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出版界相继推出大型戏曲文献整理文丛——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8卷12册《三国戏曲集成》,填补了古代小说四大名著戏曲集的空白;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稀见明代戏曲丛刊》8卷本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是对明代戏曲文献的大规模系统搜集整理。
戏曲研究专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吴书荫说,戏曲是表现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艺术样式上来说,戏曲是最繁复的一种文体群;从内容上讲,戏曲涵盖了极其丰富复杂的世间百态;从传播层面考量,戏曲能够滋养许多人文学科。因此,这批大型文献整理文丛的集中面世,学术价值重大,对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学、促进当代戏曲振兴、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搜集历代三国戏587种,中国四大名著戏曲终于集齐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水浒、西游记、红楼梦戏曲集已先后出版,而唯独在民间影响极广、流传作品众多的三国戏曲集长时间以来没有完整问世。日前,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大型文献整理丛书《三国戏曲集成》出版,填补了古代小说四大名著戏曲集的空白。
丛书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太原、河南等省市及高校图书馆、戏曲院团搜集历代三国戏587种,其中完整剧本471种,残曲、存目116种,编为《三国戏曲集成》,包括《元代卷》《明代卷》《清代杂剧传奇卷》(上下卷)《清代花部卷》《晚清昆曲京剧卷》《现代京剧卷》(上中下卷)《山西地方戏卷》《当代卷》(上下卷)。校理者辛勤拓荒,笔耕六载,从众多刊本、抄本中遴选最好版本,校勘细心谨慎,订讹求正,存真语通,并在标点、校记、解题中融入校理者研究心得和戏曲专家意见,丛书所囊括的剧本将三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人物都搬上舞台,是当今汇集三国戏最多、最全、最完备的丛书。
《三国戏曲集成》主编胡世厚谈到,《三国戏曲集成》为全国许多戏曲院团和戏曲作家提供了创作、改编、移植、演出的剧本,也为广大戏曲爱好者及读者提供了完备的三国戏曲读本。
“《三国戏曲集成》的出版,充分证明了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的特殊现象,就是中国的古典戏曲与小说的血缘关系,两者相互作用、同步发展。”南开大学教授宁宗一说,从元杂剧《单刀会》到京剧《群英会》,书中剧作家创造了丰富的诗的意境,闪烁着艺术光彩,是文学和戏曲的完美统一。
原来明代戏曲,不止汤显祖“临川四梦”
作为中国古代戏曲中的重要部分,明代戏曲最璀璨的当属汤显祖“临川四梦”。但除此之外,更广泛的稀见明代戏剧也有待进入大众视野。今年初,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稀见明代戏曲丛刊》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全书共收录《六十种曲》《盛明杂剧》《孤本元明杂剧》《古本戏曲丛刊》等大型曲籍以外的稀见明代戏曲79种,含杂剧42种、传奇37种以及230种明代戏曲的佚曲,是对明代戏曲文献的大规模系统搜集整理,有助于读者清晰立体地认识明代戏曲的面貌。
《稀见明代戏曲丛刊》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廖可斌谈到,丛刊所收剧目中,至少有28种为海内孤本或某种版本的唯一存本,具有重要文献价值。比如范文若《花媚旦》今仅安徽芜湖市图书馆藏有清钞本;胡汝嘉撰《红线金盒记》收录于明孙学礼所编《四太史杂剧》,有万历乙巳(1605年)新安刊本,今仅日本大谷大学有藏,为神田喜一郎旧藏本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朱万曙认为,丛刊的主要价值在于“稀见”,呈现了整个明代戏曲文本的面貌,弥补了学者看不到版本的缺憾,尤其是《佚曲卷》,唯有穷尽式搜罗文献,才可以放心地写戏曲史,越是稀见,越有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在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看来,丛刊的出版是文献学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和重大成果,明代戏曲繁盛则是古典文学的集成。“纵观国内外学界研究现状,戏曲的重大意义还未得到完全释放,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民间社会互动的关系,具有文学、民俗学、文化考古学等丰富内涵。”他说,对于明代戏曲文献的整理及研究,有助于打开中国世俗文化、民间社会的新的研究局面,成为古代文学研究、文化研究乃至更多领域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谈到编纂点校中的难点,廖可斌感慨,戏曲底本情况较为复杂,比整理一般诗文作品更繁难;有些作品,涉及元明、明清之际作品的断代问题,需细加参详,小心求证;而几种已知剧本,得到底本时间太晚,已来不及收入其中,期待再版时加以补充。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刘跃进教授也有同感——古籍整理不容易,戏曲整理尤其难,超乎一般人想象,“戏曲研究的底本选择最难,有好底本不一定能拿到,校勘没有一定之规,曲与白非常难断,但又必须断,就好比 《宋书·乐志》中的铎舞歌诗,连沈约都断不开。”
作者:许旸
编辑:张祯希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