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关于山居生活的人和故事越来越多。好像工业文明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都愿望如高村光太郎先生在《山之四季》里那样的生活——大雪封山,与世隔绝,心中快意。
高村光太郎先生是一位诗人、雕塑家,他在坐落在日本本州岛东北部岩手县的山间小木屋的炉火旁写下一篇篇山居笔记。
在中国,诗人、艺术家吕德安也一样,在山里盖了一座房子。
也许很多人对诗人吕德安感到陌生。但在诗歌圈,他一直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被大家称为“真正重要的诗人”。他并不神秘,只是不乐于把自己放在文学争论场的风口浪尖。他平平静静地躲在山间,一手写诗,一手画画,只和三两知心好友把酒言欢。
山居并非出于浪漫的目的——长期在中国和美国两地游走,原单位收回住房,他需要有个自己的房子。1994年12月19日,吕德安随画家朋友唐明修前往福州北峰宦溪乡沿国道以东五公里处的山谷,在一条奇迹般美丽的溪流旁,他只看了一眼,心里就扑腾乱跳,没错,就在这里了。
韩东在小说《我和你》中写过吕德安的山居:“据说那儿山清水秀,朋友盖的屋子也很宽敞。他四处打电话,约朋友去他那里玩……因此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的电话来往不断,说的都是去福建聚会的事。成都的朋友打电话给我,说福建的朋友已经买了一只山羊,栓在自家的小院子里,等待我们去烤全羊,柴禾都已准备好了。北京的朋友也打电话来,说那栋房子的门前有一条小溪,可以脱光了下去游泳,反正山里面没有人。”
房子的设计把实用与经济放在首位,书的21页22页还附了两张建筑施工图,直尺手绘,有温度,也很规矩,能看到一层只有两米八高,没一点浪费。其次,考虑与周边溪石等环境的融合。像欧美民间农屋的风格,带点当地农家色彩。
房子盖好后,他单身在山中住了一年,他画油画、学漆画、会朋友,从自然中寻找艺术的灵感,并完成长诗《适得其所》,也顺其自然地有了《在山上写诗 画画 盖房子》一书。书中收录他1994年至1995年在山间筑居的日记,糅合了诗歌、访谈、散文等,讲述一个现代诗人寻找幽居的故事,其中既有与世俗生活的相处,也有与大自然的对话。
题目虽是《在山上 写诗 画画 盖房子》,书中的文是颠倒顺序安排的,先说《盖房子》,再《写诗》,《画画》之后是《在山上》。一些日记、诗歌,一些绘画、照片,鱼米丰饶,才情横溢,苍翠欲滴。
《在山上写诗 画画 盖房子》有着地理杂志的气质:山在哪里,北方还是南方,距离哪座城市近,公路的状况一一介绍,之后才是景色、气候、物产和人文。《乃占》一篇让这地方的时空纵深生动起来,历史中夹杂着有血有肉的疼痛。《乐观的舅舅》引导读者的视线向东看,你将看到大海。文字朴素且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直击心灵的美。
吕德安在随笔集《山上山下》中写到:“在电话里游说了翟永明、朱文、韩东、于坚、牟森,让他们元旦光临山中寒舍——一块儿来山里做客,他们非常感兴趣,都说一定来……当我想象这些老友,当今最优秀的诗人,还有那个牛逼的先锋戏剧导演,这些英雄般的人物,将从各自的窝,不远千里来到一个山坳里相聚,这种私下的友情,却有着人到中年时才可以体会到的某种天伦之乐。”
华语文学传媒奖给他的评价是:“他的诗朴素且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直击心灵的美,因此有人将他誉为‘中国的弗罗斯特’。”
诗人于坚称自己的这位老友是“如大树般临风独立的,具有明确的风格和石头一样沉重的文本的诗人。”
吕德安自己则说,他不是弗罗斯特,也不是梭罗,但山上有他“真正热爱的生活”。
编辑:李思文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