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油彩如何定格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上海在党的领导下日新月异的发展成就?“日出东方——上海市庆祝建党百年美术创作项目”正面向社会征稿。148项推荐选题串联起与建党百年主线相关的一个个重要历史时刻,尤其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近事”“大事”,重点发掘新时代的精气神。
这是上海在总结“上海历史文脉美术创作工程”“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经验基础上,实施的又一项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首次聚焦青年美术创作力量,坚持“艺术创作”与“艺术育人”同步推进。为加深青年作者对选题的理解,激发创作灵感,该项目系列辅导讲座已陆续“开课”。
以主题性美术创作孵化人才、锤炼精品,在业内看来尤为必要。油画名家、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俞晓夫坦言,历史画教学在传统绘画领域里,学点最丰富、全面,难度也最高,对培养创作者的思考深度、人文品格等方面大有裨益。国画名家、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张培成也指出:“青年艺术家千万不要浮躁,不要被所谓的流行、时尚绑架。当试图描绘时代新象时,发现老的、现成的绘画语言没法拿来直接用,这就迫使你在创作过程中想办法。”
▲俞晓夫《真理的味道》
经典主题美术创作蕴含的多样性,正是一种或被忽视的创新力
对于主题创作这样的“命题作文”,不少人存在一种偏见,认为主题上的先行确定,或将削弱艺术家的创新意识与思维。事实恰恰是,这样的创作对艺术家的要求反而更高。哲学大家黑格尔在《美学》中告诉人们:“创作的推动力可以完全是外来的,唯一重要的要求是:艺术家应该从外来材料中抓到真正有艺术意义的东西,并且使对象在他心里变成有生命的东西。”
中外美术史上,不少深入人心的经典作品都是主题创作,留下掷地有声的例证。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郭亮告诉记者,在西方绘画传统中,历史画是艺术等级中最高的类型,相当于文学中的史诗。它要求画家在创作上臻于极致,并将历史完美地呈现,从而触动观者。文艺复兴之后几百年的西方艺术长河中,出现了诸多历史画大师和著名作品,例如新古典主义大师雅克—路易·大卫和他的《拿破仑加冕》等作品。而放眼中国绘画宝库,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和宋代天才少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这两幅家喻户晓的作品,也都可被视为主题创作。前者再现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成为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后者是王希孟以宫廷画家的身份,画出对宋徽宗治下隽永江山的颂扬。
▲阎立本《步辇图》
郭亮指出:“纵观那些已成经典的历史画,我们会发现其中蕴含的表现方式与风格是相当多样的,对当下重大历史题材艺术创作的开展很有帮助。”在俞晓夫看来,近年来接连推进的主题性美术创作给予创作者的机会难能可贵,“对这样的创作,应当精益求精,让它们将来在进入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公共厅堂之后,成为当代人文生活升华的契机”。不少艺术界“前浪”坦言,希望可以在此次创作项目中,看到“后浪”艺术家表现出属于自己年龄段的穿越感、科技感、未来感,激起新艺术的水花。
尊重从生活中得来的鲜活感受,自然而然会为画面找到新意
在专家看来,美术工作者从事主题创作,需要把握好创作中的历史意识和时代精神,处理好历史共识与创作自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时代内涵与灵感激发、时代精神与圆满外化等多重关系,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最终呈现为一种独创性的表达。
加深对于主题性创作选题的理解,显得十分必要。对此,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徐锦江提到了学识的有意强化。“陆俨少将绘画的十分功夫分为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作画,由此可见读书的重要性。没有想法,画的境界不会高,能不能成为绘画大家,要看修养、学问、格局能不能支撑。”他认为,充分理解选题,能够为作品开启一种别开生面的思路。徐锦江坦言曾在“时代风采”创作推进过程中瞥见过一张画上海早晨的小稿,感觉眼前一亮。这张画画的是上海的清洁工,却全然不是以往人们印象中拿着扫帚在马路上弯腰打扫的清洁工,而是悬挂在摩天大楼玻璃幕墙外面擦着窗户的清洁工。“这样的构思正让人看到时代的风采!”他也提到一张反映春运的摄影作品曾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众人熟悉的春运,通常是车厢里拎着大包小包的旅客,而这张照片拍摄的却是这样一幕:一个孩子在车厢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晕倒了,有人举起双臂将他托了起来。
艺术作品不同于真实世界,尤其是中国画这样的表现性绘画。有专家提到,对于历史事件、时代风采的深度思考落到画面,不能照搬现实,必须通过创作者的调度来将其变得丰满。而调度上的灵光一闪从何而来?张培成基于自身丰富的主题性绘画创作经验给出的建议是:尊重从生活中得来的鲜活感受。他曾创作的一幅以地下铁为主题的作品,没有仔细刻画每个人物的脸部,着意表现的是感觉,是状态。地铁开动时晃动在乘客身上的光影,在这幅画中很是醒目。这样的处理让画面很有都市感,有别于传统的中国画,而它正源自对生活的细致体察。张培成建议青年美术创作者要善用多用素描本,把日常的灵感闪现记录下来。“通过你的想法和观念,记录下瞬间的所见所感。创作时,在画面中将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就能创作出属于你自己的作品。忠实于自身感受,把生活中看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自然而然会找到画面的新意。”
作者:范昕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