里短烟火气,也显示出受条件所困认识的局限,反映了扶贫路上的各种艰难。
与此同时,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与服装,舞美及多媒体手段营造的广西百色地貌及百坭村的环境,与剧情、音乐相得益彰。黄文秀牺牲时的场景以与父亲隔空对话的形式展现,舞台呈现的山洪爆发场面令人揪心,抒发内心的深情演唱则感人至深。黄文秀牺牲后,村干部和村民们一声声“来不及”的追思,更唱出了大家无尽的想念和缅怀,直击内心。
“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扶贫路上担当奉献,我们都是第一书记,努力奋斗为了人民……”《扶贫路上》注重以个人生活和体验为切入点,从黄文秀任驻村第一书记后的集合动员大会,到她挨家挨户走访、组织集体抗洪救灾,从广大村民对黄文秀的呼唤到背后站起的接力奋斗的更多扶贫人员……对个体生动真挚的描摹始终与群像展示相结合,让观众能够在与黄文秀共情的同时,切身感受扶贫事业的壮阔历史征程,共同传递那份“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坚定信念。
音乐总监、作曲印青介绍:“在音乐创作中,我们力图坚持艺术性和人民性的完美统一,广泛汲取了广西百色地区的民间音乐素材,加以改编和创新。同时又注入了现代性的音乐语汇和表现手段,着力刻画出黄文秀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突出了剧中众多人物的鲜明个性和时代感,也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和情景性。作曲家们都有个共同的理想:这部剧的音乐既能体现出广西大地的民族特色之美,又能展现出中国新时代的恢宏壮丽之气。”
大型民族歌剧《扶贫路上》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出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民族文化传承中心、中央歌剧院联合出品。
剧照由出品方提供
作者:童薇菁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