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涵译和刘丽媛在静安公园广场进行吉他和非洲鼓表演
三年前,俞涵译和太太散步到静安公园,被充满动感的金属音和鼓点所吸引了。从围成一圈的人群中瞧去,一个双人打击乐组合表演正酣。好奇的俞涵译注意到,一个白底红边的证件,明显地挂在表演者的脖子上……
一年后,俞涵译和太太刘丽媛——这对“90后”小夫妻也成为了这个证件的拥有者。他们是上海现有的123位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中唯一的一对夫妻档,作曲、填词、演唱样样在行,吉他、布鲁斯口琴、非洲鼓件件精通,也是最受欢迎的街头艺人组合之一。
上海,是国内第一个实行街头艺人持证上岗演出的城市。2014年,首批拿到资格的街头艺人仅为八人,但此后却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每年都有无数来自全国甚至是海外的表演者递交申请。最终获准资格的,均在艺术专业上得到“盖戳认证”,一旦亮出绝活儿来,没人能小瞧。职业化的街头艺人,正不断刷新人们对他们的认识和想象。
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打趣道,“至少一口流利的英语,是现在上海街头艺人的标配。”
他们,让上海的街头有着不输于巴黎的浪漫
翻开这123位上海街头艺人的故事,你可能会惊叹于一种和职业本身的“反差感”。
他们之中,有下岗后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逆袭的老伯,有退休后始终闲不住的上海阿姨,有学金融出身的归国留学生,还有不少老外艺人,其中有一位最是传奇,三届美国总统都做过他的观众。他们来自天南海北,怀着对艺术由衷的热爱和对生命的信心,想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分享他们的心情。
叶辰亮摄
李雄刚是首批八位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之一,如今已成为街头艺人专业委员会主任。他的拿手绝活是易拉罐手工艺制作。上个世纪末“下岗”的他没有气馁,凭借自己琢磨出的手艺,在城隍庙经营一个小店面。李雄刚说,成为街头艺人不仅为他的手工艺品开拓了销路,“废品变艺术品”的创作理念,尤其受到外国游客的喜爱。如今,他用800个废弃易拉罐打造的装置作品《外滩记忆》正摆放在上海大世界展出,收获了无数惊叹的目光。
李雄刚每逢固定的时间就会“现身”静安公园,这让一个名叫张艺的年轻吉他手感到好奇,忍不住上前向李雄刚“打探”。
“原来街头艺人持证上岗这件事儿,只有在上海才有,我很心动。”在成为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之前,这个来沪打拼的吉他手接商演,去酒吧驻唱,偶尔也会流连在街头小唱一吧,但直到他戴上表演证的那一刻,“心里有了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底气也更足了!”
来自美国的肯尼也是有”资格证“的上海街头艺人。肯尼会演奏两种乐器——小提琴和吉他。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供图。
“在街头表演其实比在酒吧更难,唱的不好人群就会散去,只能用歌声去征服他们。”张艺告诉记者,从最初“一人一吉他”单枪匹马闯荡江湖,到如今有合作者加入并组建了一个乐队,慢慢地他和伙伴成为了街头艺人中人气最高的一支。
上海街头艺人表演新开了固定的“夜场”。从本周起,静安公园广场每晚都会有一支街头艺人组成的乐队进行表演,在流光璀璨的都市夜景和梧桐树的婆娑树影下,街角邂逅一曲专业级别的醉人情歌,让上海有着不输巴黎的浪漫。
对待街头艺人的态度,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在上海,街头艺人能够得到尊重和喜爱,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奔走相告”。俞涵译和刘丽媛于杭州相识相爱,但却是在上海第一次让他们感受到一份迫切的、想要留在这里的心情。成为街头艺人是他们的梦想,但俞涵译和刘丽媛绝对“不差钱”。
俞涵译待过国企、开过酒吧,目前是一个独立音乐制作人。刘丽媛则是一名商业地产数据分析师,修的是国际贸易金融专业。在美国留学阶段,刘丽媛有过在街头表演的经历,纽约开放、自由而生动的街头艺人表演空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都有繁忙的本职工作,但两人始终坚持每周至少演出一次,风雨无阻,有时会一周演出两到三次。在静安公园和虹口月亮湾,他们遇见了一群很投缘的观众。“多的时候,演出两、三个小时能得到2000多元,这是观众对我们表演价值的认可,更是对我们音乐的欣赏。”他们常常会把新创作的歌曲拿到街头分享,第一时间得到观众的反馈。
上海街头艺人表演,深受市民和游客的欢迎。刘栋摄
曾几何时,街头表演被划入“卖唱乞讨”,与干扰公共场所的运行,影响社会治安相挂钩,被视为有损城市的“颜面”。但其实,街头艺人中不乏“民间高手”和“扫地僧式”的人物,他们缺少的就是一个可以放心展示自己的舞台,以及一个获得大众认可的机会。事实上,首批八位持证上岗艺人是上海演出行业协会组织人手,从城市的一个个角落大海捞针般“捞”出来的“珍珠”,各有绝活。只是,在此之前,街头艺人从来没有过正规管理、持证上岗的待遇。因此,持观望态度的艺人也不在少数。
今年已是上海持证街头艺人上岗第五年。五年来亲历者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转变——越来越多观众从猎奇到欣赏,从围观到热情互动……这座城市的街头景观,也越发地柔软,越发地包容。
从师法国际标准,到稳步走向海外
街头文化,展示的是城市文化的一个侧面。街头艺人,也在一定维度上代表着城市的形象。
上海街头艺人的管理模式,已经吸引多个外地城市前来考察取经。“五·一”前夕,上海在原有静安、长宁两区的基础上,新增了徐汇区和虹口区作为持证街头艺人表演点。目前,每个周末在全市四个中心城区16个表演点,都能看到街头艺人的演出。
街头表演看似是个人行为,实际上却涉及了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伦敦、纽约、巴塞罗那等诸多海外大都市,对街头表演的引导和管理有着比较成熟的经验,但在上海,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在首批八位上海持证上岗街头艺人中,有一位来自美国的职业街头艺人保罗。保罗是一名气球表演艺术家,但在他身上更宝贵的是经验,他事无巨细地向中国艺人传授了很多:遇到不礼貌的观众怎么应对?表演被打断如何应急?表演剩余的废料如何处理?甚至表演到一半,要上厕所怎么办?……等等“小事”,都是关乎街头艺人的行为准则和职业精神的“大事”。
经过审核获发许可证的美国街头艺人保罗正在展示气球表演技艺。叶辰亮摄
“对标国际标准,严格地培训、严格地执行,要做就要做好”韦芝说。上海持证街头艺人除要求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热爱街头表演,具有文明素养外,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还与每位艺人签订“不扰民、不设摊、不违章”等上岗守则,街头演出遵循“定点、定时、定人、定事”原则,上岗证定时更换。
每周,“艺人督导”都要负责“排班”,管理演出日程管理,并经常进行明察暗访,严肃抵制“三俗”表演。这些措施,使上海的街头艺术不断走向健康有序。
杂技演员郑永强是上海最新一批持证上岗街头艺人,他一“上岗”,就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赴新西兰参加元宵节庆典。应新西兰文化基金会邀请,上海委派演出团队参与新西兰元宵节庆典已连续9年,今年是第一次由街头艺人挑大梁。郑永强和李杰的杂技《空中漫步》、萨克斯管艺人华俊、表演呼麦和冬不拉的宋柏华等组成一了台包括戏曲、音乐、舞蹈、杂技等各类艺术形式的中国特色节目,在新西兰收获了如潮的掌声。海外友人纷纷称赞,“来自上海的朋友们,Amazing!”
作者:童薇菁
制作编辑:童薇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