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诞辰98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原馆长、上海红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黎明昨天亮相上海行知读书会,带来“我们的伟大事业——感受总书记的初心和共产党人的使命”主题演讲。
为什么每年7月1日被定为党的纪念日?“一大”召开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惊心动魄的事情?讲座现场,张黎明教授围绕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会议进程、一大会址由来及一大与会代表等,为现场读者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分享他所理解的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张黎明亮相读书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一大会址虽小,意义非凡,中国共产党从这里诞生,中国共产党人从这里出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这里开始。馆内几乎每件文物,都能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这小小的18平方米石库门厅堂里,是中国共产党人梦开始的地方。”他说,上海这一红色地标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一大会址作为革命的圣地,不仅是共产党人初心的源头,也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象征着使命与担当。
回顾一大历史,与会先驱们无一不是为中国之前途、人民之福祉、民族之复兴而革命,并将个人生计抛诸脑后。党的革命历程是艰难的,但起点却是伟大的,一大所通过的党的《纲领》及《决议》表明,在一百年前已经要求以无产阶级政权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它摒弃了现实的、狭隘的、实用的理念,而将党的目标指向了共产主义、指向了全人类的命运。
1921年7月23日,上海滩风云际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3名代表汇聚在此,探讨中国的前途与命运,掀开历史新的一页。“一大13位代表是当时50多位党员的代表,他们从上海出发,不畏艰险,大浪淘沙,流血牺牲,走过了一条极其不平凡的道路。28年后的1949年,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一幅伟大的作品,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张黎明说,我们共同回忆党的历史,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共产党人的使命,回头看,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走。
回望1921年7月30日,中共一大最后一次会议召开。“会议议程很简单,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选举党的中央局成员。但就在这天晚上,会议刚刚开始不到5分钟,从房子后门突然闯进一个穿长衫的中年男子,他叫陈子卿,是法租界的探子。此人进来一张望后就说,我要找社联的王主席,这里有没有王主席?”这一情况让作为房东的李汉俊非常敏感,这里附近确实有社联,但没有王主席。对于这个突发事件,马林建议立即休会,马上转移。
张黎明曾描述过当时千钧一发的紧张场面:“同志们以非常快的速度,把眼前的文件、书籍收起来,立刻从石库门离开。仅仅十分钟后,警车呼啸而来,法租界巡捕房的巡捕来了,把整座房子包围起来开始搜查。巡捕质问李汉俊:刚才你们在开什么会?李汉俊用法语流利应对,说是北大几个教授在这里商量编辑丛书的问题,不是开会。巡捕们搜查一通,一无所获,只能悻悻而归。对中国共产党来说,这可谓生死攸关、惊心动魄的十分钟。”
今年6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上海首发暨赠书仪式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行
2017年10月31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及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们来到上海瞻仰一大会址及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并在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作为十九大后陪同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的解说者,张黎明动情回忆了当天总书记瞻仰中共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的情景,他表示激动万分。
在业内看来,上海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城市,这里是党的历史上诸多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发生地,有党史上的多个“第一”,也留下了许多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这些丰厚的红色资源,值得好好利用挖掘。眼下,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推出一系列红色衍生开发品,引人注目。
比如,“树德里”笔记本为朱红封皮,用压纹形式勾勒中共一大会址“树德里”石库门的造型,匾额用烫金工艺,显得简约雅致。翻开内页,20多张手绘描绘出“树德里”的建筑细节与内饰。拿着笔记本中的手绘,对照目前开放的会址一楼,笔记本中所绘的水龙头、花瓶、茶具几乎可以一一对应。“初心红”笔记本封面的红色来自于一大会址的红砖,蕴含着共和国的颜色是红色的,共产党人的初心也是红色的含义。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摄影:叶辰亮 邢千里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