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表面上是进入某所好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它最大的力量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生你唯一一次父母支持你出远门,无论你离好大学多远,考上了父母都欢欣鼓舞。这支持,将至少在大学时光持续。
绝大多数人一生的生活半径,不超过出生地一百公里,即使穷乡僻壤,你也会依赖它,产生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爱,所谓的狗不嫌家贫。这是出生带来的不公平,若非外力干扰,人的内在驱动往往不足以让他投奔陌生的他乡。
高考提供了机会,将你从故乡抽离至少整整四年,让你合法背叛。这四年,可能是你长得最快的四年,你的眼界打开了,你在大学未必能找到相伴一生的恋人,但是一定有终生信任的密友。你爱上了大学所在的城市,四年时间让你慢慢熟悉此地,或者将此地当成跳板,出发到更美更远的下一站。
你的力量长出之后,刚好可以对抗故乡的招呼。
电影《中国合伙人》里的演员黄晓明
大山沟,小县城,经济凋敝的故乡,此时收回了对你外出的支持。不少父母认为你该回家了,在当地考个公务员,次之则进国企,老老实实结婚生子,安度一生。这是当地人羡慕的生活,考大学不就图这个吗?
庆幸的是,你长成了逆子。大学已经告诉你,你这一生,不能退缩,你不属于无聊琐碎的生活,你得一直学习,一直征服,谁都不能拉扯你,父母也不能。
落后地区的大学,即使名头大,也不容易完成策反,你在当地待得很烦,故乡就显出了好。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才是首选,当地的野心勃勃,当地的财富传奇,它们才是最好的辅导员,告诉你:留下来,这里才有你的机会,逃回家乡,不是大丈夫所为。
中国人的城市化,中国人的代际跃升,很多都是通过高考。孩子进入发达城市的大学,留在发达城市工作,就是老老实实买房供房,不知不觉,财富就是留在非发达地区发小的几倍十几倍,他们说不定还更勤奋。
当然,也有不少哭闹着把孩子拉回身边的父母,那挺可惜的,高中辛苦三年,大学放飞四年,所有努力,都化为泡影。
我最想对高考生说的话就是:填一所发达城市的大学,读完后留在发达城市。这才是你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大学读什么专业,老实说,并不是特别重要,你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多半是要改行的。知道学习方法就行。
我知道的,就有不少孩子原本在一线城市有工作机会,却被父母“温柔”地招呼回县城(甚至乡镇)当公务员:为什么要在房价那么贵的地方受苦?还是回来当人上人吧!正因为贫穷地区的家族系统支持你,让你思念,反而害了你。
中国的城市化,远未完成,资源向富裕地区(强势城市)集中的过程不可阻挡,贫穷地区的思乡病,会让你违逆这个潮流。
道理并不复杂,但一定很多人不接受。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放弃错误观念,并迅速执行正确观念,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这也是致富的好习惯。
有位母亲在我的公众号留言称,她开始向女儿说人口多房价高的才是真正的好地方。前不久,也有位母亲说,终于不再要求女儿离开北京回老家过轻松的日子。看这类父母的留言,总是让我很感动,作为他们的子女,那是真幸运,没有出生在富裕地区,也能赶上富裕的潮流。
人是观念的产物,现在正确的观念唾手可得,就看你有没有胆接受,有没有胆执行。
一位在天津读大三的姑娘,给我留言,询问大学毕业的工作地选择,她有三个选项:天津,深圳和山东某三线城市。
提前一年考虑,这是好习惯。不少孩子,面临重大选择时,比如高考志愿、工作地选择,往往临时起意,全看当下的心情与喜好,像和命运之神开玩笑。可惜,命运之神缺乏幽默感,它只会认为,你真想成为笑话。
我给她的答复是:如果是我,毫不犹豫选深圳。
中国的大都市与小城市,观念差距非常巨大。年轻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即体现为观念与想法比较独特,你有时间及热情去冒险,你还能犯很多错误。所以改变世界的,往往是年轻人。这与小城市气质格格不入,它们的第一反应是纠正你这个异类。
大都市的好处是,人们都很“冷漠”,谁有心情理你的事呢,你爱干吗干吗,别来烦我就好。你可以把时间精力聚焦在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上。
还是要提醒一下,一定要用概率想问题。这意味着,你在小城市,照样找得到宽容自由的人,你在大城市,也找得到无知可憎的好事之徒。只是说,你在大都市里,按自己想法生活的概率大大提高了。正如年轻人也不全是有生气和梦想的,只是说,在年轻人当中这类人存在的概率高。
我常收到如何选择工作地的邮件 :在小县城还是在大城市?在三四线城市还是在一线城市?答案的原则很简单:在自由选择的前提下,人越多的地方越好。
自由人越多的大都市,意味着市场越大,你的钱可购买更多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你生活的品质将提高;自由人越多的大都市,意味着分工越细,有更多的钱购买你的产品与服务,你工作的报酬将提高。
人们往中国的几个大都市聚集,这行动,比人们口头厌恶大都市,重要得多。
去自由人多的地方。永远不会错。
摘自《我和连岳一起成长》一书,新经典文化·四川文艺出版社
作者:连岳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