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如同大派对,邀请世界各地的文艺大师前来,与这座城同乐。
仅仅开幕这一周,美国两大芭团之一的纽约城芭就搬来了“镇团之宝”,“小提琴女神”安妮-索菲·穆特携波兰作曲大师潘德列茨基再续前缘,弗拉明戈大师玛利亚·佩姬从西班牙“跳”到了上海,还有指挥大师阿巴多创团的琉森音乐节交响乐团、“美国第一室内乐”的茱莉亚四重奏……一波波名家名团纷至沓来,与市民作伴。
相逢即是有缘。
索菲·穆特是第几次到上海“串门”,第六抑或是第七次?印象中,她2006年首登东艺舞台就轰动一时,2008年、2010年都带着作品回到这里。之后,她更成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常客,还常常带着好友一起演奏新作,就连全球巡演也不忘记添上上海这一站。索菲·穆特对于上海情有独钟,因为这里的乐迷们不仅欣赏她的美貌,赞叹她的才华,更钦服她对演出近乎于苛刻的严谨。她见证了上海观众音乐素养的不断提升,最终台上台下和谐共鸣。
艺术节上多故友,但更多的是新朋。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堪称“最具传奇色彩和划时代意义的国际顶尖芭蕾舞团”。也许这个名头有点玄乎,但懂行的人会用一串数字“砸脸”:每位成员一周演出时间高达40小时;芭蕾舞鞋的平均使用寿命只有两天;单季度全舞团消耗的芭蕾舞鞋8500只;首席女演员谢幕时长18分钟35秒……高强度的演出和训练,是因为纽约城芭拥有超过150部顶尖现代芭蕾作品。
当然,更直接的是抬出乔治·巴兰钦的招牌,这位“美国芭蕾之父”就是纽约城芭的创始人之一,他任舞团艺术指导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在舞团的前17年中,他共创作了47部芭蕾,为美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芭蕾舞演员。在世的79年里,巴兰钦一共编创了数百部芭蕾作品。美国《舞蹈杂志》评选《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十大舞蹈》,巴兰钦竟然有五部作品名列榜单之中。
其实,2010年上海大剧院就曾向纽约城市芭蕾舞团抛出橄榄枝,邀请他们首度访华演出,却由于档期和曲目等方面未能达成一致,舞团不得不憾别上海。暌违八年,我们终于等到这一刻,上海观众与巴兰钦有了一次超越时空的对话,而媒介就是经典不朽的《小夜曲》《天鹅湖》和《小提琴协奏曲》。
谁说当年的错过,不是为了今日更好的遇见呢?
舞蹈
纽约城市芭蕾舞团《巴兰钦之夜》
时间:10月 19日-21日
地点:上海大剧院大剧场
纽约城芭从150部典藏作品中选取 《小夜曲》《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和独幕舞剧《天鹅湖》,带到上海,说它们是“镇团之宝”也不夸张。
上海人爱《天鹅湖》已成习惯,每年世界各地芭团来沪演出,只要有《天鹅湖》的剧目总是不愁卖。不过,这台独幕版《天鹅湖》非常特别,巴兰钦将有限的篇幅投注到“无望之爱”上,在舞台上尽情倾泻着悲伤。他别出心裁地将群鹅全都替换了成了 “黑天鹅”,更衬托出白天鹅的高洁与孤寂,那种深入骨髓的爱与痛无法对人言说。
《斯特拉文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秉承了巴兰钦作品一贯的强烈音乐性,舞台极简,演员的服装也近似练功服。但巴兰钦在编排上却做出了极致探索,从四男一女到五男五女,从一对双人舞到五对双人舞配合,从两对双人舞到十对双人舞,场面极其繁复。其中的双人舞部分精彩绝伦,也尤为考验舞者的功力和表现力,观众可以留心注意。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是《小夜曲》,这是巴兰钦在美国的第一个原创作品,创作于1935年。舞剧的第一幕,巴兰钦按照排练厅的对角线把17位学生一字排开,让她们完成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描摹出舞蹈课堂的场景,简约而自然。喜剧效果从舞剧的第二幕开始迸发,排练中状况不断,有学生迟到,也有女孩子摔倒,巴兰钦将这些小插曲都编入舞剧当中。闪光而幽默的场景不仅使得舞蹈课堂变得越来越像戏剧课堂,也为原本庄重、肃穆的芭蕾艺术添了更多的戏剧性元素。原来,芭蕾也可以这么跳,这么演!
音乐
夏伊与琉森音乐节管弦乐团音乐会
时间:10月20日-22日
地点: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瑞士琉森音乐节交响乐团由传奇指挥大师克劳迪奥·阿巴多创立。他们每年都会吸引欧洲最著名的演奏家、教师和指挥家在暑假空档期汇集一起。这支择优而组的乐队几乎集结过全球最具声望的首席大师和独奏大师,“单簧管皇后”萨宾·梅耶、“小提琴女神”穆特、“长笛王子”帕胡德、“钢琴教母”阿格里奇……可是一支不折不扣的“明星团队”。里卡尔多·夏伊自2016年夏起就任乐团新音乐总监。这一次,他们将携手带来布鲁克纳、瓦格纳、斯特拉文斯基、拉威尔等作曲家的音乐作品。
舞蹈
西班牙玛利亚·佩姬舞团《我,卡门》
时间:10月19日
地点:上汽·上海文化广场
《我,卡门》是一出原汁原味的弗拉门戈舞剧,编导玛利亚·佩姬是弗拉门戈舞的大师级人物。“卡门”是为人所熟知的题材,不过此剧故事情节与小说情节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在她看来,梅里美小说里的卡门只活在男性的眼中,无法令她产生共鸣感。玛利亚·佩姬希望自己演绎的卡门不再是身穿红裙,魅惑性感的女子,而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女性。全剧分为十个场景,由16名舞者和七名音乐家共同演出。这一舞作在北京演出时,玛利亚·佩姬穿插使用了李清照的《一剪梅》,根据其中的诗词和韵律来创作弗拉门戈舞,此次她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舞蹈
加拿大蒙特利尔爵士芭蕾舞团 《舞到爱尽处》
时间:10月20日-21日
地点:美琪大戏院
《舞到爱尽处》是受加拿大诗人、艺术家莱昂纳德·科恩的作品启发而创作的舞作。这部舞蹈将生命划分成五个季节,呼应了人类存在的轮回。伴随着特定的舞台场景和情感思想,每个季节阶段会呈现出相对应的色彩变化和自然元素,表达了人类共同的母题——爱、灵魂、诗歌、灵感、创造力和对自由的向往。舞剧有三位才华出众又极具个人舞蹈风格的领舞演员,随同14名伴舞舞者,引领人们进入深邃的舞蹈世界。这部舞剧于2017年12月5日首演,并参加了蒙特利尔建城375周年纪念演出。
安妮-索菲·穆特携手华沙交响
时间:10月21日
地点: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
安妮-索菲·穆特回来了。2016年,穆特和潘德列茨基执棒的波兰华沙交响乐团先后亮相东艺。时隔两年,这个经典组合携手重返。
穆特不用多说,值得一提的倒是这位波兰音乐家潘德列茨基。现今85岁的潘德列茨基被誉为 “活着的贝多芬”“20世纪最后的作曲大师”,是当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1958年,他创作了挑战人类听力极限的《广岛受难者的挽歌》,成为先锋音乐的里程碑式作品。大师几乎指挥过世界上所有的顶级乐团,这些年潘德列茨基与华沙交响乐团合作,他们之间有着极高的默契度。
不过攀交情,潘德列茨基与安妮-苏菲·穆特似乎更熟一些。1995年,潘德列茨基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变形》就是由穆特首演,并大获成功。在穆特的回忆里,潘德列茨基很像画家毕加索,尤其是在其音乐变革中那种层次丰富的复杂性上,令她念念不忘。
为庆贺作曲家85岁生日以及纪念他和安妮-索菲·穆特之间多年的友谊,潘德列茨基将指挥自己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作为音乐会下半场曲目,上半场则展现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晚期交响曲的精华。本场音乐会,穆特还将演奏由她于2013年首演的潘氏的另一部作品——小提琴独奏《弗利亚舞曲》。
音乐
茱莉亚弦乐四重奏音乐会
时间:10月22日
地点: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
创立于1946年的茱莉亚弦乐四重奏在世界古典乐坛坐拥绝对的地位,是公认的“美国第一室内乐”。在刚刚过去的演出季中,乐团刚刚庆祝了她70周年的生日。
随着时间推移,乐队成员经历过多次替换。2018年,希腊著名小提琴家阿丽塔·朱拉加入茱莉亚四重奏乐团,成为第一小提琴,她被公认为极富有激情和诗意的艺术家。罗纳德·科普斯从1997年起担任乐团第二小提琴,他可以称得上是乐团的老成员;罗杰·塔平是中提琴家,于2013年加入茱莉亚弦乐四重奏。阿斯特丽德·施文于2016年接替乔尔·克罗斯尼克担任茱莉亚弦乐四重奏的大提琴演奏家。所以,今年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是一支全新面孔的乐团。
茱莉亚弦乐四重奏不仅演绎传统经典作品,同时兼顾推广新曲目的使命,始终秉持着既传统又大胆的艺术风格。这支乐团的每一场演出都是一次独特体验,四位艺术家通过对作品深刻的理解、倾情的演奏以及不断的探索,向观众展现弦乐四重奏的玄妙。此次音乐会曲目包括:海顿《F大调弦乐四重奏》、巴托克《第三弦乐四重奏》和德沃夏克《C大调德沃夏克弦乐四重奏》。海顿被誉为“弦乐四重奏之父”,《F大调弦乐四重奏》是他的晚期作品,依旧充满创意和热情。巴托克《第三弦乐四重奏》完成于1926年,乐章数量少、结构方式奇特、音响效果粗粝,被认为是“最难理解”的作品。这部作品只有两个乐章,与古典弦乐四重奏的四乐章传统相背离,在巴托克所有四重奏作品中也仅此一例。
歌剧
全景普契尼歌剧 《托斯卡》
时间:10月20日-21日
地点:大宁剧院
《托斯卡》是作曲家普契尼根据法国剧作家萨尔杜的同名戏剧改编创作而成的一部三幕歌剧。如今,它已成为众多歌剧院中的保留剧目。就比如这一场《托斯卡》,是意大利热那亚卡尔洛·费利切剧院原版全景剧作。剧院于1828年开幕,是热那亚最重要的歌剧院,也是意大利最知名的剧院之一,两年一度的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也在此举行。这一台歌剧《托斯卡》由意大利热那亚卡洛·费利切歌剧院、意大利新斯卡拉蒂交响乐团、意大利西西里合唱团共同带来。
作者:怡文
编辑:李硕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