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大数据时代,海量学术资源泛滥,但专业精品资源存在匮乏、分散状态,不少人文社科类平台网站多“各自为政”,茫茫信息中,能不能有位给学界和读者精选信息并提供学术交流引领的“知识管家”呢?
经一年多的试运营后,复旦新学术网首发系统今天正式亮相上线。研讨会现场,不少学者和期刊主编谈到,相较目前市场上“知网”“中国社科网”等学术分享平台,“复旦新学术”聚焦人文社科类,能够实现学术成果快速发布,为所有期刊提供集群服务,通过专家推荐和大数据算法分析,形成权威学术推荐,并由复旦大学出版社联系相关领域的部分学术杂志开展合作,保证“学术首发”栏目内容做到线上数字首发或多媒体首发。
记者打开复旦“新学术”首页,通过点击“入门”“首发”“数据集”“创新坊”等标签,可搜索寻找学术资源。各个学科分类标签也方便用户精确找到自己所需学科的相关文章,除了文章,数据库里收录的内容还有大量视频和图片,目前免费向公众开放。
在“新学术”的“学问”栏目中,集纳了对各学科一流学者的独家视频采访实录,可以通过参与活动进行更深入的学术交流。比如在首页推荐的是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学者陈思和独家访谈《最令人着迷的是文学作品中不能被理论所解释的那部分》等。“新学术”会定期组织开展线下学术活动,这些活动与线上论文进行有机整合,又能成为新的纸质作品,从而“形成一个跨媒融合的格局”。
据介绍,自2018年9月宣布成立至今,复旦新学术网站发表论文达350篇,微信发表数量约170篇,目前合作期刊达30家左右,建立了良好的共赢合作模式。“复旦新学术不仅可以发布纸质书与期刊的电子版本,也可以通过融媒体的模式,利用音频、视频等形式,拓宽作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方式,为学术交流提供更多便利,让原本难以在纸上呈现的附带有的数据库的论文更好地展现出来。” 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经理李华谈到,复旦新学术今年获得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支持”,下一步将继续积极开展数据库的挖掘和建设,基于网络云端技术,使得学术呈现方式更为丰富多元。
“新学术”所面临的挑战在哪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和文科科研处侯体健谈到,难点在于,一是刷出辨识度,不能满足于静态展示,而是要提升用户社交活跃度,力求精准的智能化推送;二是以社会效益为最大追求同时,实现“造血功能”,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盈利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为人文社科的学者、师生提供学术交流与共享的平台,复旦新学术任重道远。网站针对学术生产流程的各环节要求,致力于整合优质学术资源,打造学术机构推广知识产权、交流学术思想和技术的重要渠道,成为贯穿学术活动、学科建设、科研过程、学术成果发布的重要平台。” 复旦大学出版社董事长严峰介绍,除网站外,还有同名公众号,在移动端传播部分优秀学术成果,并着力建立出版联盟和云端数据库。
网站还接受个人直接投稿,优秀的学术论文经由“新学术”审核后,也可以获得线上首发的机会。新学术网执行主编高婧强调,“首发”的概念指作者直接向新学术网平台进行投稿发布学术成果,另一种是期刊的优先发布和网络发布。“首发系统是在新学术网一期首发栏目基础上的重要更新和升级,原先平台以内容展示为主,现在转变为具备智能交互功能、有良好用户体验、未来具备区块链概念可能性的网站。”
作者:许旸
图片:主办方供图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邢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