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影总体获观众“满意”评价 贺岁档79.1分居“比较满意”高位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18年贺岁档调查结果显示,贺岁档观众满意度得分79.1分,获“比较满意”评价。2018年度满意度得分82.5分,总体获观众“满意”评价。
2018年贺岁档影片综合表现一般,重点调查的10部影片中仅有4部影片满意度超过80分。其中,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献礼片《春天的马拉松》、《大路朝天》分别获得了83.4分和81.3分,《春天的马拉松》得分为档期最高;动作片《叶问外传:张天志》和喜剧片《来电狂响》口碑亦获赞,满意度分别获得82.1分和82分,分居档期二、三位。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艺恩进行,始于2015年春节,是一套独立于票房之外的电影综合评价体系。
2018年贺岁档对10部重点影片进行调查,其中涵盖了5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献礼片。
调查采用影院现场抽样调查、一线从业者和专家在线调查,以及大数据抓取分析等方法,以观赏性、思想性和传播度三大指数对国产电影进行综合评价,并引入新鲜度指标评价影片创新性。
调查样本分为普通观众、专业观众两个群体,覆盖全国一二三四线城市。
截至2018年贺岁档,满意度已完成了 26个档期的调查。
档期观赏性、思想性指数表现较好传播度指数有待提升
从满意度三大指数来看,2018年贺岁档观赏性、思想性表现较好,分别得分82.1分、81.4,但档期传播度表现欠佳,仅得到了68.1分。其中,思想性得分比较理想,高于2015、2016年贺岁档,是三大指数中与2017年同期相比差距最小的指数。
在重点调查的10部影片中,有6部影片思想性指数得分超82分,其中包含4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献礼片,分别为:讲述浙东山村筹备国际山地马拉松分站赛故事的《春天的马拉松》(思想性84.6分),展现基层民警坚守精神的《片警宝音》(思想性84分),表现中国互联网人奋斗精神的《中国合伙人2》(思想性82.3分),以及反映交通建设和路桥工人生活的《大路朝天》(思想性82.2分)。
这些影片从不同角度描述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巨变,所传达的正能量和社会意义得到了观众较高的评价。
同时,10部影片中有7部影片观赏性超过80分,其余3部也都在79分以上。
在对“观赏影片后会对影片做何种传播”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普通观众中选择“差评,不推荐大家看”和“不做任何传播”的比例达37%,专业观众中比例过半,达到54%,较2017年同期分别增加了9%和7%。这表明,档期内影片或综合品质欠佳,或在营销上没有形成助推观众进行主动分享的热点,影响了观众传播的热情。
献礼片口碑出彩“叶问”、“来电”口碑和票房综合较优
2018年贺岁档调查的10部国产影片中,有4部影片满意度超80分进入“满意”区间,1部影片满意度78.4分,其余5部影片满意度均在77分以下。
档期内主调查的5部献礼片满意度综合表现较好,《春天的马拉松》和《大路朝天》两部影片满意度超81分,《片警宝音》《中国合伙人2》和《照相师》满意度也高于热度较高的《武林怪兽》《地球最后的夜晚》等影片。
其中《春天的马拉松》满意度得分83.4分,除获得档期第一排名外,在2018年调查的66部影片中也高居第六位,影片收获695万的票房(时间截止2019年1月3日),票房虽然远不及商业类影片,但在同类型中相对领先。
综合来看,这5部献礼片存在的共同问题在于口碑好但营销相对不足,观众难以达成分享意愿。
商业影片方面,《叶问》系列作品《叶问外传:张天志》和翻拍自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的《来电狂响》两部影片较好地贴合了贺岁档的观影需求,综合创作水准尚佳,获得了相对理想的市场回报,成为档期内为数不多的口碑、票房综合表现较优的影片。
极具案例和文化价值分析意义的是,青年导演毕赣的第二部电影长片《地球最后的夜晚》票房居档期第二位,但满意度居档期末位,成为档期内口碑与票房反差最大的一部影片。该片是一部典型的具有高度实验性的文艺作品,但以商业电影的营销手法引流了大量的普通观众并形成了较高的观影期待,最终造成了口碑“崩塌”及票房断崖下跌的局面。
另外,贺岁档还对《云南虫谷》和《断片之险途夺宝》两部国产影片进行了辐射调查,这两部影片或具备超级IP背景,或在主创上拥有较高的市场认知度,但最终均因品质欠佳而未能达到“满意”区间,甚至跌至比较满意低位,满意度分别为73.5分和69.5分。
普通观众对《春天的马拉松》评价最高专业观众选择了《来电狂响》
从不同观影群体对影片的评价来看,除去文艺片《淡蓝琥珀》、动作片《叶问外传:张天志》分别更受专业观众、普通观众喜爱以外,不同层次观众在其他8部影片上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类型偏好差异。
进入档期满意度前五位中的4部影片《春天的马拉松》《来电狂响》《大路朝天》和《片警宝音》位于普通观众和专业观众评价双高的A象限,而居满意度后五位中的《中国合伙人2》《照相师》《武林怪兽》和《地球最后的夜晚》等4部影片位于评价双低的D象限,这也表明档期内影片品质分明,不同层次观众的评价趋向一致。
与以往档期不同的是,本次贺岁档居于普通观众满意度第一位的不是典型的商业类型影片,而是献礼片《春天的马拉松》,其通过生活化的农民琐事生动的呈现了现阶段新时期的农村新风貌,情节紧凑,以小见大,得到了普通观众较高的认可。
喜剧电影《来电狂响》的原作已被7个国家翻拍,中国版本淡化了原作中关于人性的思索和探讨,本土化改编及搞笑情节设计受到好评,专业观众给出了档期内最高评分(75.3分),这一评分在全年专业观众评分中列11位,在历史调查影片中列第44位。
而试图借助商业片营销手法突破“圈层”的文艺影片《地球最后的夜晚》不仅没有获得大多数普通观众的认可(排名第十位),专业观众对其评价也颇有争议,满意度居档期第七位,较毕赣导演的上一部电影作品《路边野餐》专业观众评分(77.9分)下降了14.5分。
由此可见,不同层次的观众对于影片类型的喜好虽有明显差异但并不完全固化。
年度观赏性、思想性保持稳定增长传播度降低影响影片“满意”占比
2018年年度观众满意度得分82.5分。三大指数当中,观赏性、思想性得分分别达到84.7分、84.1分,同比保持稳定增长趋势,表明在“质量提升关键年”里,影片综合品质提升有目共睹,得到了观众较高的认可。传播度相对偏低,四年来首次未超过80分,得分75分,同比下降。
从2018年各档期传播度数据来看,贺岁档传播度为68.1分,春季档、中秋档传播度也仅在70分左右,这一走势与满意度走势保持一致,传播度低成为制约档期获得高满意度评价的关键所在。
从具体影片看来,2018年全年共重点调查影片66部,其中满意度超80分的影片数量为32部,占比48.5%。单片传播度超80分的影片数量仅4部,分别为《我不是药神》、《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和《春天的马拉松》。
影响影片传播度的因素众多,除去部分影片品质欠佳、营销缺位以外,2018年还出现了诸如《后来的我们》《爱情公寓》《李茶的姑妈》《地球最后的夜晚》等影片引发的观影舆论和影视行业偷逃税引发的社会舆论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影观众正常分享传播的热情。
2018年电影市场已然落幕,各档期满意度高位震荡。虽留有一定的遗憾,但观众以自己的评价向创作者昭示,优质作品的创作和生产是市场的最大需求。而如何在提升创作品质的前提下保证和提升观众分享传播的热情,是目前电影获得更广阔的市场认同需要突出解决的问题。
编辑制作:王彦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