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短视频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闲暇时划划手机看个视频已经成为了不少人的日常。
【“短”也对视频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短视频?】
10月15日,首届“视频极客训练营”启动仪式在上视大厦举办,来自20余所高校的领导和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95后需要怎样的视频媒体?”在启动仪式后举行的微论坛上,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五所高校的新闻学院院长就此话题与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新闻人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讨论。
短视频的社会号召力不断扩大,改变了越来越多人的社交方式。而当被问及短视频的制作门槛时,米博华直言不讳的表示“要求专业性更强了”。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本乾则为一个短视频要在一分钟内打动人,这对选题的策划、镜头的选取、画面的感染力等方面都是极高的要求。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则将手机比喻成了笔,每个人都有笔,但是未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作家。“短”这个字,意味着对内容质量的要求更高了,一定要用心才能讲好故事,这需要专业水准,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严三九说:“其中甚至还要体现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这个要求我想短视频的门槛是更高了。”
短视频的强传播力已经得到了社会普遍的重视,为何短视频如此风靡?严三九认为以大众传播为结构的传播关系,慢慢被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传播关系所取代,这是一个趋势。而短视频恰恰是在互联网平台传播的,分享是其中的核心要义,这也恰恰改变了以大众传播为结构的传播关系。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张明则表示,相比于制作精良新闻要素完整的电视新闻视频,更多精彩的短视频则是即兴的,因此短视频如何界定也值得学术界探讨。
【短视频颠覆了以往的传播形态,作为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发展短视频,这也成为学界面临的问题之一。】
各位院长提出,应对挑战,传统媒体要逐步淡化原来的媒介形态。既利用短视频作为社会触角的功能,同时又能够把这个功能收缩回来,提炼出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在教学方面新闻也可以戏剧化、游戏化,通过和学生们自我追寻的过程结合,理解自己和新闻的关系。并通过短视频专业课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过去以大众传播,以职业导向为构建的新闻传播教育。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