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年有18项重点工作要推进,首要工作是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这之中,包括加快建设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等市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图为上海博物馆东馆效果图。(上海博物馆供图)
《2019年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重点任务表》昨发布,今年上海有18项重点工作要推进。首要工作是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编实织密公共文化设施全域网络。加快建设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程十发美术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等市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
“2019年末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是上海为2019年公共文化服务设定的“小目标”。记者从昨天召开的2019年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会议获悉,上海为此还制定了重点任务表,为今年的工作“划重点”。其中列出的18项重点任务显示:沪上将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目标均等化、供给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专业化、公共服务效能化、管理体系制度化建设,构建具有上海特点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5129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通过验收
去年,上海积极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将提升4500个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服务功能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仅十个月时间便超额完成目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十月底,全市16个区5129个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先后通过三轮验收,完成年度目标的114%,并首次发布“公共文化服务标识(Logo)”,作为上海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统一标识,广泛运用于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上,向远郊倾斜、向居村下沉,着力完善四级配送体系。比如,制订《2018年公共文化内容配送工作要点》和《上海市公共文化内容配送手册》,发布面向居村的资源目录330项;创新供需对接机制,举办新主体新产品展示交流活动,推出居村配送专属二维码。
上海不断编实、织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四级网络,大大提升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图为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效果图。(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供图)
去年,上海圆满完成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验收工作。其中,嘉定区以东部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被评定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静安区“海上文化智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和奉贤区“唱响贤城——群文四季歌”入选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此外,上海还发起成立了长三角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合作机制,开启了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一体化发展新里程。这是全国首个区域性公共文化领域的合作机制,39个长三角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所在地市级城市(区)优势互补,从“独唱”走向“大合唱”。
编实织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眼下正在农闲时节,家住金山区金山卫镇塔港村的刘定发却没闲着。每天吃过早饭,他便带上3岁的小孙女去村里的社区服务中心转转,聊聊家常、看看电影,镇上、区里的文艺团队隔三差五来表演,有时市里也会送演出、展览下来。“现在的活动是一年比一年丰富,水平也越来越高。”刘定发感叹。
随着沪上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进一步完善,这样的文化福利,将有越来越多的市民享受到,且越来越便利。根据昨天会议发布的《2019年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重点任务表》,今年上海有18项重点工作要推进。首要工作是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编实织密相交织的公共文化设施全域网络,实现中心城区10分钟、郊区15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这之中,包括加快建设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程十发美术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等市级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继续推动500个左右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的功能提升,全面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鼓励街道乡镇建设睦邻中心、邻里中心等综合性服务设施,补充基层文化服务功能,建好“家门口的文化客厅”。推进滨江地区、商场楼宇、交通枢纽等公共文化新空间内容建设……
长期以来,人力资源不足、经费相对有限,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痛点。今年,上海将深化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调动各方力量,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发展。比如,整合汇聚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教育、民政、科技等各系统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力量。进一步发挥“上海市文化志愿服务联盟”作用,鼓励5000余支上海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及近20万志愿服务者大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
作者:本报记者 李婷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