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档打着形象改造旗号的综艺节目遭遇网友“贬损、物化女性”的批评。原因是节目中的几位女性因素颜、衣着简朴、身材不完美,遭到明星嘉宾的调侃,甚至诞生“是女人就得化妆”这样的极端言论。节目打着“改造”名义窄化“女性美”的定义,最终不过是在炮制审美焦虑、加深偏见。而真正亟待被“改造”“纠偏”的,不是女性的外貌,而是时下影视综艺对“女性之美”的狭隘认知与偏见。
一档标榜“治愈系”的生活类节目,缘何引发“看十分钟就来气”的网友差评?因为节目在面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女性时,都在兜售同一套审美标准与幸福观念。拿第一期节目来说,面对拥有博士学位的素人女嘉宾,明星嘉宾执着于向其介绍“BB霜”“气垫”这些化妆品种类,为她涂上鲜艳的口红,全然不顾女生本来的需求是改善独居生活带来的孤独感。节目组甚至安排明星嘉宾向还是单身的女生赠送婚纱,美其名曰“分享幸福”,就连明星自己都觉得“有些冒犯”。
当然,网络热转的截图文字,并不能涵盖节目的全貌。节目组也围绕饮食、家居装潢等方面为素人嘉宾提出建议。整个过程中,被“改造”的女性也不时会有“还不错”“感受到善意”的感叹。只可惜,不管是体验健康饮食、还是外貌改造所带来的新鲜感,终究抹平不了现实生活的烦恼遭遇。最后,反倒是普通观众的弹幕“对症下药”:独居女孩最缺少的是朋友,而不是独自一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穿婚纱“闪耀登场”;四胞胎妈妈最需要的是丈夫能够分担日常育儿的辛苦,而不是一顿与丈夫的烛光晚餐;医生母亲最需要的是与儿子建立更亲密的沟通,而不是在所谓迟来三十年的婚礼上反思“事业固然重要,但女人终究还是要回归家庭”。
这也就不难理解一档看似温和感人、追求美的节目,遭致大众一边倒的批评。因为节目中的嘉宾所具备的独立思考、聪慧理性、优雅得体等闪光点,恰恰是亟待被社会认可与赞赏的“女性之美”。作为大众传媒,理当认可她们在专业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以及为家庭育儿所作的辛苦付出,进而帮助她们建立自信,破除来自社会、家庭的偏见。节目却选择粗暴地否定她们的现状,刻意凸显“改造”带来的视觉变化。可以说,节目迈进“好看”的每一步,其实都在窄化“女性美”的定义。基于这样的理念,婚礼、烛光晚餐等温情桥段,也就只能是停留在综艺惯用“感动”套路上的浅尝辄止。
遗憾的是,向女性受众兜售如此狭隘论调的,还不只这一档综艺节目。一些所谓“大女主”影视剧,打着励志的旗号,不见职场奋斗辛酸,留下的记忆点只有频繁更换的时尚造型和口红色号。这无疑将舆论从早些年视化妆为“涂脂抹粉、矫揉造作”的误解偏见,引向“女性外貌至上论”的另一个极端。
都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可眼下,大众对于“女性之美”的认知,反倒走在了创作者前头。电影《紧急救援》还未上映,片中女搜救直升机长原型宋寅在过去几年间,多次引爆话题。不施粉黛、皮肤黝黑的她,照样收获“太美了”“太帅了”的赞美。“敦煌女儿”樊锦诗对莫高窟近一甲子的守护,为江南女子的知性之美写下新的注脚。她们所彰显的“女性之美”,是在专业领域的出色能力与举手投足间的自信洒脱。正如宋寅呼吁行业给予女性更多机会一样,我们同样期待在银幕、荧屏之中,她们这样的“女性之美”不再只是惊鸿一瞥。
作者:黄启哲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