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们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在上海,探索超大城市的乡村振兴之路,如何通过土地集约化利用振兴乡村经济,闵行区作出了新尝试。
记者日前来到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看到许多人家挂起了大红灯笼,一派喜气洋洋的农家风光,这就是村里的黄家宅和徐家宅两处新晋“网红”景区。作为上海市首批九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之一,革新村除了召稼楼古镇,还有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和考察团的黄家宅和徐家宅——因为这两处农民集中居住点背后的“宅基地集中归并”,正是革新村在乡村振兴示范村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通过集中居住,对土地进行集约化利用,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重塑,不仅让农民住上新房子,还要过上更好的日子。
完善布局,让老百姓欢欢喜喜入新居
“房子已经装修好了,就等选个好日子入住!”望着窗明几净的大房子,革新村的范明莲十分高兴。去年,她第一批响应政策,签约响应农民集中居住。今年,将有106幢新居迎来村民。
革新村保留了传统村落的生态文化,拥有召稼楼古镇等一批历史文化遗产,但是住房老旧,基础设施老化,村民的居住环境亟待改善。近年来,闵行区一直在考虑,能否借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让居民集中居住,并且让道路等市政设施布局更加完善?
要动员村民搬迁统一居住并不容易。革新村面积2.29平方公里,共14个村民小组,很多人说建房搬家太折腾不愿意动,有的借口刚刚装修好房子动起来损失大。为了获得村民的理解,镇里不仅给政策,对易地迁建的农户,实施“风貌奖励”,并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老宅的新旧程度和装修给予补贴。同时七个工作组150名工作人员一对一入户与村民交流,让大家的态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改变。去年春节后,村里100多户迅速签约。
最终建立的黄家宅和徐家宅两个集中居住,不仅减少了建设用地,增加了农用地,还腾出商服用地指标1.93公顷。同步实施的天然气入户、架空线梳理、河道整治等项目,更让有了新房子的老百姓感到了居住环境的改善,而新建的革新建业馆、修缮的文化客堂间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在留住农村田园风情的同时,让村民能享受到城市的高标准配套服务。
惠民利民,有效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记者步入黄家宅,仿佛置身高档小区,两层或三层的独立小楼,精心设计的檐口、门头将江南风貌融于时尚气息。楼与楼有相似,户与户却也有不同。原来,革新村采用“统规自建”模式,村里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一风貌、统一监理,村民或自己找人施工或委托村里建房,既尊重了村民的意愿,也让集中居住点的新房风格协调统一,呈现出江南民居的传统样貌。
正是这样的江南风貌让革新村获得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近年来,革新村梳理出奚氏宁俭堂宅院、赵元昌商号宅院、革新村益民桥、礼耕堂、梅园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围绕旅游资源,实现乡土文化的复兴利用。
据悉,召稼楼古镇二期建设即将启动,古镇版图从第一期的7.7公顷拓展为77公顷,而这正得益于集中居住点腾出的空间。依托古镇资源,浦江镇也已开始打造以革新村为核心的“文旅走廊”,“革新村—合作社—古镇—上戏—郊野公园—长寿禅寺”旅游免费专线去年开通后,月均人次已经达到三万。
借助古镇二期开发,农宅归并腾出商服用地,预计将产生年租金收益超千万。同时,产业融合发展也将进入新轨道:革新村域内三家合作社组成产业销售经营联盟,在召稼楼古镇设立120平方米联盟直销点,专门推广本地特色农产品。处于闲置状态且可安全使用的整栋房屋委托古镇公司管理,培育引进健康养老、文创、民宿等新业态。同时,鼓励村民制作传统特色小吃,形成前店后工坊、前店后菜园的乡村销售模式,而由政府提供自产自销疏导点,可以为每户节约年租金5500元。
农村的生活变了,机会多了,如何让老百姓有能力把更多机会变成实惠?顺应产业融合趋势,政府专门开展定向培训和技能培训,目前已有142名革新村民办理了入学手续。此外,多渠道提供农民就业援助,已有89名革新村民实现了就业。
据悉,实施集中居住后,革新村2022年预计将实现集体收入3500万元,农户收入增幅70%,真正做到还利于民,藏富于民。
作者:王磊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