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上海芭蕾舞团排练厅,芭蕾舞剧《茶花女》排演进入第四天。在钢琴伴奏的曲韵中,“阿尔芒”吴虎生、“玛格丽特”戚冰雪旋转跳跃,演绎着一段举世闻名的爱情悲剧。这台上芭成立40周年的庆典剧目,将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演出于11月16、17日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公演,11月29至12月1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演出。
以芭蕾致敬世界文学巨匠,用足尖折射人性光辉
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茶花女》堪称世界文学的不朽珍宝,曾被改编成不同的艺术形式。1853年,威尔第把《茶花女》搬上了歌剧舞台,多明戈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主演的歌剧电影《茶花女》声色俱佳;《茶花女》的故事也不断被搬上银幕,葛丽泰·嘉宝主演的版本更成为电影经典。《茶花女》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被搬上芭蕾舞台,至今已有多个版本,德国斯图加特芭蕾舞团、英国NBT芭蕾舞团、莫斯科国立芭蕾舞剧院等先后在申城舞台演出《茶花女》,深受观众喜爱。
2019年,上海芭蕾舞团将推出全新版本芭蕾舞剧《茶花女》,由英国芭蕾大师德里克·迪恩携手著名作曲家卡罗·戴维斯共同打造。“《茶花女》是19世纪欧洲最著名的爱情小说之一,芭蕾舞剧《茶花女》则是所有芭团都渴望排演的剧目,而上芭推出属于自己的《茶花女》版本,显示了芭团的国际水准。”团长辛丽丽告诉记者,上芭版《茶花女》将以文学原作为创作蓝本,讲述发生在法国七月王朝背景下的爱情悲剧:为生计而沦为上流社会交际花的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相爱,却因身份差异被拆散,贵族阶级道德观念的禁锢、诸多的误会和不解成为他们相爱的羁绊,玛格丽特最终患病逝去,阿尔芒痛失所爱。
文学名著给舞台艺术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茶花女》是继《简·爱》《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后,上海芭蕾舞团排演的又一部改编自世界文学名著的作品。不同于《睡美人》、《天鹅湖》等舞剧,《茶花女》不仅要求主演者有深厚的芭蕾功底和精湛演技,更要求舞者准确把握内心情绪和情感表达,这是芭蕾舞演员难以达到的境界。因此,正式开排前,舞剧的主要演员们纷纷“恶补”原著,看书、看电影,琢磨人物,做足功课。
从历史上看,饰演《茶花女》中玛格丽特这一角色的女性,都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玛西娅·海蒂首演芭蕾舞剧《茶花女》时已近30岁;葛丽泰·嘉宝主演电影版《茶花女》时已31岁。而23岁的戚冰雪是上芭最年轻的主要演员,如何在描摹女主角感情波折的同时,展现出她逐渐病重的身体状态,是对表演的双重挑战。“书里的玛格丽特才25岁,与我的年龄差距并不大,但是她生存环境却和我截然不同。”戚冰雪看了两遍原著,几次被男女主人公的悲剧故事感动落泪,这让她在排练中渐渐走进角色的心灵。
为了表现出阿尔芒“情窦初开”的纯真与热情,吴虎生从嘉宝版的经典电影中汲取灵感。在《茶花女》中,他不仅要跳6段大双人舞,还将挑战6段单人舞。“这台舞剧不仅要展现许多芭蕾技巧,更要以充沛的表现力演好一段故事,我很珍惜这个机会。”吴虎生觉得《茶花女》的特别之处在于舞台上角色很多,关系错综复杂,十分考验芭蕾舞演员的演技,“期待与舞伴们过瘾地飙一场戏。”
引入世界优秀文化人才,艺术“联姻”硕果累累
2001年,上海芭蕾舞团引进了由迪恩编导的《天鹅湖》,该版本以其舞台效果大气、舞段结构紧凑、群鹅场面唯美等特点,被公认为全世界最受欢迎的版本之一。由此,一段奇妙的缘分正式开启,近20年里双方合作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胡桃夹子》《哈姆雷特》《睡美人》等多部舞剧,上芭版《茶花女》是第7次艺术“联姻”的结晶。
摒弃了“乾坤大挪移”式的照搬,上芭与迪恩的合作不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德里克·迪恩于2010年为上芭创作《胡桃夹子》,他在经典故事的基础上巧妙融入中国元素,用第二幕“中国舞”里的龙、“雪花舞”里中国雪山的背景等玩了一把“魔法秀”,打造出别具一格的芭蕾作品。2015年,迪恩为上芭经典版《天鹅湖》创排了前所未有的“天鹅海洋”,加大舞台表演空间的纵深,形成更强的视觉冲击力。这一版《天鹅湖》在全球巡演广受好评。
此次,上芭新排《茶花女》才短短几天,编导的巧心思已初露端倪。为突出故事的悲剧色彩和激烈的戏剧冲突,迪恩运用倒叙手法,以玛格丽特生命弥留之际作为故事开端,由此引出男女主人公真挚热烈却波折起伏的爱情,讲述她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生。舞剧音乐由英国BBC作品《傲慢与偏见》的配乐卡罗·戴维斯全新创作,带给舞剧强烈、丰满的戏剧渲染。英国舞美设计师则空运来一整套微缩模型,展示出精致的布景道具,手指大小的桌椅沙发、水晶吊灯、跟手机一般大的“镜子”“相框”……描摹玛格丽特与阿尔芒相遇、相知、相爱到分离、永诀的种种场景,也让人大开眼界。
中英合作是芭团引入世界优秀文化人才,抓好原创作品的缩影。近年来,上海芭蕾舞团与全球艺术大师频频携手,推出一系列原创芭蕾舞剧:《马可·波罗》网罗了时尚大师皮尔·卡丹、法国编舞约瑟·马丁内兹等一批世界级名家,讲述丝绸之路上的动人故事;《长恨歌》请来德国明星编舞帕特里克,穿越古今描摹了一段凄美爱情;《花样年华》由时任法国莱茵芭蕾舞团团长的伯特兰·德阿特编导,展现出老上海的浪漫情怀……无一例外,这些富含中国元素的作品通过大师们的“点拨”后走上世界舞台,成为上芭的保留节目,增厚了芭团的演出实力和文化底蕴。
“用芭蕾讲好中国故事,能帮助我们的故事走向国际,让更多人的了解中国文化。”辛丽丽认为,在芭蕾舞剧的编创中,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并运用当代的语汇、结构和思维,进行创新性创作。以“海乃百川”的胸怀引入世界优秀文化人才,以创造性的实践抓好原创作品,中国芭蕾将以更丰饶美好的形象走向世界。
视频、摄影:叶辰亮
作者:宣晶
编辑:宣晶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