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泰国做心脏搭桥手术,顺便游览当地旖旎风光,新兴的医疗旅游项目,正吸引不少欧洲人赴泰。而风景秀美的瑞士莱芒湖畔,从事整容、整形外科、细胞疗法等的私立医院多达11家,从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医疗旅游者。同样的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还有美国、德国、韩国、新加坡等——去韩国做整形美容、去日本做早癌筛查、去美国治疗肿瘤……每个医疗旅游目的地都正在形成各自的品牌项目,业内称此为“医疗无国界服务模式”。
近日举行的“中国国际医疗旅游高峰论坛”上,专家热议,随着健康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各国正加紧布点医疗旅游,在这点上,中国起步并不晚,但相比走出去看病的人数,走进来的国际客源较少。我国的国际医疗旅游要走出“逆差”需顶层设计与政策扶持,“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将成为新的市场拓展兴奋点。
“医疗+旅游”实现在全世界择医
中国国际医疗旅游联盟执行主席、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刘庭芳教授称,医疗旅游(Medical Tourism)作为一个新词,专指以医疗、护理、康复与疗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与接收本地常驻外国人看病有本质区别。因为在“医疗无国界服务模式”下,人们不再局限于在本地看病,而是在全世界择医。
对接人们的多种需求,“医疗+旅游”的跨界融合走红是必然的。据美国斯坦福研究机构调查,近5年,全球医疗旅游年均增速达9.9%,是全球旅游业增速的两倍,预计到2017年将带来6785亿美元的收入,占世界旅游总收入的16%。
中国国际医疗旅游联盟主席、国家卫计委公共政策专家组专家朱士俊称,世界范围内医疗旅游的发展势头迅猛,印度、韩国、泰国等都将发展医疗旅游作为促进本国医疗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抓手。我国科技部战略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宏广称,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8亿元,成为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在此期间,健康产业的边界和内涵在深化,医疗旅游这种新的健康产业拥有巨大潜力。
医疗旅游需走出去请进来
放眼世界,医疗旅游甚至已在非洲崛起。南非的整形美容在世界医疗旅游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亚洲,不少国家将此提上国家议程——印度赴海外推介本国的医疗旅游;日本此前是医疗旅游输出国,通过“医疗签证”等政策扶持,如今成为输入国,特色项目比如质子重离子治疗。在中东,迪拜修建卫生保健城,引进大批德国一流医生,约旦专攻女性不孕不育,它们都是中东医疗旅游主要目的地。
刘庭芳分析,亚洲医疗旅游迅速发展,并与欧美三分天下,得益于低廉的机票与医疗费用。比如,泰国心脏搭桥手术的价格是英国的1/5,而医生则是同样的欧美医生,他们通过多点执业到泰国,自然吸引不少国际客源。以泰国康民医院为例,年门诊量达160万人次,其中56%是国际医疗旅游贡献的。
我国的国际医疗旅游目前尚处于走出去的在增加、进来的国际客源还不多的状态。我国早在1996年就在海南提出国际医疗旅游,当时以中医为特色,如今,海南当地医院针灸项目每年吸引近万名独联体国家的医疗旅游者。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我国的医疗旅游项目至今未形成规模经济,倒是亚洲其他国家迅猛发展,对我们形成了“合围”。
专家分析,机制、人才、监管等多种因素阻碍我国国际医疗旅游的发展。比如,我国医疗机构缺乏国际化认证,国际保险难以落地。“此外,我国强大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公立医院,而要让公立医院开展国际医疗旅游,显然与它满足基本医疗的目标相背。”专家称,发展国际医疗旅游,也需要多点执业推开,提高民营医院水平。
“一带一路”蕴藏发展新契机
眼下,我国国际医疗旅游不乏较为成熟的品牌,比如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收阿拉伯国家的医疗旅游者较多,该院院长杨银学称,随着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推进,给宁夏和新疆的国际医疗旅游带来黄金发展期。
借助区位优势,我国有不少地区有望成为国际医疗旅游起飞地,包括北京通州国际医学园区、上海的虹桥和浦东两大国际医学园区、广东天安特色国际医疗旅游品牌,以及宁夏银川冰河国际医疗城、浙江海宁文化医疗旅游等。
“上海有着接收国际医疗旅游的技术优势,目前要思考的是如何提升相应的服务理念,实现政策突破。”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院长张澄宇谈到。
2013年,海南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已有“黄金政策”支持先例,国务院批复该区若干优惠政策,比如,加快先行区医疗器械和药品进口注册审批、适当降低医疗器械和药品的进口关税、试行放宽境外医师在先行区内执业时间等。
刘庭芳建议,目前一方面要撬动医疗资本流动,带动医疗与旅游资源深入融合,打造新品牌;另一方面要加强同泰国、新加坡、印度等周边国家的合作,成为连接东南亚、俄罗斯和中亚的国际医疗旅游枢纽。
此次论坛由中国国际医疗旅游联盟和人民日报社所属《健康时报》社主办。
文汇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