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俄罗斯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将在上海世博中心唱响《喀秋莎》,11月29日至12月1日连演三场。这支俄罗斯“国宝级歌舞团”与中国有着不解的缘分,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曾十度访华,演唱中文曲目是该团的“传统”,如1952首次访华时,艺术家们演唱了《东方红》《二月里来》《兰花花》等;1997年,他们演唱了《我是一个兵》《祖国啊,慈祥的母亲》等……此次中国之行,他们将演绎《七律·长征》(选自《东方红》)等。
俄罗斯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成立于1928年,由前苏联国歌的曲作者、天才指挥家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亚历山德罗夫创立。如今,红旗歌舞团从最初只有12人的小团体,发展成为近300人的世界知名艺术团体。他们曾出访亚、非、拉、美、欧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演出1000多场,是唯一随普京出访世界各国,展现俄罗斯民族璀璨艺术精华的大型军队歌舞艺术团体。
歌舞团拥有众多优秀的艺术家,以俄罗斯著名的人民演员及功勋演员为主,艺术家们创作和演出了大量优秀歌曲,凭借高超的艺术水准、丰富的演出节目、浓郁的民族色彩享誉世界。据悉,今晚红旗歌舞团将以曲目《不朽的传奇》拉开演出序幕,紧接着《神圣的战争》《在阳光照耀的草地上》《哥萨克骑兵》《黑皮肤的姑娘》等曲目接连上演,脍炙人口的《喀秋莎》则压轴登场。经典的歌曲、风情浓郁的舞蹈以及风格鲜明的乐器表演,将让观众领略俄罗斯文化魅力。
《喀秋莎》《红梅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海港之夜》这些中国观众熟悉的歌曲都来自俄罗斯杰出艺术家的创作,这次红旗歌舞团将他们的其他作品带到中国,让观众多侧面地感受艺术家们的才情。
《喀秋莎》《红梅花儿开》《孤独的手风琴》《灯光》等歌曲都是根据米·伊萨柯夫斯基的诗作谱曲而成。这些作品质朴细腻、感情深厚、富于节奏感。这次,红旗歌舞团献唱的《在靠近前线的森林里》虽然名声不显,但在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创作的抒情歌曲中,也是一流水准。歌曲的前半部分采用小调性的旋律,唤醒人们对家乡、对和平生活的回忆,后半部的大调性旋律激励战士们狠狠打击敌人。整首歌曲有一种梦幻般的忧伤,同时又不缺少激励人的力量。
伊萨柯夫斯基在回忆这首诗的创作过程时写道:“诗写于卡玛河上的契斯托波里亚市,当时正是战争的第二年。俄罗斯森林被染上了一片秋色,四下里静悄悄的,是刚下战场的战士们不习惯的宁静,是甚至连手风琴都不能打破的宁静。”
俄罗斯情歌经典《在阳光照耀的草地上》是俄罗斯音乐元帅、作曲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的代表作,他也是著名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海港之夜》的曲作者。这首诙谐风格的歌曲创作于1943年,在当时的残酷战争环境下,展示了浪漫的诗意氛围,受到军人们的欢迎。据悉,作曲家最初写成的《在阳光照耀的草地上》是抒情圆舞曲曲式的,带有幻想的、沉思的色彩。但他并不满意,觉得旋律无精打采、含糊不清,更主要的是没有和歌词融合为整体形象,缺少贯穿的生动活泼、快乐豪爽。于是,他推翻第一稿重新创作,才成就了今天传唱的这首歌。
延伸阅读:惨遭灭顶之灾的传奇歌舞团“浴火重生”
1952年11月3日,红旗歌舞团第一次踏上中国国土,为新中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表演了精彩节目。他们把英雄的气概和人民的纯真与朴实艺术地融入作品中,精湛的节目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从那时起,红旗歌舞团就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1997年后更是成为中国舞台上的常客。
2016年对于红旗歌舞团来说,是具有转折性的一年。12月25日,一架飞机在飞往叙利亚的途中坠毁,机上92名乘客全部遇难,其中包括64名红旗歌舞团演员。这支曾在悲痛中给予人们无限力量的光荣队伍,毅然选择了涅槃重生。秉持着一如既往的严谨的选拔态度,红旗歌舞团完成了重组,一批具有绝对实力和表演天赋的演员加入其中。
红旗歌舞团原本定于2017年初来华进行新春特别演出。然而在2016年底的那场空难,使得这场演出未能成行。直到2018年,浴火重生的红旗歌舞团才开启第10次访华演出。为回馈中国观众的支持,这一年红旗歌舞团120多人来到中国,准备了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除了乐团和合唱团,舞者们也带来了活泼热烈的俄罗斯民间舞蹈“赶马车舞”“头巾舞”等。俄罗斯的传统民族乐器巴拉莱卡出现在舞台上,这种只有三根弦的弹拨乐器不仅能弹奏俄罗斯民歌,还能表现古典音乐和新创作的曲目。
作者:宣晶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