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文化运动105周年之际,“亚东图书馆遗珍——陈独秀、胡适重要文献特展”9月9日在上海图书馆揭幕,尘封百年的9种新文化运动珍贵文化遗产首度集结面世。其中,陈独秀所著的《<科学与人生观>序》,标志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唯物史观派”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其文献价值、文化价值、时代意义备受学界关注。
“科学与人生观”是20世纪中国现代哲学史上一场著名的思想论争,也称“科玄论战”,被梁启超誉为“替学界开一新纪元”。三大派别:玄学派、科学派以及唯物史观派,就科学与人生观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中国重要的思想家几乎全部参与其事,论战文章字数高达“煌煌二十五万”。“科玄论战”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对中国哲学与历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陈独秀为代表的唯物史观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对科学与人生观及其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客观且详尽的解释,最终使论战暂告结束。他写于1923年12月20日的《〈科学与人生观〉序》表达了他同时要对玄学派、科学派在两条战线上作战,既批评了玄学派张君劢“九项人生观”等“怪论”,也批评了科学派丁文江的所谓“存疑的唯心论”。他指出,“相信只有客观的物质原因可以变动社会,可以解释历史,可以支配人生观,这便是‘唯物的历史观’。”这标志着,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派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派”加入“科玄论战”之中。
此次展出的《<科学与人生观>序》原稿,是陈独秀送亚东图书馆出版的手写终稿,近百年间从未露面。与后来刊印的各版本相较,手稿内容出入不大,但保留了陈独秀对序文重点的圈红标识,这对于解读他的思想轨迹、理解这场世纪论战乃至20世纪哲学思潮具有重要的文献补充意义。
记者了解到,该展于8月底在北京开启全国五城巡展,第二站选择在上海展出,是因为这里是亚东图书馆的故乡。1913年,在陈独秀等人的号召下,安徽第一家新式书店——安徽科学图书社迁至上海,更名“亚东图书馆”,由此书写了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的辉煌篇章。其出版发行的《新青年》杂志掀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中国20世纪初新思潮的传播及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奠定了“革命功勋场”的历史地位。亚东图书馆在20世纪上半叶与商务印书馆、韬奋书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汇聚了一大批文化界的有识之士,曾经售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主办的《政治周报》《毛泽东主编》、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等革命刊物,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根据上海地方志记载,亚东图书馆由汪孟邹创办,馆址最初在福州路惠福里,后迁棋盘街平和里,1914年春又迁福州路江西路口福华里内。1919年3月,在广东路84、85号(后改广东路269号)开设门市部。1936年,门市部迁到福州路昼锦里口。
据透露,本次展览由在艺、华艺国际主办、云杪文化联合主办,结束上海的展出后,还将巡展至杭州、南京,最终回到陈独秀与胡适的故乡安徽展出,以“一座图书馆,两位文化巨擘,一场新文化运动,百年中国史”为寻访蓝图,开启跨越百年的文化寻访之旅,梳理探讨新文化运动对百年中国的深刻影响。
图片:主办方提供
作者:李婷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