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上海的舞台艺术成果如何?昨天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揭幕的《春华秋实——改革开放40年上海舞台艺术说明书展》,以40年来的百余部优秀作品说明书为主线,唤起观众对上海文艺舞台的时代记忆。
作为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展项目,本次展览涵盖了戏曲、曲艺、话剧、音乐、舞蹈、杂技魔术等六大板块26个舞台艺术种类,展品包括166份说明书、66件实物、2组实景舞台、22个剧(节)目视频片段、多个音频片段,从一个侧面总结和展示了上海舞台艺术各门类及其代表人物40年来的创作成果。
“说明书看上去小小的一张,但里面蕴含的信息量很丰富,是生动的历史记录。”上海市文化艺术档案馆馆长夏萍以话剧《于无声处》为例,青年剧作家宗福先以满腔的热情创作的这一四幕话剧,1978年9月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剧场举行首场演出,以其冲击力和感染力,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和共鸣。同年10月,《文汇报》连续三天用三个版面全文刊载该剧剧本。11月,该剧受邀赴北京演出,北京观众在寒夜里通宵排队争购戏票,演出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一时约有数千万人观众在剧场里、电视机前观看演出。1978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人民的愿望,人民的力量——评话剧<于无声处>》。在媒体的主推下,该剧如一声春雷,打破了万马齐喑的局面,也拉开了新时期上海乃至全国话剧的创作大幕。本次展览展出的《于无声处》多个版本的说明书,从一个侧面还原了当时的盛况——该剧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首演后,仅两个月时间内,就有上海青年话剧团、上影演员剧团、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二团等多个院团,以及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上海外国语学院、上钢五厂业余话剧队排演了《于无声处》。其中,上海外国语学院还出了中英文对照的说明书。一页页说明书,呈现了艺术家们的大无畏气概和创新精神,他们用作品吹响思想解放的号角,把人民的渴望庄严地屹立在舞台上。
小方寸见大舞台,说明书中还蕴含了不少“薪火接力”的故事。比如,上海京剧院1988年创作的新编历史剧目《曹操与杨修》,尚长荣成功塑造的性格复杂的曹操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剧常演常新,近期更是被拍摄成3D戏曲电影在上海电影节首映。本次展览特别展出了该剧不同年代的说明书,从中可以看出,言兴朋、何澍、关栋天三位艺术家都曾塑造过杨修的形象。而2017年青春传承版的《曹操与杨修》说明书,更是展现了上海京剧院在对优秀剧目的传承、对青年演员的培养方面所做的尝试。同时,尚长荣的另外两部经典《廉吏于正龙》《贞观盛事》也呈现在展览中,这三部作品构成了“尚长荣三部曲”。
本次展览的展陈设计也别具一格,整个展厅被构建成一个行进中的虚拟舞台,除了说明书外,还在展柜中展出了上海清末民初的新舞台模型、丹桂茶园和大观园的老戏单、年代悠远且并不常见的木偶头、精致的皮影系列等,古今对照,更能感受到舞台艺术的发展历程。
展厅入口处的一块上世纪初的上海伶界联合会残碑,让观众还未踏进展厅即感受到上海艺术舞台的氛围。此外,展厅中还原了京剧《曹操与杨修》和越剧《红楼梦》的舞台实景,并配以戏曲服饰、道具实物、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徜徉其中,如同进入充满意趣的舞台艺术园林。
为了让更多人领略到本次展览的风采,主办方还在文化上海云上开通了《春华秋实——改革开放40年上海舞台艺术说明书展》网上展厅。展览期间,净角艺术家尚长荣和剧作家罗怀臻将推出主题讲座。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摄影:叶辰亮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