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欧盟青年交响乐团的13位弦乐乐手,日前在乐团校友、艺术指导莎拉·修的带领下抵达上海。他们和上海乐队学院学生携手亮相2018上海夏季音乐节,于7月11和12日分别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和上交音乐厅带来联合音乐会。
几天前,主办方安排了一场特别的“魔都打卡”之行——在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助理、亚美尼亚女孩星星的导览下,双方乐手共同参观位于宝庆路的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所有人还在夏季音乐节的“网红”地标——上交音乐厅内的“夏音II”艺术装置前驻足停留。
“之前我也曾多次担任讲解员,向‘老外’介绍中国文化。其实,很多国外年轻人都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往往只有一个笼统的概念,对于细节可能缺乏了解。”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星星对记者说,“而当他们参观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以后,都非常惊讶——原来交响乐在中国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上交能拥有今天的成就是多么来之不易。每次讲解时,我都发自内心地感到自豪。”
从博物馆到艺术装置,用音乐连通历史与未来
在星星的带领下,青年乐手们细细观看了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300余件展品:中国第一架演奏用的斯坦威钢琴、国内现存最早的交响音乐演出节目单、梅百器指挥工部局乐队录制的《北平胡同》黑胶唱片、萧友梅和黄自的作品手稿、黄贻钧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使用的指挥棒、陪伴朱践耳60年创作生涯的钢琴……乐手们边听讲解,边在感兴趣的展柜前驻足,生怕遗漏了任何一个精彩点。
通过影音装置,上海乐队学院2017级大提琴学生刘于婧、王芷娴聆听了俞丽拿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并且对黄自笔触秀气、字迹清晰的手稿感到印象深刻。而上海乐队学院2017级打击乐学生王纲,已是第二次来博物馆“打卡”。“这真是一座外形美观、保存良好的优雅建筑!而且博物馆里还包含着不少科技元素,既有与过去的联结,又有新颖的呈现。”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三位乐队学院的学生都来自宝岛台湾。
“博物馆展示了上交如何在140年的时间长河里,保持自己的个性,也彰显了一代代中国作曲家的坚守与力量,他们是如此努力地向上海乃至全中国的观众普及音乐。”欧盟青年交响乐团艺术指导莎拉·修告诉记者,来自欧洲的青年乐手不仅对博物馆充满兴趣,当他们看到上交音乐厅内新潮的“夏音II”艺术装置,并穿越过厅外发出风声、雷雨声、蛙鸣等夏天声音的紫藤长廊时,更是忍不住纷纷拍照留念。
以上海夏季音乐节为契机,搭建中外青年彼此倾听和对话的平台
欧盟青年交响乐团是欧盟地区专为培养年轻一代乐手而设的乐团。来自欧盟27国的140位乐手年龄相仿,却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上海乐队学院和欧盟青年交响乐团背负的使命相同——为交响乐的未来孕育人才。去年10月,双方乐手开展首次文化交流活动。今年在夏季音乐节期间的联合排演,双方则延续了“多元融合”的主题,并将其扩张——亨德尔、维瓦尔弟、巴托克、周龙、帕特等人的中国传统音乐、欧洲民谣等作品将亮相舞台。
莎拉·修坦言,在排练过程中,中欧乐手除彼此交换演奏方式、音乐理念上的见解之外,还畅谈文化风俗,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表达与个性特征。“很多东西尽在不言中,感谢上海夏季音乐节为我们搭建了彼此倾听和对话的平台。”莎拉还表示,上海是她最喜欢的中国城市,“因为这里的马路非常适合散步,这里的人们既充满活力又具有包容性。”
据悉,今年7月至8月,上海乐队学院小提琴专业学生陈静雅和低音提琴专业学生张凯旋,在经过选拔后将加入欧盟青年交响乐团,随乐团前往欧洲各地进行巡演,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中国面孔”。
作者:姜方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