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的今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首批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成为首批获颁此殊荣的中国戏曲。
去年10月,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景阳钟》获颁艺术贡献奖。给上昆颁奖的,正是当年给中国昆曲授予非遗名单的时任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先生。还记得从他手中接过荣誉,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激动感慨:“‘你们当年的这个授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这一代昆曲人的命运!’如果没有联合国非遗名单的确认,昆曲大概还要像珍珠一样被掩埋不知道多少年的时间。”
的确自此起,昆曲发展迎来新时期拐点,世界开始了解中国昆曲,而国内中青年观众也开始喜爱昆曲、了解其文化价值。
因而此后每年5月18日,世界各地昆曲人都把这一天当成节日隆重纪念。
今天下午,由上海昆剧团主办、上海昆曲国际联谊会承办的“大雅元音播寰宇”——纪念中国昆曲非遗十八中周年活动在绍兴路9号俞振飞昆曲厅举行。2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曲友聚集到一起,以昆曲人独有的“拍曲唱和”方式,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
在以往的纪念非遗活动,上昆大多是安排各种演出作为纪念形式。去年上昆在上海全市六个地方同步开展纪念活动,其规模和范围都创造了历年纪念非遗的之最。今年上昆的纪念活动搬回了绍兴路,除了上海本地昆曲曲友之外,来自南京、苏州、杭州、昆山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昆曲爱好者也共襄盛举,盛装出席或上台表演,充分显示了昆曲的勃勃生机。
俞振飞昆曲厅,戏曲爱好者先后上演了《游园》《惊梦》《弹词》《藏舟》《迎像》《琴挑》《小宴》多个昆曲经典折子戏。
这些曲友最大的曲友八十岁,最小的是十来岁的小学生,宽泛的年龄阶层凸显了昆曲顽强的生命力。谷好好介绍:“戏曲是来自民间的。昆曲要改变非遗的命运,必须深刻扎根于人民群众。上海昆剧团数十年如一日,送戏下基层到学校,方才形成了今天昆曲受众如此广泛的局面,这也是我们最珍惜的成果。”
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梁谷音也上台参与,把气氛推向高潮。
“去年我们把《临川四梦》带到德国参加柏林戏剧节,昆曲这种写意的审美追求,让熟悉写实审美追求的欧洲学者赞叹不已,对中国文化更加刮目相看,也进一步激发了我们‘文化走出去’的信心。经过这些年广泛地登台欧美发达国家演出,我越发认识到,中国昆曲在世界文明中理应占有一席之地。”眼下,谷好好认为昆曲人已经不简单满足于国内市场,而是放眼海外,培养更多的昆虫。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登记在册的昆曲曲社有101家,大部分位于大陆,港澳台地区有8家,美国还有2家。这些曲社集结了中国昆曲的核心拥趸,也是传播昆曲的中坚力量。上昆希望以纪念非遗活动为契机,通过上海昆曲国际联谊会把这些曲社召集团结起来,增进彼此了解,进一步壮大昆曲的声势,提升中国昆曲的世界影响力。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不仅恢复了往日的勃勃生机,也逐渐得到更多群体和地域的广泛接受和喜爱。昆虫们期望,大雅元音能够在当今时代,通过昆曲人与昆虫的共同努力,广泛扎根于世界各地,开花结果。
作者:黄启哲
编辑:黄启哲
责任编辑:王磊
图片:上海昆剧团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