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做艺人,最大愿望是做文人。”最近,相声演员郭德纲出了一本新书《郭论》,不讲相声,而是将曲艺、历史、文化相结合,拾遗明清野史、解读市井文化、大话经典名著……郭德纲直言,写这本书很开心,“因为能跟各位读者分享一些我个人的想法。当然前提是,我的文化水平一般,您各位可别拿我当有学问的人,咱们就像是街坊四邻、哥们儿兄弟一块儿聊天。”
这种“把丑话讲在前头”倒不太像郭德纲一贯的风格,书中处处透着他“小心谨慎”的痕迹——“此时此刻捧着这本书的读者里边藏龙卧虎,我在这里信笔由缰,也不知道写得对不对,所以我永远都是那句话,我是抱着一个学生的心态来写这本书的,您如果觉得我说的哪儿不对,您千千万万得提出来,我还指望着跟您各位一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也不知道该给大家写什么才好,关键就是觉得各位读者能力太强,我心里没个底。我不敢当,只是想借这个小平台,跟各位聊个天。既然是聊天,那就可对可错,写的时候我也不能保证每一句话都对。”
郭德纲也知道,外界嘲他“跟土匪似的”,就算不是土匪,也有人会质疑郭德纲做文人的资格,他初中肄业,小学学历。“我自己心里也明白,我幼儿失学,没怎么念过书,也没文凭,大家可能会说,凭什么郭德纲敢跟人家去‘论’?我也是无知者无畏,幼儿识学,也没怎么念过书,但是艺人的下面还藏了一颗文人的心,愿意跟大伙儿念叨念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包括野史),真的假的,闲白一下我心里挺痛快的,挺好。”
不过郭德纲一向认为“可以没文凭,但不可以没文化;可以不上学,但不可以不读书。”儿子郭麒麟初中毕业后没再继续上学,郭德纲秉持“在学校不读,在家一定要读”的态度,他提到给儿子布置家庭作业时说:“最近留的功课就是读一读《二十四史》,读《清史稿》,读完这些东西,我给不了他文凭,但是这些东西我儿子会受用终生的。”
形容“书房比剧场都大”的郭德纲,去年底开了一档脱口秀《郭论:郭德纲品俗文化史》,而新书《郭论》多是音频内容的整理集结。书中故事分为“捡史”“论俗”“歪批”三大部分,“床前明月光,我是郭德纲。各位读者朋友,大家好!非常开心能通过文字的方式和大家见面,这次我不说相声了,说的是中国历史、俗世文化。论论人间是非,笑谈乾坤风月。历史有冷暖,老郭有故事。故事我准备好了,您有酒吗?”
书中收录了方孝孺、王艮、杨涟、袁彬、文天祥、张春圃、杜十娘、李师师等历史人物与故事。从庙堂到民间,从天子到贫民,高亢中有悲愤,激越中有苍凉,许多语句带着郭德纲本人的特色口吻。
四大名著里,郭德纲最喜欢《西游记》,他说:“我是一个挺爱看书的人,不过我上学那会儿,数学、英语、化学什么的,这一类科目我都比较差。要说语文和历史这类的科目,我还是挺喜欢的,连老师都说我偏科,说我以后成不了大学生,我觉得老师说得特别准确。我是真的很喜欢《西游记》,当初为了说这本书,我看了好多和《西游记》有关的书,不管是民间传说,还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前传》《西游记后传》等,反正各式各样的东西都看了,也顺便了解了一下不同的作者站在不同的角度是怎么去设计自己的故事的。”
而在所有古典文学里边,《红楼梦》是郭德纲始终没有看完的书,有时候翻着翻着就放弃了。“可能是因为我水平太差了。包括我们说评书的时候,说四大名著的时候,大伙儿觉得这都能说,但是我跟您说,《红楼梦》就说不了。因为《红楼梦》这个书真的是用来看的,是用来研究的,它不是说的。真把《红楼梦》改成评书的话,也不像话,为什么几百年来的说书艺人,没人说《红楼梦》?就是因为说这个书不卖钱,不如说《三国演义》,说《水浒传》,说《西游记》卖钱。当然了,说《西游记》的人也不多,因为太难说了。可是最难说的还是《红楼梦》。”
有一天郭德纲翻了《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里面写了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卖了这么半天关子,看到的是哪八个字呢?这八个字就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命”跟“运”是两回事儿,命是天生的,运是后天的境遇。这八个字能管一个人的一辈子,很多人这辈子就折在这两个字上了,最难的就是有命无运,这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
《郭论》
郭德纲 著
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喜马拉雅FM
2018.9
他在书中举例说,《红楼梦》里边的香菱,按说她是富贵人家出生的,生来有命,可是这一辈子活得那么惨,可见她没有运,不光她自己没有运,她家里也被一把大火烧得干干净净。香菱原来不叫香菱,叫甄英莲,姑苏人,她爸叫甄士隐。看过电视剧的都知道,香菱的眉毛之间有一个米粒儿大小的胭脂痣,也就是长了一小痦子。香菱四岁那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灯的时候,她家有个家奴叫霍启,你看人家曹雪芹这名字起的,霍启,祸起,打这儿起,这个祸就算起来了。因为霍启的看护不当,香菱被人贩子拐走了。拐走之后,人贩子把香菱养大了,最早是要把她卖给金陵的一位公子,叫冯渊,但是没想到还没卖呢,香菱就被薛蟠抢走做了小妾。香菱是薛宝钗给起的名字。到了后来,夏金桂要下毒害香菱,结果阴差阳错地毒死了自己。薛蟠出狱后,就把香菱扶正了,但是香菱却因为难产而死。香菱这一辈子,可以说就是典型的有命无运,后来甄士隐把她接到了太虚幻境,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命运”这两个字,真是能管人一辈子。
除了四大名著,《郭论》里的大部分笔墨谈了宋、明、清朝的庙堂江湖野史。比如,有一节专门讲“内务府”。清朝共有十个皇上: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从道光开始,清朝应该是由盛而衰,一年不如一年,为什么呢?当时清朝有一个机构叫内务府,民间有一口头语,一听就知道了:内务贪,太守肥,三千太监三千贼。这句口头语就是说内务府贪污太严重了。这个东西很难讲因为什么?原因很多。
书中讲故事的口气透着浓浓的“郭味”——拿道光帝来说,道光帝据传说真是节俭,恨不得一个铜钱掰成两半儿花,他那身上的龙袍,据说旧了都不换,补块补丁就照样穿。有一天道光皇上发现自己的裤子膝盖破了个洞,就让内务府去补一下。补完回来,道光就问:“补这个窟窿多少钱?”内务府回答:“三千两银子。”道光帝差点儿没背过气去,一个补丁三千两银子,你们要疯啊!人家内务府也有解释,说:“皇上的裤子是有花的绸子,我们拣了好几百匹的绸子,才给您找到对应相配的图案,所以贵了。一般的补丁大概五两银子也就够了。”这其实就是蒙皇上呢,等到一上朝,大臣一瞧,好家伙,皇上都穿打补丁的龙袍了,来吧,咱们也来,所以有的大臣的衣服明明没破,也扎破了,打上补丁。
还有一次,道光皇上看见军机大臣曹文正的裤子膝盖上打着一块补丁,就问他:“爱卿,你在外边打个补丁多少钱啊?”曹文正一愣,一看周围太监的表情,那一双双眼睛都不怀好意地瞪着他呢。曹文正心里发毛,他就知道了,不能说便宜了,大家都看着呢,他就赶紧说:“启禀万岁,外边打一个补丁需要三钱银子。”在当时,三钱银子能买一整套最好的衣服了。曹文正心说,这大概跟内务府的太监们报给皇上的价格差不多了。没想到皇上听完愣了,说:“哎哟,外边是便宜,你看我打个补丁,五两银子。那外边鸡蛋多少钱一个啊?”皇上又问了一个问题,曹文正的汗都下来了,干脆跟万岁爷回:“我从小有病,不能吃鸡蛋,所以不知道鸡蛋的价钱。”那么,内务府给道光皇帝吃的鸡蛋多少钱一个呢?这个挺有意思。当时一个鸡蛋是三四个铜板,而内务府的采购价格是三十两银子一个,您就知道这当间儿差多少钱了。后来光绪皇帝跟他的老师翁同龢聊天,说:“鸡蛋好吃,就是太贵了,翁师父,您吃得起吗?”翁同龢多聪明啊,赶紧说:“我家里边就是逢过年过节,才吃一两个鸡蛋,平时都不敢吃。”所以光绪一辈子都认为鸡蛋很贵,连朝廷大臣都吃不起!光绪皇帝一年光吃鸡蛋就得吃掉上万两白银,你说这玩意儿哪儿说理去?老百姓是三钱就能买十来个鸡蛋。所以,什么东西只要一进内务府,那价钱不是翻番儿,翻百倍都是低的,翻千倍才是正常,上万倍也很正常。所以咱们今儿这题目叫作“皇上打不过内务府”,道理就在这儿了。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