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对所有人来说毫不陌生。阅兵式上,他们宛如“门面”,展示中国的精气神。
威武雄壮的仪仗大队不仅见证了共和国历史上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至今让人难忘的历史瞬间,更用自己的伟岸英姿征服了无数外国宾客。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在两国仪仗队执行队长的第一次见面会上,英国皇家卫队执行队长在中方执行队长李本涛向他伸手致意时,炫耀般地做了一套军刀礼。李本涛用一手“不看刀入鞘”的绝活儿作为回礼,震惊了全场。
2015年4月29日,莫斯科红场阅兵前的一次夜间彩排,我三军仪仗兵在行进中高唱“二战”时苏联经典歌曲《喀秋莎》,赢得了现场一片喝彩声。参与的官兵说:“每一次身处现场,国家的自信、民族的自信、军队的自信油然而生。”
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曾感慨:“中国仪仗队是我看到的最出色的一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更是称赞仪仗大队“举世无双”。大国威仪,三军仪仗,当之无愧。
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与习近平主席共同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后发推点赞。
“非常精彩,全世界都看了,我已经接到世界各地的朋友的电话,他们都看了。”特朗普不仅在随后的会谈中点赞三军仪仗队,还在推特上用“incredible”“memorable”“impressive”三个形容词表达对欢迎仪式的印象。
昨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国家记忆》栏目制作的《大国仪仗》在cctv4晚20:00档播出,带领观众走进“天团”,聚焦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这支承载着无数共和国记忆的英雄劲旅的光荣历史和时代风采。
起仪仗队作为执行礼仪任务的重要角色,仪仗队究竟担负着怎样的职责,日常执行任务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大国仪仗》通过回忆仪仗大队亲历的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仪仗队官兵背后鲜为人知的刻苦训练与感人至深的家国往事,向观众们呈现出一个生动的、有血有肉的中国仪仗队,以此来让观众更立体、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提升观众们的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
《大国仪仗》通过历史影像,当事人的口述实录还原了中国仪仗队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及其鲜为人知的光荣史。成立于共和国诞生之初的仪仗队在60多年的漫长征途中,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以超乎常人想象的艰苦训练,练就了“山的雄姿、海的壮阔”对气势;培育了“献身仪仗,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操。成立至今,这支与共和国共同成长,“不管到哪儿都争第一”的英雄部队,胜利完成了3000多次外国首脑来访等仪仗司礼任务,成为了一支国之象征、军之荣耀的“军旅标兵”。
在“举世无双”的表现背后,藏着太多不为常人道的艰苦卓绝。作为国家尊严的代表,仪仗队队员经历了层层考核,只有极少数政治过硬、意志坚强、身体强健的士兵,才能最终脱颖而出。每人每年要穿破七双皮鞋,一年的训练行程超过8000公里,在迎风迎光的条件下40秒眼睛不眨,确保面对外宾时"神采奕奕"……正是凭借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练就了三军仪仗队钢铁般的意志品格,以及阳光、硬朗的精神气质。
军旗跟着党旗走,铁心向党听指挥。中国仪仗队正是在发展中始终坚持听党指挥,才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荣誉满载。时代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中国仪仗队以巍巍阵容,向全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军队的崭新风采。如今,仪仗大队所展示的不仅是我军威武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更是一个崛起大国和平发展、开放自信最有力的证明。
综合自纪录中国、人民日报评论等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