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夏宋庆龄与沈粹缜在虹桥俱乐部的合影(由宋庆龄上海寓所管理员周和康提供)
【导读】“亲爱的沈大姐:听到你旧病复发,我心里非常难过……希望你能到北京我家养病,这里每天有大夫,房间又暖,比在医院好……你的孩子们都能来看你,没有问题的。”这是1980年2月4日,宋庆龄写给邹韬奋夫人沈粹缜的信。从1957年直到1981年去世,24年间,宋庆龄不断给沈粹缜写信,目前留存下来的就有80余封。
沈粹缜的女儿邹嘉骊将这些信件拿出来整理。它们汇聚在一起,拼凑出了一个生活化的宋庆龄,这是人们在以往的历史文献中所不曾见到的——她常邀朋友在家中小聚,请大家吃点心、打康乐球,抑或看场电影;她喜欢孩子,工作人员的子女来家中,她会特意交代保姆给他们做西式什锦饭;她还会围上围裙亲自下厨,做的鲫鱼塞肉是公认的好味道;她也有不开心的时候,对亲人的思念和病痛让她黯然神伤……
第一次见面在看守所的会客室
“看不够!”整理信件时,年过八旬的邹嘉骊老人时常陷入沉思。“母亲比宋庆龄小整整八岁,但她总是尊称母亲为‘沈大姐’。”温暖的记忆如泉水般涌出,老人说,以前家里经常收到写有“烦交沈粹缜”字样的信,还附带上两条活鱼、一只水鸭或者两只“大王八”。宋庆龄还请母亲去她位于淮海中路的寓所玩,有时一起打康乐球。“球桌就摆在过道厅的壁炉前,两人一边打球,一边说说笑笑;去农村、工厂考察也带着母亲。用现在的时髦话说,她俩是闺蜜。”
据史料记载,沈粹缜第一次见到宋庆龄是在1937年7月5日,地点是苏州江苏高等法院看守所的会客室。起因是轰动全国的“七君子事件”——1936年11月23日凌晨,邹韬奋与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章乃器、王造时等七人被国民党逮捕,一关押就是半年多。为了营救“七君子”出狱,宋庆龄联合一批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救国入狱运动”,并于1937年7月5日亲赴苏州与法院当面交涉,要求立即释放邹韬奋等七人,称如果爱国有罪,我们做的是一样的工作,自愿和他们一起坐牢。沈粹缜恰巧在那天从上海去苏州探监,听到宋庆龄等在法院看守所会客室交流这个消息后,即与沈钧儒的女儿沈谱、李公朴的夫人张曼筠一起买了水果、点心、蚊香、扇子前去慰问。
在邹嘉骊看来,这虽然只是一次公开场合的见面,但宋庆龄给母亲留下了极深的初次印象。因此上世纪40年代初在香港,宋庆龄为解放区募集了大批救济物资,需要请人帮忙整理,母亲欣然前往。一同去的还有廖梦醒、倪斐君。在工作快结束时,宋庆龄亲自派车子接母亲等到饭店吃饭。席间,她兴致很高,温和热忱,一会儿用英语和廖梦醒交谈,一会儿用上海本地话与母亲交谈,一会儿又用带上海口音的北京话与倪斐君交谈。
遭遇变故一直瞒着宋庆龄
“宋庆龄给了母亲重新振作的勇气!”邹嘉骊说,由于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当局的压迫,父亲长期过着颠沛流离、身心交瘁的生活,患上了脑癌,于1944年7月24日去世。“父亲走后,母亲一直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那时大哥去了苏中根据地,二哥在重庆,由周恩来安排去了延安,只剩下我一人在母亲身边,在敌伪统治下隐居,过着压抑痛苦的生活。”邹嘉骊透露,1945年抗战胜利,宋庆龄从重庆回到上海。她了解到母亲的处境后,立刻伸出温暖的友谊之手,多次派人送来日用品、水果和亲切的慰问。一次,她还亲自下厨,派车接母亲到家里去吃饭。席间,她轻声慢语安慰,鼓励母亲振作起来,多参加社会活动,实现父亲的遗志。“宋庆龄的真诚让母亲深感温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福利基金会增办托儿所,宋庆龄请沈粹缜出任该托儿所的所长。此后,两人开始了较为频繁的信件往来。目前保存下来的信件中,最早的一封写于1957年11月15日。这是一张明信片,从莫斯科寄来。信件的内容是:“我已和医生论过小妹的病状,明日我去拿药,我们快回京了,祝你好!”信中所提的小妹正是邹嘉骊。当时,宋庆龄正出访苏联。
一九七九年一月沈粹缜(右三)在宋庆龄寓所共度春节(由宋庆龄上海寓所管理员周和康提供)
“她总是对我们爱护有加,有好吃的第一时间送来,遇到困难她想办法帮忙解决,担心我们生活过得不好,还总惦记着让我们搬到她那去。”据邹嘉骊回忆,从1967年6月份开始,宋庆龄听说母亲受冲击,一再写信邀请母亲和她住到陕西北路369号(宋氏老宅)去。“说是住在那里可以安全些,独栋房,汽车开进大门就能见面,方便。房间都安排好了,主卧原是宋母睡的,现在安排母亲住,我睡边房。还特地写信给李燕娥(宋庆龄的保姆、忠诚伙伴),让她安排下面的工作人员帮忙搬家。”
在这批信件,有一封的内容专门讲了这件事。在信中,宋庆龄跟她们介绍“369号看房子的是一对老夫妻,很负责”,并关照邹嘉骊和母亲如果外出,记得锁上房门。“其实,那个时候我们早已不在那住了。”邹嘉骊说,当年,盛情难却,很难拒绝,但动作太大,不能自作主张。她们把信息传到北京,很快得到回音:一,听从宋庆龄的意见,搬过去;二,老房子不要退掉。她和母亲便搬了过去。不曾想,住过去仅一个月,便遭到了造反派的批判。“妇联来贴大字报,说母亲和资产阶级权威划不清界限,过的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身上的香水从淮海路香到了南京路……幸亏有北京的变招,老房子没有退,我们搬回之前的房子。这场搬家风波一直瞒着宋庆龄,怕她会因此自责,本是好心保护,却引来了一场批判。风波发生在1967年,一直到1971年,宋庆龄还一直以为我们还在那住着。”邹嘉骊感叹,母亲和宋庆龄就是这样,总在为对方着想。
遗嘱中留给母亲5000元钱
“最亲爱的沈大姐:昨晚接到你的信,很感谢!虽没有信给您,但您一直在我心上。我希望您要当我是自己人,不要客气。要用钱请您拿我的用。原来我要交给您5000元留给你用的,但事繁,忘掉写清楚了。请现在取出5000元自己用,因放在银行不要,没意思!我遗嘱上已写清楚了这件事。祝亲爱的大姐保重身体,不要多伤脑筋!”这封信写于1980年5月17日,距离宋庆龄去世仅一年多。邹嘉骊说,当时宋庆龄病痛缠身,家庭消费增大,经济已不宽裕,甚至一度变卖家中的一些旧物来补贴家用。母亲当即回信给宋庆龄,表示心领她的好意,但赠款是一定不能收的。
这是当年沈粹缜回复宋庆龄信中的一段:读了您五月十七日的信,我的心情很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几十年来您一直像亲人一样关怀着我,那么真心,那么周到,它时时温暖着我的心。谈起我的经济状况,新中国成立以后是根本好转了,孩子们一个都不用我负担,每月的工资足够我用了,应该说是宽裕的。这点请您无论如何相信和放心。我从来是把您当做自己人的,过去是这样,现在将来也是这样。您真诚关照的心意我完全心领了,您的盛情我永远铭记心间。待必须时我一定请求帮助,决不见外。
邹韬奋一家合影(由邹嘉骊提供)
从沈粹缜写给李家炽的信中可以看到,在以后见面过程中,宋庆龄又多次提到此事。她虽婉言辞谢,宋庆龄去世后,领导仍遵照信中的意见,在1981年9月29日由李家炽转交给了她5000元支票。沈粹缜最初将该款捐赠给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上世纪80年代,上海成立宋庆龄基金会,她又将这笔赠款转捐给该会。
“这样的交往很生活,却很动人。”邹嘉骊说,宋庆龄和母亲间最初是友谊,到后面变成了亲情。宋庆龄最后的时光是母亲陪伴在身边。那是1981年5月,宋庆龄病重,母亲在北京,日夜守护在她的身边,成了她的倾诉对象。邹嘉骊透露,宋庆龄曾断断续续向母亲说了许多长期隐藏在心底深处的话,这之中包括对宋美龄的思念。“有一次她对母亲说:‘我很想念美龄,现在能来就好了’。又说:‘美龄假使能来,住在我这儿不方便,可以住到钓鱼台去。你们是认识的,可以帮我接待她;早上接她来,晚上送她回去。’”带着对亲人的牵挂,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与世长辞。
“宋庆龄的身后安排也是由母亲转达的——她说,她的父母都葬在上海,她热爱上海,去世后一定要把骨灰盒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宋氏墓地她父母身旁。”邹嘉骊坦言,母亲与宋庆龄间的故事,现在的年轻人并不了解。而这么多年,她一直在忙着整理父亲邹韬奋留下的东西,母亲去世15年了,也无暇为她写点什么。“母亲这辈子是最优秀的配角,在父亲身边是配角,在宋庆龄身边也是。整理这批信件,在纪念宋庆龄的同时带上全家对母亲的深深思念。”
>>>相关链接 部分信件摘录:
沈大姐:
我已和医生论过小妹(邹嘉骊)的病状,明日我去拿药,我们快回京了,祝你好!
宋庆龄1957年11月15日
沈大姐:
你如果住到(陕西北路)369号去,那里一对老夫妻是看房子的,很负责,做卫生工作,并且他们的女儿是在隔壁小菜坊里的工作人员,可以让她帮忙带菜。总之,那两个人是保证是福利会最负责的。有一件事你要注意的,如果出外去,要锁上你和小妹的房门。
林泰(宋庆龄在私人信件中经常使用的笔名)1971年2月10日
宋庆龄写给沈粹缜的亲笔信(由邹嘉骊提供)
沈大姐:
多谢你的信。我已打过一个疗程的血管针,每次两个半小时,现在还需要打两个疗程(即20针)。据大夫说,他们一定要把土霉素的余毒都彻底排出……北京今年特别冷,不下雪,只有霜,所以发高烧、感冒的人很多。我特意托朋友给你买了一双绒鞋,请一定穿上。千万不要谢我,这是一点小心意。
林泰1973年1月15日
亲爱的沈大姐:
你近来身体好么?甚念!可是我很不幸!上星期日,我刚要开房门到外面去,忽然有人从外开我房间,空气的压力使我像一张纸跌在地上。大夫来检查,没有跌坏骨头,但背及腰都肿了,现在没有药好用,只能用按摩减轻肿痛的情况。每天医生和护士来看我,请你不要着急不安。
林泰1974年7月5日
亲爱的沈大姐:
现在我想26或27号回上海,这双鞋真实配你在房间里穿得!请千万要注意健康,地板滑还是慢慢走路好。
林泰1976年2月24日
亲爱的沈大姐:
请你30日下午5时准时到我家来吃点心。请一定要来,因为是难得的机会!
林泰1976年11月28日
亲爱的沈大姐:
我从报上看到您参加孙中山纪念活动,十分感谢你。我自己没有参加,这个日子总是使我沉痛,虽然我应放眼于光明的未来。
林泰1977年10月19日
亲爱的沈大姐:
李姐前天才动的手术。吴蔚然院长亲自动手术,一大块血块不能切,只好切一小片究研。我听到这个报告非常难过。她一直对我忠心做事,几十年没有出过差池,现在我不能为她延长生命,这是我一世最难过的事。
正在想念你的林泰
1980年4月23日晚
作者:李婷
编辑制作:徐璐明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