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静静的顿河》上海站巡演日程日前已确定,将于8月30日、9月1日分别在上汽·上海文化广场献演两场。每场演出八小时,共四幕,期间有三次中场休息。
为什么要用八小时?因为《静静的顿河》值得。
这部米哈伊尔·肖洛霍夫历时1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对大时代变革和人性的反映非常深刻,是俄罗斯文坛上一部不朽的巨著。1965年,肖洛霍夫凭借本书获诺贝尔文学奖。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杰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1921年至1922年为背景,描写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这十年间的动荡生活,反映了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社会变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
小说结构宏大,内容丰富,意蕴深邃,既展现了广阔而深厚的历史内容,有着史诗的沧桑与厚重,也入木三分地揭示了人性与爱情的深刻内涵,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而主人公格里高利·麦列霍夫也因其坎坷、复杂的经历,成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十分耀眼的一位。
这部作品的抒情性和史诗性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格里高利·麦列霍夫的个人悲剧与不和谐的世界秩序有关,在这种不和谐的世界秩序中,新的方式与他的道德观格格不入。麦列霍夫的征途是一个得到和失去的征途,是一个错误与失败的征途,是整个俄罗斯人民在上个世纪初所经历的征途。
导演格里高利·科兹洛夫与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的演员们的合作长达数年,彼此之间的默契成就了这部作品——舞台上都是28至34岁正当年的青年演员,马拉松式的长时间舞台表演考验着他们的体力,而扎实而精湛的演技已经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深入到他们的血液里。话剧版按照时间线从头至尾在舞台上重现了这部150万字的大部头,工程不可谓不大。
“一景到底”的创造性舞美设计,也对如今“话剧应该什么样”有所启发。
由驱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引进的话剧《静静的顿河》在4月底在哈尔滨大剧院上演,获得诸方好评。
剧中穿插了很多歌曲,这些歌曲大多数都不是来自原作,而是导演从最流行的哥萨克民歌中遴选出来的,这些歌曲有机地陪衬了剧情,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充分反映了哥萨克人的英勇气概及他们的喜怒哀乐。
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版的《静静的顿河》,呈现了导演科兹洛夫簇新的编导手段,大胆地打破了传统编导形式,无论是故事的顺序、情节,还是服装、布景、道具乃至台词,均有创新之处。导演让悲剧中含有一丝诙谐,但又无损原作,剧情展开速度、气场、人物语言表达等等,均迎合了二十一世纪观众的审美品味。
时长8小时的戏剧观众绝不会感到枯燥、寂寞,而是共情于剧中人物的命运,不知不觉地与可爱的主人公们度过这幸福的、心灵洗礼的时光。
据悉,在此次上海站的两场演出中,每档票价都提供餐食,凡购1280元票价的观众可特别享受俄式大餐。
作者:童薇菁
制作:童薇菁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