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长假,你去哪里玩了呢?
今天这篇游记的作者小赵同学于清明小长假游清明寒食文化发源地——绵山,甚是应景。可贵的是,小赵同学的游记是用浅显的文言文写的!鼓掌!但是游记并不晦涩,大家静下心来慢慢读,绵山的秀美风光,精细建筑都宛在眼前了。
阅读文章之前,先给大家讲个寒食节小故事作为背景知识。
绵山,亦名绵上,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绵山最广为传颂应该是介子推被焚的故事了,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清明寒食节,也正是为缅怀晋国大夫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期间,随臣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出来,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本来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但发展到唐代后期,逐渐演变为一个节日。寒食节历经两千多年,最终发展为四海同祭,生者展孝,祖先享食的盛大节日。
好了,正文来了~~~
绵山游记 赵巍
久闻绵山美似锦,向往之至,今日终于成行。绵山山势绵延,位于晋之腰部介休,地处汾河之阴。山光水色,文物胜迹,佛道奇观,集于一体。以春秋介子推而扬名,乃我国寒食清明文化源头。日前友人游归,言及绵山揽胜,道来津津有味,其地风景如画,山势秀美,建筑之精细,工程之壮观,风格之大器,叫人叹为观止。行重山叠翠,看祥云缭绕,访古寺道观。其中佛像高耸,梵音喷泉,亭台楼观,飞流悬瀑,掩映其间,令人留连忘返,可谓瑶池之胜境,渊明之桃源。闻罢心动,故邀好友数人,一行绵山。
辛亥年仲春之时,携同窗五人自平遥临介休共访绵山。时初到,日已过午,于山下野店饱餐。酒饱饭足后,闲步于山道上,路经地宫,乃是人造地府,内设十八层地府,以劝人行善积德。
前行四五里,至大罗宫殿。宫殿倚山而建,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宫殿下七层,上六层,错落分开。左边阶梯斗折蛇行,盘延而上。拾级而上,长庚之丹炉巍然屹立,旁有二三仙鹤翘首远望,真可谓是“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七层殿旁有一牌楼,上曰“大罗仙境”。早闻大罗仙境为道家第一,三清上,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宝树覆盖八方罗天,曰大罗,故建此明三暗四七层建筑。殿西有水池,池中莲花始开,又有金鱼百十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若羞涩,若胆怯,若假寐,若愠怒;待你离去,又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池边有一木椅,我等就此小憩,渐闻水声潺潺,如鸣珮环,心乐之。复前行,遇绵山石桐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曰:“绵山石桐水,千回百转,飞流激荡”。其上有长空栈道,于绝壁之外,削石为道,挂索为梯。瀑悬半山之上,云雾若带,群山似染。南峰壁立千仞,群峰顶秀,若然天之接壤。近观飞瀑缘梯直下,快意恩仇,无所羁绊。远看则如珍珠断线,滴落有声。瀑下有铁锅,水沿崖壁流入,满而不溢,掬而饮之,味甚甘甜,来往饮者不绝。
日已西斜,光渐微弱。山上亦有八十八间庙宇,明神圣像时隐时现,法华禅院笼罩祥云之中。塔坐叠峰,亭立峡谷,楼观禅院,绕山而住。不觉行至抱腹岩,其间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于“腹”内。岩内有云峰寺(亦称抱腹寺),可与悬空寺相媲美。大殿上,观音菩萨手持净瓶,光颜容色好,微笑现金容。殿外莲池泉水交流,纵广深浅,皆各一等,池中清水,湛然香洁,九龙喷泉,随风散馥,沿水流芬,转相灌注,微澜徐回。诸方游客,前后往来,熙怡快乐,同沾大慈大悲之甘露;童子献果,力士吐焰,展现菩萨救苦救难之德相。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威神显耀,光瑞殊妙,八方游客喜得瞻仰,清泉涤肺腑,甘露润心灵。佛语梵雷震,八音畅妙声。
抱腹岩中云峰寺
下山之时,人随山转,水绕山流。远处兔桥、鹿桥险道惊心,近处龙柏、虎柏青翠欲滴。千百青苔怪石点缀其间,如翠玉星屑布之绿海,璨然可观也。时已夕照,六人行于松间泥路,细雨微撒,足底柔软,有凉爽意。名利心止,尘世念休,然诗意顿生,做小诗一首:
叠翠古道飞瀑涧,道观庙宇抱腹岩。
介公甘焚不仕侯,满眼蓬蒿共一丘。
路转山回人不在,岁月悠悠万事休。
水绕山转水清秀,一曲人间万古流。
观绵山奇景,叹江山多娇。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是以记之。
(作者赵巍,大一学生,扬州人,平时爱读些闲书,最近痴迷上了西游记,每读精彩之处,都爱大吃大喝一番。平时自己写点东西,还喜欢弄几杯小酒下肚,不敢说文思如泉涌,但似乎更能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