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峥嵘岁月,一代伟人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缔造新中国,他的成就体现在诸多方面。昨天,在上海举办的长三角读书会上,原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研究员,与读者分享主题为“跟毛泽东学成功”的讲座。
纵观毛泽东的一生,杨冬权从十个方面列举伟人的成就——
毛泽东成功地击败了强大的对手,他领导的中国人民运用人民战争理论打垮了800万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埋葬了蒋家王朝;
成功地建立了新的国家;
成功地建立起了一套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国家制度;
成功地改变了国家的面貌,他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三座大山”,把一个任人欺凌宰割、四分五裂、满目疮痍、支离破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变成为一个新兴的、统一的、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共和国;
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个工业化国家,并且初步进行了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建设;
成功打败了外国侵略者,从抗日战争、抗美援朝,到对印自卫反击战,霸气地还击入侵珍宝岛的苏联军队;
带领中国人民极大地提升了国际地位;
成功改变了世界格局;
成功形成了新的思想,其核心理念“为人民服务”,根本原则“实事求是”,工作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等,一直到今天也没有过时;
成功赢得了中国人民发自肺腑的爱戴和崇敬。
谈起毛泽东成功的奥秘,杨冬权以预见性、勇敢、底线思维、坚持等人格特质精神展开分析。比如,抗日战争初期,出现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观点。为了正确指导这场战争,毛泽东写了《论持久战》,用科学的预见驳斥了唯心论和机械论的错误。他指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这是毛泽东在全面分析中日双方基本情况和抗日战争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预见,并被后来的实践所证明。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当天,美国一家报纸评论说:“在预测中国会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毛泽东一直是正确的。”
杨冬权谈到,除了“预见性”,毛泽东还提出了“统一战线”——要明确目标,始终坚持朝主要目标去努力,并与时俱进,及时调整策略方针。更要学会忍耐,善于合作,为了达到主要目标,要集合一切可以集合的力量。
1964年8月29日,毛泽东在会见尼泊尔教育代表团时,一位团员问:“您所以这样伟大的秘密是什么?您力量的源泉是什么?请告诉我们,以便让我们多少学得一点。”毛泽东回答,我没有什么伟大,就是从老百姓那里学了一点知识而已。虽然我们学了一点马克思主义,但是单有马克思主义还不行。要从中国的特点和事实来研究中国问题。他又说,力量的源泉是人民群众,不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也不行。要从人民群众那里学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
毛泽东的成功还在于他的勇敢精神——正是他的奋斗自勉,领导中国人民努力奋斗,顶住内忧外患,熬过自然灾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还有毛泽东的“底线思维”——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的思维。
1945年5月,在中共七大上作的结论中,面对抗战即将“胜利”的大好形势,毛泽东却一口气列举了我们可能遭遇的“十七条困难”,并据此提出应对之策,就是成功地运用底线思维的典型一例。杨冬权认为,作最坏的准备,归根结底是为了谋得最好的前途和结果。这种“底线思维”,可以说是成功者获得成功的最后保障。
此外,毛泽东的“坚持精神”也令世人瞩目。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这出其不意的当头一棒,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从此,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进行了为期两年零九个月浴血奋战,最终使“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下名字。
彭德怀后来总结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经验时,曾明确指出:“最重要的则是由于党中央和毛主席英明的决策、坚定的意志和正确的领导。”毛泽东与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的确有着太多可以大书特书的地方。可以说,志愿军出奇兵应对这场战争,来自于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坚持与决心。
据悉,长三角读书会由上海虹桥商务区区域党建联建联席会议、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闵行区委宣传部、上海人民出版社主办,上海远东出版社等单位承办。长三角读书会定期邀请当代学者、作家,围绕解读新时代、服务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议题,举办读书交流与分享活动。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