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行的知道咱们在这里捣生丝,捣软了就送去做衣服,这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在捣年糕。”——系列纪录片《此画怎讲》第一集《捣练图:传世名画C位之争》,采用真人演绎的形式,再现唐代张萱画作中的一个个劳动妇女形象和动作。动人的古风旋律中,穿插妙趣横生的对话,让这幅经典名画“活了”。
曲高和寡的传统艺术如何更好地走进观众的视野?名画背后的点滴故事如何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来传递?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此画怎讲》《奇趣美术馆》等纪录片,通过情景演绎、古人反向穿越等方式让原本艰涩难懂的名画“开口”,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艺术纪录片创作新样式。
情景演绎,多角度立体展现艺术品的创作过程和价值
《砺剑图》《听琴图》《唐人宫乐图》 《雍正半身西服像》《文苑图》《簪花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此画怎讲》选取五代南唐到清代中后期的14幅知名人物画,涵盖了文人画、仕女图、院体画等不同类型的作品。每集虽然只有3—5分钟,却通过真人情景演绎和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古画活起来”,让古人“开口”为观众普及名画鉴赏知识,弘扬传统文化精华。
执绢的妇女身体稍向后仰,似在微微着力;熨烫的妇女仪容端庄,温厚从容;在绢下窥视的女孩难掩好奇的神情;煽火女孩畏热而回首……张萱的这幅横140.8厘米、纵37厘米的《捣练图》内涵丰富。不仅真实展现了劳动妇女捣练、络线、织修、熨烫等动作,更是描绘了唐代女性的精神风貌。解读起来并非容易,如今,通过真人演绎这些画中的劳动妇女,让观众读懂作品的每一处细节。
反向穿越,以诙谐的方式赋予纪录片趣味性
采用了反向穿越这一独特的表达方式,让《此画怎讲》几乎每集都设有看点,从年轻人容易接受的角度出发,赋予了纪录片新的生命力。目前,《此画怎讲》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已经超过三千万次,网络评分也高达8分。
如果说播出9年依然热度不减的《甄嬛传》让果亲王允礼这一历史人物被观众所熟悉,那么《此画怎讲》中的《果亲王允礼像:甄嬛是不是果亲王的理想型》这一集更是借着电视剧的话题性,接了一波地气。这一集中,画中的果亲王在演员的演绎下,用诙谐的方式来讲述这个历史人物的画像。让数百年前的人物画变得通俗有趣,圈了不少粉丝。
事实上,反向穿越来演绎经典名画的纪录片,《此画怎讲》并非首创。早在2006年,BBC推出的八集纪录片《艺术的力量》就通过真人反向穿越演绎名画的方式,解析卡拉瓦乔、贝尼尼、伦勃朗、雅克、透纳、梵高、毕加索以及罗斯科等八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戏剧化的艺术重塑、壮阔华美的摄影画面让纪录片《艺术的力量》独特而具有震撼力,该片先后斩获了国际艾美奖最佳艺术节目、2007年第60届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摄影纪实类等多项国际大奖。
2018年,法国纪录片《奇趣美术馆》也采用演员反向穿越来演绎名画中的场景。这部在豆瓣上取得了9.3的评分的纪录片每集虽然只有两分钟,却通过幽默的台词,让原本高冷严肃的名画变得可爱,让观众真正读懂名画。第一集《美国哥特式》通过演员扮演画作中男女主角的相互抱怨——“我真是受够你整天板着脸” “我没板着脸,他们就是这么画的我。因为他们代表的是劳动的农民,代表的是艰辛的生活”,从而传递出画作的内涵,让原本艰涩难懂的作品逐渐变得生动、接地气。
作者:汪荔诚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黄启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