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当地时间13日晚,上海民族乐团于圣彼得堡卡贝拉音乐厅献演《海上生民乐·和平颂》。海派民乐的灵动色彩中交织了俄罗斯传统弹拨乐的风情,大型民族乐团的动人歌唱让观众倾倒不已。乐团一再谢幕,加演两首曲目后,观众仍不愿离去。
音乐会由新增原创曲目竹笛与乐队《湖光》拉开序幕,竹笛吹奏出悠扬质朴的旋律,与宽广丰厚的乐队相应和,引观众走进了诗意唯美的江南水乡。随后,《卧虎藏龙》《楚汉》《凤舞》《冬虫夏草》《丝绸之路》等曲目一一展现了中国民乐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海派民乐艺术家们生生不息的创造力。下半场音乐会由俄罗斯音乐指挥大师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执棒,上海民族乐团与安德烈耶夫国立模范民族乐团并肩演绎大型民族交响《和平颂》。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反对战争的和平呼唤、携手前行的美好愿景引发了全场强烈的情感共鸣,欢呼鼓掌经久不息。
海派民乐惊艳亮相国际舞台,遍交知音
“考虑到俄罗斯的中音多姆拉琴音色柔和,群体性很强,我们减少了中方弹拨乐的编制,主要呈现弦乐、管乐和打击乐部分,整体声音的平衡度非常好。”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介绍,下半场民族乐团的跨国合演挑战很大,两国乐器音区、音色特征各不相同。演出前,中俄双团就对《和平颂》的联合乐团编制、曲目配器、音色和音区的平衡进行了大量沟通和论证。演奏家们飞抵圣彼得堡后,经过两天的现场磨合,乐团“合体”演出中听众已分辨不出声部衔接的痕迹。
“二胡和琵琶令人印象!”安德烈耶夫国立模范民族乐团团长娜塔莉娅·米蒂娜称赞。中国民乐能演奏出接近大自然的丰富音色,二胡尤其接近人声,乐声犹如会“呼吸”。俄罗斯民族乐器多姆拉琴与之共振,更添交响乐曲和谐美妙的韵味,让俄罗斯音乐家们久久回味。
《海上生民乐》是上海民族乐团的优秀新创品牌。2016年音乐现场版《海上生民乐》首演即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演出而备受关注;其后曾先后亮相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巴黎爱乐音乐厅、英国巴比肯艺术中心、德国柏林爱乐音乐厅、易北爱乐音乐厅、墨西哥塞万提斯艺术节等国际舞台。
《和平颂》则深受安德烈耶夫国立模范民族乐团音乐家们喜爱。“上海民族乐团并非首个拜访圣彼得堡的中国民族乐团,但合演《和平颂》的形式非常特别。这首曲目堪称民乐现代化的典范之作,普通俄罗斯观众也能通过它感受中国的人文气息,我们期待它成为两国音乐文化交流之路上永恒耀眼的明星。”米蒂娜说。
两年前,安德烈耶夫国立模范民族乐团单独演出《和平颂》时,指挥大师德米特里耶维奇的学生、青年指挥家亚历山大曾与赵季平交谈。作曲家亲自向他详细阐释了《和平颂》整首曲目背后的意义,亚历山大才顺利将其“翻译”成俄罗斯民族乐器的曲谱:“阮和多姆拉琴音色有别,更有相似之处,碰撞后孕育出了新的表达与阐释。我对上海民族乐团此次演出的其他曲目也都很感兴趣,希望未来能将更多海派民乐作品‘译介’给俄罗斯观众。”
中俄艺术家深层交流,开辟民族音乐文化新的“丝绸之路”
安德烈耶夫国立模范民族乐团历史悠久,曾深受沙皇尼古拉二世喜爱。除了传承经典作品,该乐团还创作了大量现当代作品。去年在原创音乐会《共同家园》中双方的邂逅与交流,谱就了一段民族音乐传承与创新的佳话。在将《和平颂》“翻译”为俄罗斯民族器乐语言的过程中,其出色的配器能力再次给中方音乐家留下深刻印象。而海派民乐的开放包容的理念,同样让俄罗斯音乐家念念不忘。“上海是一座走在时尚前沿的城市,上海民族乐团让我们看到了引领民族音乐发展的新可能。我们期待中俄民族乐团的合作,能开辟一条音乐文化新的‘丝绸之路’。”米蒂娜表示。
此次上海民族乐团亮相第八届圣彼得堡国际文化论坛中亮相,除了听觉盛宴,还在三个演出场所的观众厅举行了“魅力上海”图片展。上海豫园、广富林、南京路、朱家角等风景名胜通过一幅幅生动精致的摄影作品,向俄罗斯观众展现了海派文化的文化底蕴和繁华景象。
演出结束后,上海民族乐团步履不停,还将于当地时间14日、16日在莫斯科格涅辛模范音乐厅剧院、喀山爱乐音乐厅演出《海上生民乐》音乐会,并分别与俄罗斯奥西波夫模范民族乐团和鞑靼共和国国立民族乐团合奏俄罗斯民间乐曲《卡林卡》。罗小慈表示,期待一路与俄罗斯艺术家和观众相遇相知,碰撞出灿烂的艺术火花,结下更为深厚的友谊。
据悉,此次巡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旅部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并由上海市文旅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作为指导单位。
作者:吴钰
图片来源:上海民族乐团供图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