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中国历史上四位不世出的帝王。
秦始皇建立了秦朝,奠定了2000多年的封建格局;汉武帝倾全国之力攻打匈奴,诠释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决心;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创造了大唐荣耀;宋太祖更是结束了乱世建立了宋朝,单说经济繁荣便是历代王朝之最。
可以说这四人是不同朝代里,最成功的男人。
抛开他们的功绩,我们暂且不论,如果要比较一下他们中谁对爱情更专一,您会想到谁?
想必有些人会异口同声地说:汉武帝。
但这个答案并不准确,而我们在荧屏上看到的汉武帝独宠卫子夫,仅仅只是为了赚取观众的眼球罢了,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汉武帝是一个花心的帝王,他宠爱哪位妃子,多半也是看脸的,一旦容颜不再,汉武帝的宠爱便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汉武帝有四任皇后(有两位是后来追封),她们能依次登场,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长相。
陈阿娇、卫子夫、李夫人、钩弋夫人随便挑出一个都可以惊艳全场,那么这四人中谁是汉武帝的最爱呢?
其实都是,只不过是在汉武帝不同的年岁罢了,如果非要把这四人分个高低,最让汉武帝魂牵梦绕的当属李夫人。
正是因为李夫人,促成了汉武帝无意间的一个发明,直到2000年后的今天,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用,这项发明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国色天香,能歌善舞
和卫子夫一样,李夫人的出身也很普通,不过相比较卫子夫来说,李夫人要幸运一些,她的父母兄弟皆精通乐舞,这也就让李夫人在歌舞方面颇有造诣,再加上有张国色天香的脸,这让李夫人打小就显得与众不同。
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对弟弟也是相当不错,她知道汉武帝为一国之君,想要维持她的地位还得让弟弟高兴,于是平阳公主的日常工作就是寻找天下美女加以培养,然后把他们送给汉武帝。
卫子夫是这样入宫的,李夫人也是平阳公主介绍给汉武帝的,汉武帝听说天底下还有倾国倾城的佳人,自然要召见一番,而这一见,便把汉武帝的魂都给勾了去。
不过李夫人远比卫子夫要幸运,因为她进了宫就被汉武帝捧在了手心里,而不像卫子夫那般,被冷落在皇宫一年多,才凭借请求汉武帝把自己给放出宫去才真正得到重视。
被子蒙面,不愿相见
母凭子贵,李夫人受到宠幸之后,就为汉武帝生下一个大胖小子,即昌邑哀王刘髆,李夫人本以为这是幸福的起点,但谁也没想到这却成了终点,因为李夫人生下儿子之后没多久,就病重了。
李夫人病重,汉武帝很是忧心,于是就亲自三番五次前去探视,病魔不仅会轻易夺去一个人的健康,还会夺走一个人的容貌,李夫人为了不让汉武帝瞧见自己的病态,每次汉武帝去探视,她都会用被子蒙住脸面,而不让汉武帝看。
后来李夫人感觉大限将至,就向汉武帝强求,让他好好对待自己的儿子和兄弟,汉武帝实在想见李夫人一面,就以会善待李夫人的兄弟为条件,但是李夫人吃了秤砣铁了心,愣是没让汉武帝瞧一眼,最终惹得汉武帝不高兴的离开了。
当周围的人问李夫人为何这般绝情时,李夫人回答了一句经典名言: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汉书》。
意思是说,她是凭借着容貌才得到汉武帝的宠爱,如今病魔夺走了她的容貌,汉武帝见了不漂亮的自己,爱意自然会减退,甚至还可能恩断义绝。
魂牵梦绕,朝思暮想
李夫人还是死了,汉武帝便以皇后的礼节将她进行了安葬,而在这之后,汉武帝便时常思念李夫人,甚至李夫人的容貌还多次出现在了汉武帝的梦中。
汉武帝一直想再见李夫人一面,甚至多次因为思念李夫人而不理朝政,可是人死不能复生,汉武帝想见李夫人又谈何容易,不过有一位叫李少翁的方士,却满足了汉武帝的这一愿望。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李少翁出门,路上遇到了几个孩子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在地上栩栩如生,于是李少翁就用棉帛裁成李夫人模样,然后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然后用帐帷遮挡,并且用蜡烛照射棉帛,让影子投射在帷帐上,汉武帝在帷帐外观看,果真好似见了复活的李夫人。
这样的情景是不是让您想到什么?
没错,这正是历史上出现最早的皮影戏,现今皮影戏依然存在,而我们家家户户都有的电视机,其实也是皮影戏的高级形态,皮影戏更是被誉为最古老的电影,所以汉武帝的这一项不经意间的发明,却成为了2000年后,家家户户都在娱乐的一种方式。
不过此事还有不同的说法,《史记》中记载的这件故事的女主角是汉武帝的另外一位宠妃王夫人,不过后人多以《汉书》为依据,认为是李夫人的概率比较大。
此外, 东晋王嘉在《拾遗记》中,记载的女主角也是李夫人,不过方士却换成了李少君,书中记载李少君花费了十余年的时间,找到了一块奇石,并将这块石头雕刻成了李夫人的模样,然后放在帷帐后面让汉武帝观看,恍若李夫人再世。
其实李少君也好,李少翁也罢,他们的做法其实是如出一辙的,只不过一个用了奇石雕刻成李夫人的模样,另一个用了棉帛裁剪成了李夫人的模样,而无论哪种做法,其实都是皮影戏的最早形态。
由此可见,李夫人对于汉武帝实在是太了解了,病重却不愿意再见,直到死后,汉武帝能记得依然是李夫人倾国倾城的容颜,以至于整日思念不肯忘怀。
相比较卫子夫最终落得自裁收场,李夫人何尝不是人生的赢家?
作者:飞鱼说史
编辑:朱佳伟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