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影响下,艺术在人的心理疗愈方面应该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在今年的两会上首次提出艺术心理学的提案,将艺术引入到青少年学生教育和民众心理健康引导。
就在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民政部、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印发《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主要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方案》。根据《方案》,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符合规定的门诊康复医疗费用纳入门诊慢特病管理。在吴洪亮看来,这是一项温暖的举措,颁布的非常及时和必要。
吴洪亮表示,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艺术是辅助心理创伤治疗的有效方式。艺术是很好的情绪抒发手段,尤其是对心理发展还不完善的儿童来说,在治疗的过程中,绘画、摄影、拼贴等直观的图像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传达想法,也能让咨询师更好地理解和判断他们的状态。此外,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也积累下大批具有心理疗愈价值的艺术作品与经验,这些沉淀在民族记忆中的艺术形式能给人们带来文化的归属与慰藉。
对此,吴洪亮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如绘画心理治疗的相关内容,让青少年学会通过艺术的表达方式来抒发、转换情绪,增强青少年的心理韧性;第二,在大学通识课中开设有关艺术心理学的课程,在艺术院校的创作课程中增强艺术心理学的比重,并加强艺术心理学及相关学科的跨界研究,促进其成果的广泛运用;第三,对疫情等灾害影响严重地区的公共空间形象进行深度规划,鼓励艺术家为公共空间创作具有心理疗愈元素的艺术作品,深度服务更广泛的人群;第四,结合最新科技成果,开发应用程序、可穿戴设备,链接线上的心理自助评估与干预平台,融入具有积极元素的优秀艺术创作,帮助大众以艺术为导向调整生活状态,建构从个体到群体的心理健康实时守护。
图文综合自北京日报、北京商报、新华网、凤凰网等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李婷、黄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