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民乐领域最优秀的青年人才今晚聚集在上海大剧院,为观众献上《锦绣中华·最忆是江南》演出。来自浙江、安徽、江苏的青年演奏家与上海民族乐团的精英们,共同奏响了长三角地区音乐文化深入交流的美妙乐章。上海民族乐团委约青年作曲家一次带来了四首新作首演,让观众陶醉在如诗如画、风情各异的江南风景中,几乎流连忘返。
《春江花月夜》拉开了演出的序幕,将空灵纯美的长卷徐徐铺展于宇宙天地间,引领观众走进传统的江南意境,回望了民族音乐发展百年以来的“大同”梦想。很多观众可能并不知道,《春江花月夜》并非古曲。“《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叫《浔阳月夜》的琵琶古曲,由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先生改编成琵琶与丝竹乐队合奏的形式,郑觐文先生赋予了它《春江花月夜》这个诗意的名字,在上海这片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土地诞生,由此成为民乐经典流传至今。”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透露。音乐会由百年前诞生的大同乐会名篇开启演出,期许着丰厚传统和现代新声在江南这片诗情画意的土地多元交融。三省一市的青年演奏家们相互交流学习,用民乐编织出了立体的江南意境,呈现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江南精神,让这片土地焕发着开放、包容、创新的时代气象。
越剧《白蛇传》唱段、浙派笛曲代表作《鹧鸪飞》、徽剧等颇具代表性的地域音乐元素,也在此次音乐会中一一展现。作曲家韩闻赫创作的笛、箫与乐队作品《湖光》描绘浙江西湖,一面湖水四时天光,映现了江南的“诗意”;作曲家孔志轩创作的双古筝与乐队作品《山色》,将安徽黄山的雄奇化作两台筝上的恢弘交响,一脉山峦万方气韵,颇有傲立江南的“壮意”;作曲家刘畅创作的琵琶、二胡与乐队作品《园影》,呈现江苏园林一方园墙内的自在天然,网罗了江南的“快意”……来自浙江的竹笛演奏家赵琦、来自安徽的古筝演奏家张羽、来自江苏的二胡演奏家顾怀燕,与上海民族乐团的周韬、方瑜、陈昀颖、李胜男共同领奏,用不同乐器对应不同的地域风貌,最后收归于作曲家王云飞创作的一曲《江南》,以器乐重奏与乐队的形式,展现了江南万古的沧海桑田,让观众震撼不已。
本次音乐会是“锦绣中华”系列音乐会的第三季,今年演出依托了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出发点,由江苏省音乐家协会、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安徽省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民族乐团及上海市文联艺术促进中心共同主办。不仅延续了以往区域音乐创作与上海本土创作演绎有机结合的形式,在秉承海派民乐精神、力推新作之余,也有增进长三角民族音乐交流合作的意义,得到了各方纷纷点赞。
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徐宝亚表示,从艺术人才的培养来看,演出促进青年艺术家更深入地交流,让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优势资源互通有无,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在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成立之后,我们各个专业的艺术家协会相继成立了相关艺术类文艺发展联盟,帮助长三角地区艺术家走上了更好的平台。”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徐海燕说,尤其是今晚上海民族乐团的演出,让安徽来的青年演奏员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他们把心得和经验带回当地,可以进一步促进长三角音乐事业的整体发展,更好地用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
据悉,去年长三角文艺发展联盟在沪成立以来,沪苏浙皖四地文联纷纷以联盟为依托,建立健全长三角文艺资源共享、项目共建、团队共融,以及节庆联动、创作联袂、文创联手的新格局。四地各艺术界别先后成立了长三角戏剧发展联盟、长三角舞蹈发展联盟、长三角音乐发展联盟、长三角摄影发展联盟、长三角文艺评论联盟。上海地处汇江入海之滨,艺术上亦逐步呈现出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的融合之貌。
作者:吴钰
摄影:叶辰亮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