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上海,一个人每天可能会吃多少食物?住多大的房间?每个月生活费大概需要多少?这些问题,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是回答不上来的。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上海人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迁,昨天在上海举行的第17期学习读书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晓文,以一组组数字为视角切入,为现场读者讲述了这40年里上海市民的生活细节及变化。
比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名普通上海市民大致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呢?大数据分析显示,他(她)的家庭一般有5个左右成员,有2-3人参加工作;家庭房屋居住面积约20平方米,有70%可能与邻居合用厨房、厕所。“我们现在一天洗一次澡,再正常不过了。但七十年代末,因为我是工人,厂里面有浴室,我的洗澡问题是在厂里解决的。年纪大点的人当时能够天天洗澡吗?不能。大概只有30%左右的人能够天天洗澡,很多时候人们就是晚上洗把脸。”
据统计,近40年前上海普通市民每月收入约为56.87元,工作很稳定,据统计1983年的失业率只有0.2%;95%左右的钱都要用掉,其中60%的钱用在食品上,每个月大概要交付10元左右的房租费用,水电费用每月10元左右。
陆晓文继续分析说,当时的上海市民如果是企业职工,医疗费用不花分文;如果是事业单位职工,看一次病要付几毛钱挂号费;如果孩子在中小学读书,全年学费和书费总数不会超过20元;每年用在自己身上的费用,大致分布是——衣服50元、交通10元、娱乐电影等10元左右;每个月有25市斤的粮食、一斤食用油的供应,“那个时候炒菜都不敢多放油,有时这个菜放多了,下个菜就要放少点,春节的时候会多配点油。”此外,每个月约能吃到1.5市斤猪牛禽肉,每个月获得半斤鸡蛋。“当然,上海市民吃鱼会多些,人均每月约吃掉1.5斤鱼。”
上海《纪录片编辑室》栏目曾推“我们的40年”专题,重新剪辑组合海内外纪录片影像资料
相比过去,现在上海居民生活从哪些数字中能看出变化?陆晓文从食品、耐用消费品、交通与通讯、教育与娱乐、医疗保健、住房、公共基础设施与环境等各方面一一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上海市政府40年来投入巨大。
就拿家家户户都在用的燃气来说,1978年上海煤气用户为55.32万户,如按当时全上海市的户数比例计算,当时只有19%的家庭使用煤气,如果按市区户数计算,约36.43%的家庭使用煤气。“因为当时郊区一般都没有煤气供应,市区很多家庭也没有燃气供应。而从2015年起,上海有关统计中已经没有煤气生产和使用的统计项,人工煤气生产和使用已经在上海成为历史。如今,上海几乎100%实现了家庭燃气化,全市都拥有了干净、高效的燃气供应。”
而近40年来,消费占生活比下降最明显的是食品。“我们的物价还是在往上走,但是大家想,如今有几个家庭是因为吃什么东西而发愁的?越来越少了。某种意义上说,衣服的支出消费量也慢慢降低。在座年龄较大点的人,在七十年代末马路上是看得到肩膀、屁股部位打补丁的衣服,现在马路上几乎看不到。当下什么增长最快?教育。在谁的身上投入最大?孩子。”陆晓文说,目前市民生活整个消费的内容和构成发生了极大变化,生活质量获得飞速提高。
“从家用电器消费来看,买家电最疯狂的时候,电视机从1981年开始,电冰箱从1985年左右开始,移动电话从1995年以后。现在我们很多家庭座机已经拆掉了,有的家庭已经不用座机,因为每个人都有手机玩。当初九十年代家里安装一个座机,还要初装费,当时的初装费三千到四千,后来两千,再后来取消了。当初买电器都是要凭票的,电视要凭票的,从黑到白,从小到大。如今每家有两个电视机都不稀奇,好一点的话,每个房间里都有一台,和过去完全不一样。家用轿车2015年是每100户家庭24辆,现在是28辆,每100户里近三分之一家庭差不多有一辆车,还有很多家庭可能有两辆车。”
上海市民怎么评价上海经济社会40年变迁?这也体现在数字上。陆晓文从上世纪80年代直到2016年,每5年对上海市民做一次“对上海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调查,他发现这个数据从来没有降过,一直维持在很高的水平。“这证明上海市民对于4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完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百姓的信心就是希望所在,这是未来上海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民众心理基础的前提。
据悉,11月4日至30日,作为学习读书会主题月活动之一,40年40个故事主题图片展览在浦东新区南洋泾路555号五峰书院一楼展出。
<<<<相关链接
“学习读书会”由上海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广局)主办,上海市作家协会、SMG、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作为特别合作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浦东图书馆、东方财经·浦东频道作为承办单位。
“学习读书会”特别邀请上海市作协专职副主席、作家孙甘露担任总策划,定期邀请当代知名学者、作家,围绕解读新时代、溯源上海党的诞生地、打响上海“四大品牌”、浦东开发开放等多方面的议题,每两周一次,周六下午2:00,在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街区五峰书院(南洋泾路555号2A层),展开读书交流活动,免费向读者开发。
文汇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