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家”,这是98岁高龄的秦怡最新收获的荣誉。
刚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秦怡获颁“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秦怡之女金斐姮与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任仲伦在北京代为领奖
代为在北京参加颁奖仪式的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任仲伦告诉记者,老艺术家对获得新中国前所未有的荣誉激动不已,“那天我带着鲜花去报喜,老人家在病床上轻轻地说,‘国家给这么高的荣誉,很激动,感受很多,很想流泪……’”
中国电影百多年的光影长廊里,经典角色、优秀演员用“灿若星辰”来形容,亦不为过。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秦怡能作为中国电影界唯一代表获得“人民艺术家”的殊荣,时间所见证的一切,诚不我欺——跨越两个世纪风霜雨雪,她始终用生命的长度与宽度实践着自己心怀祖国、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不变初心。
▲今天上午,秦怡在病房收看大会的直播
秦怡曾说,干文艺不是“为谋生”,是“为理想”,这种理想需要内在强大的精神力量,而力量之源就在人民。“作为演员,终身追求的理想,应该是把自己从文艺中得到的一切感人的精神力量,再通过自己的表演给予别人。”
秦怡是中国影坛一位极具威望的德艺双馨艺术家,获得了几代人的尊重和爱戴。她在8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脍炙人口的形象,用一个个能进入中国电影艺术殿堂的角色,拓宽了人们对中国电影的认知、照见了人们对世间真善美的渴望。她先后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终身成就奖、“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上海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十大女杰”称号等荣誉,享国务院特殊津贴。
忘我精耕银幕,她对电影满腔热诚
秦怡16岁开始舞台生涯,25岁走上大银幕,主演了《遥远的爱》《农家乐》《两家春》《摩雅傣》《北国江南》《女篮五号》《铁道游击队》《林则徐》《青春之歌》《海外赤子》等30多部影片。这些鲜明生动感人的荧幕形象背后,凝结着她对电影事业的满腔热诚、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
秦怡的演艺生涯是与新中国的革命和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她坚持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自己传神而精彩的表演,将这些人物表现得立体丰满,更通过对这些艺术形象地塑造,激励着人们的思想和言行。她是“新中国22大影星”,是周总理口中的“中国最美的女演员”。她伴随着中国电影一路走来,荧幕下的秦怡已是上海电影、中国文化绕不过去的存在。
秦怡执着于将热情和才华投注于所热爱的电影中。200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在上影演员剧团排演的大型情景诗剧《军魂》中, 她主动担当艺术顾问,强忍病痛,为剧目质量把关。为了帮助年轻演员快速成长,她在多部电影中心甘情愿“跑龙套”,87岁出演《我坚强的小船》中奶奶的角色。她还不顾近90岁高龄,发起并筹资主办了首届“上海中外无声影片展”,获得业界广泛赞誉。
2014年,电影《青海湖畔》从筹备到开拍,她全程亲力亲为,以93岁高龄赴海拔3800米高原自编自演。该片在广电总局、上海市文广局和上影集团主办的“我的电影党课”—优秀国产影片展映中获得广泛好评。对待表演事业,她永远充满着激情,她说:“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我总要以满腔激情去拥抱事业,这是一支我永远唱不尽的歌。”
满含精神力量,给人们以心灵启迪
秦怡始终深信电影中饱含着精神力量。从16岁离家去抗战前线,到93岁拍《青海湖畔》,她用一辈子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马兰花开》中能顶半边天的拖拉机手马兰、《铁道游击队》中与敌人周旋的芳林嫂、《女篮五号》中敢爱敢恨的篮球手林洁、《林则徐》中抗击侵略者的女英杰阿宽嫂、《青海湖畔》中为高原铁路梦而奋斗的女科学家等,秦怡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人民艺术家的初心清晰浮现。这些熟悉亲切的银幕形象,至今仍激励和鼓舞着人们。
秦怡坚信“作为演员,终身追求的理想,应该是把自己从文艺中得到的一切感人的精神力量,再通过自己的表演给予别人”,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有一些精神可以得到弘扬,给人心灵启迪”。正如《青春之歌》中共产党员林红等,她通过一个个鲜活的角色传递给观众,点燃了人们向着共产主义理想靠拢的信念之炬。2018年,牛犇入党,秦怡正是他的入党介绍人。
秦怡始终坚信,一名党员对于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有着万死不辞的信仰。在她心中,干文艺不是“为谋生”,而是“为理想”,这种理想需要内在强大的精神力量,而力量的源头就在观众。对于她来说,能更好地联系群众、团结群众,让更多的观众来看电影是更重要的事。多年来,她坚持为中国电影站台,对影迷各种各样的要求,她始终热情接待毫不厌烦。因为她心里始终明白,只有这样,才能给电影带来更大的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影迷、融入群众这片滋养电影的土壤中。
关心慈善事业,对社会大爱无边
除了卓绝的艺术造诣和谦卑的艺术态度外,秦怡也以她对“小家”和“大家”的爱,来诠释她高尚而完整的人生品格。她数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着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儿子,即使丈夫撒手人寰、心灵屡受打击,但她始终以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沉重的重担。
1993年,秦怡主演电影《梦非梦》。该片讲述了一个歌剧女演员与医护人员共同用真爱拯救女儿的故事。外界评价,故事里不乏秦怡现实生活的影子。那会儿,秦怡是儿子“小弟”的守护神,镜头内外,她用母亲的坚韧,传递人间真善美。
这份母爱在2007年遭受重创,儿子金捷过世。但秦怡没有垮,她很快收拾心情,把这份大爱,投向社会更宽广的地带。汶川地震,她先后捐款20余万元;玉树受灾,她又掏出三万元。旁人很清楚,这几乎是秦怡的大半身家。2012年,她又友情出演影片《三个未婚妈妈》,关爱缺少母亲的孩子,呼吁社会关注弱势群体。
在一方有难时,她一次次毫不犹豫地把对家人的爱升华为对社会的大爱。她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关心慈善事业,关心残疾儿童,多次慷慨解囊,无私奉献。汶川大地震后,她拿出自己绝大部分积蓄,先后捐出了21万元,并不顾医生反对,在刚做完腰椎手术后不久就前往都江堰参加上海援建小学的开学典礼。青海玉树地震后,她再次捐献3万元,并参加了“祈福玉树、情满浦江”大型慈善拍卖等公益活动。她在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上海收火仪式上,捐款后伸出右臂向灾区人民传达勇气的情景,成为了当时最感人的一幕。
据估计,她向各个方面捐款超过60万元,而这对于屡遭家庭变故,长期照护儿子的秦怡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而她对此却始终低调,因为在她的心里,这只是一位母亲把给儿子的爱全部播撒到世间。2004年她获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慈善之星”称号。
作者:王彦
编辑:王彦
照片来源:文汇记者叶辰亮、上影集团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