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迎来时隔14年的首次搬迁,离开了议政厅/蒙娜丽莎大厅(Salle 711),现展于美第奇画廊(Salle 801),以便于完成议政厅的翻新工作。
为什么要移动《蒙娜丽莎》?
翻新《蒙娜丽莎》所在的议政厅是卢浮宫大规模翻修工程的一部分。如今,卢浮宫面对巨大的接待压力,为了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保证博物馆的安全性和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卢浮宫在五年前就开始准备的翻新工作。而议政厅是整个博物馆客流量最大的展厅,距离上一次翻新已有14年的时间,对其翻新必不可少。因此,卢浮宫为了按时完成翻新工作和尽可能快地重新接待观众,《蒙娜丽莎》将要暂时到卢浮宫最大的画廊之一——美第奇画廊,那里足以安置《蒙娜丽莎》和每天接待数万的观众。作品将被放置在一个带空调的安全玻璃窗内,就像她之前在议政厅的陈设一样。
移动蒙娜丽莎会很难吗?
简短的回答是“是的”,但又“并不比大多数艺术品难多少”。《蒙娜丽莎》画在一块薄薄的白杨树皮上,目前画面背部已经弯曲且有一条裂缝,十分脆弱。卢浮宫的工作人员试图限制它的移动次数,并尽可能将处理艺术品的人数控制到最低。
虽然美第奇画廊距离议政厅只有100步的距离,但在移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工作人员选择在博物馆关闭后的晚上移动《蒙娜丽莎》。而且,在移动真品之前,工作人员先选用一块大小和形状与这幅画大致相同的木头进行了试运行,以免出现意外。
这是《蒙娜丽莎》的第一次移动吗?
不是。
1911年,这幅画被意大利画廊工作人员文琴佐佩鲁贾(Vincenzo Perugia)从卢浮宫偷走。两年后,它终于在佛罗伦萨重新出现,重归卢浮宫。
1939年,一辆破旧的卡车载着包括《蒙娜丽莎》在内的50幅名画踏上颠沛流离的旅程,开启法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艺术品逃亡。当时距离二战爆发仅差几天,巴黎各个博物馆的馆长们考虑到一战的前车之鉴,提前酝酿将博物馆内艺术品分期转移到外省隐蔽的计划。对于《蒙娜丽莎》这幅名画,工作人员对它呵护有加,不仅在它的画框左边标注了三个红点,还用厚厚的天鹅绒将它紧紧包裹起放进一个特制的框,进而放进一个双层白杨木匣子里。直到1945年6月,《蒙娜丽莎》才结束逃亡回到巴黎,两年后,随着卢浮宫的重新开放,《蒙娜丽莎》重返公众视野。
1963年,《蒙娜丽莎》在美国国家艺术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
1974年,《蒙娜丽莎》到日本和俄罗斯和展出。
预计10月中旬,《蒙娜丽莎》将永久回归711号展厅。由于《蒙娜丽莎》展示地点的变更,卢浮宫还在官网更新了参观线路,以便喜爱她的观众可以迅速找到。
来源:弘博网、卢浮宫微信公众号、bbc
责任编辑:范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