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雨势密集,上海的气温似一日入秋。午后天色不甚明亮,位于巨鹿路上的作家书店却灯火通明,隐约传出欢声笑语。在这里,举行中的2019上海写作计划欢迎会上,11位外国作家正在向这座东方城市介绍自己,也正尝试打开感受与体验的“触须”,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刷新既有经验、融入本地生活。
2019上海写作计划欢迎会合影 主办方供图
这项自2008年起由上海市作协主席、作家王安忆发起的活动,至今已吸引来自36个国家的近百位作家参与其中。汇聚在这里的有新朋也有故交,许多人暂别母语,持着并不熟练的英语进行交流,而写作是他们相互通联的密码。如王安忆曾经所说:“别看这世界很喧哗,事实上,声调简单,在同一频率上进行。”这也暗合了今年上海写作计划的主题:想象共同体。在去往一个地方之前,所有的想象都是私人印象的凝结,只有真正“抵达”,无论是地理意义,还是思想意义上,共同的想象才得以展开——这并不意味着个性化思考的削减,反而是更宏阔层面上丰富意蕴的展开。
外国作家在作家书店里愉快交流
“对写作者而言,不同的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历史背景,激发作家对世界的不同感知,孕育了风格迥异的文学作品,拓宽了文学创作的边界。”在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作家孙甘露的理解中,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和多元性,才使“走出自己的桃花源”更为必要。为此,写作者需要穿越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迷惑带,“带着敬畏心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分享彼此的文学体验,携手探究人类精神的奥秘,共同营造想象共同体”。他同时表示,文学创作并非单凭想象来闭门造车,无米之炊撑不起优秀文学作品,承担人类精神文化食粮的作用,“在交流中互换生活经验,在沟通中注入彼此鲜活的动力,或许这才是文学发展的应有之义”。
“除了科技以外,人类所能共享的也包括文学艺术。无论身处哪里,人们在人性方面、在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是共通的,我们有着相同的情感心路历程。”这是阅读了前来参加2019上海写作计划的外国作家作品后,上海诗人冬青的最直接感受。在9月6日举行的首场作家见面会上,她和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诗人赵丽宏共同与来自牙买加的米莉森特·格雷厄姆、来自泰国的瑞威特·帕尼派特交流对于“想象共同体”这一主题的理解。
尽管成长经历与文化背景完全不同,冬青却在米莉森特的描写找到了某种亲近感:“她的人间烟火气似乎跟我周围生活的场景非常的相似,在她的文字里,能读到很多有共同性的气息。”而在瑞威特的诗篇中,赵丽宏读出的则是种种难以忘怀、召唤着他记忆深处许多画面的意向。正如赵丽宏所言,对于“共同体”的理解,既可以从政治层面展开,也可以从物理层面和精神层面切入。对作家来说,这本就是想象力非常自由、宽广的主题。
9月7日,作家陈丹燕以“爬上高楼”为题,给外国作家们带来了一场关于上海最直观的展示——从她备受关注、屡屡修订再版的作品《上海的风花雪月》讲起,陈丹燕带来了大量影像资料,为在场作家和读者诠释她所生长与深爱的这座城市。(杜海燕/图)
今年参与写作计划的作家中,不少人是首次来到上海,他们对中国的印象,之前也多停留在媒体宣传和难窥全貌的短期停留中。墨西哥作家诺·莫拉莱斯·穆诺兹因受祖父影响从小喜爱读书,祖父曾珍藏着一件刻着方块字的瓷器,那件来自中国的瓷器,和方块字蕴含着的神秘魔力曾令他在同年的很长时间沉迷其中。“在中文字的背后,幼小的我看到的都是他者。”坐了27个小时飞机、仍因时差而眩晕的巴西作家保罗·斯科特以往对中国的印象都来自于电影,各式电影中黄皮肤、黑头发的形象虽然某种程度上属于刻板印象,却让他一直对遥远的东方文化充满好奇心,并热切地希望在这次旅程中真正了解伟大的中国。波兰作家多罗塔·马斯·奥夫斯卡的父亲曾在中国当过水手,而她从小记得的一道中式美食,则是汤圆,这些零星记忆,让中国一词在她心里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2019上海写作计划作家介绍
尽管上海写作计划从没有明确的写作指向,但文化交流的意蕴一直流淌其中。2012年,保加利亚作家兹德拉夫科·伊蒂莫娃参加了写作计划。回国后,她将赵丽宏的诗集《天上的船》和部分散文、王安忆的小说《小饭店》以及孙未的三篇短篇小说翻译成了保加利亚语,与保加利亚读者共同分享她对于这些作品的喜爱。作家陈村也曾在与驻市作家的交流中收到对于自己作品《象》的具细评论。四年前,俄罗斯作家图卢西娃·埃莲娜曾因中俄作家文学论坛来沪,认识了很多中国作家,也惊讶于读者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并将这种感受分享给了许多俄罗斯作家和读者。今年,她作为驻市作家再次到来,希望从日常生活中获取更多感悟和写作素材。
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此次前来“会老友”的一位波兰作家。2016年,玛尔歌泽塔·哈米森经由上海写作计划在这里生活了两个月。深深爱上这座城市的她在国后就开始“撺掇”丈夫搬家。今年,这一计划成为了现实,丈夫找了一份在张江的工作,她则如愿以偿,将写作现场搬到了黄浦江边。在丈夫面前,她俨然已是“老上海”,带领他走街串巷、吃喝玩乐。
外国作家参观作家书店
“上海这一百多年的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地走向世界、不断地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一员的一段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家们来到上海、了解上海,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想象共同体。”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伟表示。在读者交流、作家对谈以及参观考察等活动之外,他也向作家发出邀约,请他们一同去安徽南部的村落实际感受田园生活,以及中国人对于诗意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驻市作家就是上海市民,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都向他们敞开,从窗畔可以听见市井声音,从街角可以闻到油锅里热腾的香味,一切细节都有待他们去探索和发掘。“大雨过后,也是与炎热夏天的告别。上海美好的秋天开始了。街边梧桐树的叶子会慢慢变黄,这些叶子随风飘落的景象非常美。”王伟说。此次作家们的住地,恰恰就在这片梧桐树密集的区域。“让我们在秋风叶落里感受季节的变化,感受这座城市的新旧交替和它的诗情画意,也可以感受上海对生活和生命的特别感悟。”
接下来,还有三场2019上海写作计划中外作家文学交流将在作家书店举行,活动对公众开放,读者可自行安排前往。具体安排如下:
活动三
时间:9月14日(周六) 14:00-16:00
主持:喻荣军
嘉宾:伊萨贝尔·维瑞(比利时)、诺·莫拉莱斯·穆诺兹(墨西哥) 、保罗·斯科特 (巴西)、罗怀臻
活动四
时间:9月20日(周五) 19:00-21:00
主持:路内
嘉宾:杰拉德·伍德沃德(英国)、加布里埃略·迪·弗龙佐(意大利)、薇拉·迪·格拉多 (意大利)、张怡微
活动五
时间:9月27日(周五) 19:00-21:00
主持:陈村
嘉宾:多罗塔·马斯·奥夫斯卡(波兰)、图卢西娃·埃莲娜(俄罗斯)、亚瑟·阿卜杜勒·哈菲兹(埃及)、周嘉宁
作者:张滢莹
编辑:李凌俊
责任编辑:陆梅
*文学报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