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晚,全新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将在东方卫视首播,节目邀张维为担任主讲人。作为中国知名的政治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用通俗化的语言,结合百姓关注的新闻热点,以演讲结合问答的方式,向观众阐释“四个自信”。而作为一档周播的思想政论节目,《这就是中国》突破常规表现手法,力图以创新来实现生机勃勃的表达。
国家相关政策对社会运行和百姓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我们如何看待今日的国际关系,“双十一”又和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之间有哪些联系……这些话题都将在节目中得到呈现。观众会看到,张维为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展开演讲,并与现场年轻人展开热烈讨论甚至辩论,最终传递出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道路、中国文化的优势和先进性。节目从1月7日起,每周一晚21点30分播出。
这是一次用朴素而充满魅力的语言呈现政论节目的传播试验
节目因何定义?《这就是中国》将用怎样的语言为观众展现真实的中国呢?节目第一集开宗明义——通过热议话题,由主讲人带领观众,一起来读懂中国,理解中国,定位中国。
节目中,张维为从“定位中国”出发,为观众讲述中国发展从“三十而立”到“四十而不惑”的崛起之路;趣味解读中国“韬光养晦”背后的“树欲静而风不止”;深度讲解改革开放走过40年后,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位中国——力求为关心国事的观众上一堂精彩的思政课。
值得一提的是,《这就是中国》并不正襟危坐,而是突破传统理论宣讲节目的单向形式,采取三个“角色组合”搭配两条主线来完成节目的多角度呈现。三个组合分别是:问题提出者——长期热衷于讨论国家发展进步的爱国青年;问题筛选者——由国内资深时政记者、编辑和中国模式研究专家组成的策划组;问题解决者——张维为教授。两条主线包含真人秀和演讲两部分。张维为负责演讲;真人秀则记录下策划组搜集问题、选择话题、确定话题,以及与张维为在节目录制前后探讨、总结的全过程。每期节目围绕一个热门话题,将把真人秀和演讲以平行蒙太奇的电视表现手段双线交叉呈现。主创希望,他们能以《这就是中国》探索理论宣讲节目的传播新路径。
观众将在节目中聆听到朴素化而非理论的语言体系。比如,张维为用“姚明的身高”来比喻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生动的表述让人心领神会。又如,他把时间跨度达15年的多桩国际事件联系起来,用“说好的公平竞争,说好的民主人权”等网生代语言来形容“虚构的彼岸世界”,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张维为说:“我们不讲官话套话,因为我们相信思想本身的力量,相信富有魅力的中国话语体系。同时,我也认为,我们的研究、我们的核心观点经得起任何考验。”他还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大数据表明,90后、95后是更加自信的一代,他们会在国际比较中看中国、在不同的指标体系中看中国,节目愿为年轻人提供一个透彻的接地气的观点交锋场。
这是一次国家高端智库向普通观众“开放”的创举
身为节目的核心人物,张维为是谁?这是在学界、理论界颇具分量的名字。作为中国知名的政治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他还担任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其中包括邓小平同志。
张维为拥有笃厚而精深的思想和学理,他的“中国三部曲”《中国震撼》《中国触动》《中国超越》销量过百万。《中国震撼》一书在2011年9月被推荐给来华访问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并被译成英语、阿拉伯语等多种文字出版。
张维为的演讲同样令国际学界、思想界瞩目。一年一度的奈克萨斯思想者大会堪称西方最重要的思想盛宴之一,每年会邀请全球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立场各异的思想型学者参加,进行激烈的碰撞和交锋。2017年,张维为作为大会史上首位中国嘉宾登台交流,就西方聚焦的十九大后中国的走向发表演讲。会上他舌战群雄,证实西方思想界和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悲观预测全部落空。2018年秋天,张维为在美国哈佛大学以《驱散中美关系上空的乌云》为题发表演讲,引发热烈反响。紧接着,他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担任特邀评论嘉宾,他的观点同样被西方媒体频频关注。
《这就是中国》作为张维为第一档国内周播节目与观众见面,可谓一次国家高端智库向普通大众“开放”的创举。节目中,张维为结合自己行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丰富阅历,及其对于中国5000年文明发展的深入研究,向观众分享他个人视角的时事经纬。通过演讲以及讨论,无论是在现场参与节目录制的年轻人、电视机前收看直播的观众,还是节目次日上传至互联网后触达的广泛人群,这些“听张维为说”的人,相信都会产生“我的故事也是中国故事”的参与感,树立“四个自信”的信念。
《这就是中国》由东方卫视出品,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观视频工作室、观察者网联合支持。
作者:王彦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