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安大简”)首批研究成果在合肥发布,由中西书局出版的《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同时首发。安大简是继郭店简、上博简和清华简之后,出土先秦珍稀文献的又一次重大发现,该竹简所记录的《诗经》是目前发现的抄写时代最早、存诗数量最多的古本,同时也是未经后代改动过的较原始本子。
2015年1月,安徽大学抢救入藏了一批战国竹简,保存状况总体良好。经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的碳14检测,竹简年代约在公元前400年至前350年之间,属战国早中期。据整理统计,竹简共有编号1167个,预计全部缀合后完整简在1000枚左右。竹简形制不一,简长21.8—48.5厘米,简宽0.4—0.8厘米不等。简背信息比较丰富,有的留有划痕或墨痕,有的还有编号或一些其他文字。竹简出于不同抄手,书体呈典型的楚文字风格,字迹比较清晰。这批竹简全部是书籍类文献,包括《诗经》、孔子语录和儒家著作、楚史、楚辞佚篇以及相术等,涉及经学、史学、哲学、文学和语言文字学等不同学科。
这之中,最让学界瞩目的是发现现存最早《诗经》文本。《诗经》在流传过程中由于遭受秦火,一度中断,直到汉初才重新恢复起所谓齐、鲁、韩、毛“四家诗”。我们今天所读到的《诗经》实为汉人毛亨所传《毛诗》。传世的《诗经》虽然为毛氏古文抄本,但有的诗篇疑点重重,历代《诗经》训诂学者费尽周折,难以达成共识。安大战国简本《诗经》的发现,为破解这些疑难问题提供了可能。以新出楚简《诗经》校读《毛诗》,检视毛传、郑笺和历代学者的研究,可以明辨前人是非,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有助于准确解读一些诗的文化内涵。安大战国楚简《诗经》的研究既说明《毛诗》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改动和错讹,又反过来证明了《毛诗》等传本的真实可信。简本为我们还原了诗的原貌,校正误读之后,对诗义的理解也更加准确。
《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由黄德宽、徐在国主编,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中心编,收录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中的《诗经》部分,涉及六国国风58篇,共93枚竹简,包括原大和放大的竹简照片,释文注释,简本《诗经》与《毛诗》的对照表、诗句韵读,字形表及竹简信息表等。简本《诗经》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诗经》抄本,对经学史、文学史、语言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