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明、尹正主演的《鬓边不是海棠红》已经播出过半了。
豆瓣评分从刚开播的6.9到现在的7.5,口碑还在稳步上涨。
尽管一开始面临种种质疑,但却做到了成功逆袭,让不少网友都感叹“真香现场”,越看越上头。
这篇文章就来说说,这部“真香”的《鬓边不是海棠红》究竟做对了什么?
一、抓准“知音”关系,不强行卖腐
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改编自水如天儿的同名耽美小说。
耽改剧大家见识得不少,往往阉割多还原少,气倒一票原著党。
这些耽改剧打着兄弟情的旗号,但却疯狂卖腐,偏离了原著,擦边球也没少打。
两边都讨好,最后反而令人反感,这也是耽改剧之所以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改变人物关系这点,就算是《鬓边不是海棠红》也不能避免。
登上影视剧的商细蕊和程凤台还能愉快地谈恋爱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一想到剧情可能遭到魔改,就让许多原著党望而却步。
但《鬓边不是海棠红》却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既然改变剧情和人物关系不可避免,那就不再强行卖腐。
在剧中商细蕊和程凤台两个人至始至终就是做到了一个“知音”,并没有其他暗示暧昧的戏码。
为了立住“知音”的关系,剧中做了不少的铺垫。
一开始程凤台的身份是留洋派,不懂戏,甚至还因为亲戚的事情和商细蕊有些过节。
但在金部长的堂会上,直脾气的商细蕊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当众借戏揭露了金部长贪污善款的秘密。
这让台下的程凤台开始佩服起了商老板,笑着感叹“这个商老板挺有血性的”。
要知道,在那个旧社会中,人分三六九等,正如民间说的 “婊子无情,戏子无义”。
即使是做到名角,却也因身份地位卑微,往往受到偏见。
最明显表现出这点的就是剧中程二奶奶听到程凤台和唱戏的混在一起时,由心而发的厌恶与嫌弃。
在许多达官贵人看来,戏子与卖身的妓女一样,始终是不入流的,甚至被冠以无情无义来说明对他们的轻薄。
但恰恰是程凤台这样一个圆滑玲珑的商人,反而看到了那个戏子身份背后商老板的正直刚烈、重情重义。
商老板因与师姐的过节而得罪了程家人时,程凤台本想为自家人出气,转眼又佩服起他的一诺千金。
商老板看戏服时得拿着放大镜一根线一根线摸过去,碰到又线头的就要退回重做,店里的伙计都叫苦不迭,认为商老板臭毛病太多。
做老板的程凤台却亲自递了放大镜过去,还承诺包退包换,因为他知道商老板那是爱戏如命。
程凤台之所以是商细蕊的知音,并不是因为他懂戏,而是因为他懂得欣赏商细蕊的人格,就像商细蕊说的:
“别人捧的是我的戏,只有二爷捧的是我的人。”
一个是江湖戏子,一个是商界大佬,两人之间身份的强烈反差更衬出这份知音之情的难得可贵。
比起让黄晓明化身霸总,壁咚尹正来一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强行卖腐,这样真挚感人的情谊刻画明显更能抓住观众的心。
二、黄晓明角色的正确塑造
教主在各种偶像剧里的霸道和油腻是有目共睹的,由于“油腻”标签过分深入人心,在得知教主即将出演《鬓边不是海棠红》后,不由得为他的演技捏把冷汗。
但这次在《鬓边不是海棠红》中,黄晓明的表现却收获了许多好评,网上基本都是夸赞黄晓明演技好、get到他的帅气之类的肯定声。
黄晓明之所以能够成功“去油”,这与剧本中程凤台的人设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剧中,程凤台算是一个完美的人物。
在外,他是有智谋有胆识的程二爷,在家,他是宠爱妹妹的哥哥,疼老婆的丈夫。
他留过洋,思想较先进,但同时懂得欣赏传统国粹。
对于“戏子”商细蕊,他不看低,“情妇”曾爱玉怀了范涟的孩子索要钱财,他虽然表面冷淡,最后还是自己掏了钱给曾爱玉。
在程凤台眼里,每个人都有苦衷,没有人生来活该低贱,因此待人接物始终做到了尊重沉稳。
程凤台性格多面丰富,不像偶像剧男主那样只会无脑耍帅。
因此,要饰演好这样的程凤台,黄晓明在偶像剧中那套浮夸辣眼的“油腻派演技”显然是行不通的,这就给了黄晓明表现自己演技的机会。
在《鬓边不是海棠红》里,黄晓明有意识地“收”起了自己的表演,演技的流露变得更细腻自然。
对待妻子、朋友温柔真诚,与曹家父子周旋时机智圆滑,和商会会长谈判又显出霸气十足、杀伐决断的一面。
每一场戏的情绪释放都是点到为止,多一分就是矫情,少一分就是苍白,而黄晓明准确地抓住了这个度。
原本被批“油腻”的教主,只要挑对了好剧本,也是可以表现出自己的演技的,黄晓明对程凤台这一角色的成功塑造,为这部剧加了不少分。
三、从台前到幕后,多方面描写京剧文化
有不少人都拿《鬓边不是海棠红》和《霸王别姬》来做比较。
题材上,《鬓边不是海棠红》和《霸王别姬》都是梨园故事,而人设上,程蝶衣和商细蕊都是戏疯子人设。
但从观感上来说,两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霸王别姬》中对于段小楼和程蝶衣那段“情”的刻画用了颇多笔墨。
而《鬓边不是海棠红》由于有足够的篇幅来展开,在对京剧文化的描写上是更加详实有趣的。
它对京剧的刻画并不只是台上唱戏的那几分钟,而是涉及了这个行当的方方面面,甚至夹杂了些伶人琐事、家长里短。
戏班子里,鱼龙混杂。
小一辈无法出头,老一辈又不好好练功,卖身契变合同制,老行当在新时代下也迎来变革。
是变革就有阻力,京剧圈里同行斗争激烈,北平梨园行会会长姜荣寿父子对商细蕊处处刁难。
商细蕊一排新戏,就派人去喝倒彩,得知商细蕊废了卖身契改用合同制,更是借题发挥将他逐出师门。
除了聚焦戏班子里的伶人们,镜头也不忘关照戏班子外的相关人物。
戏园子老板圆滑世故,得知商细蕊和曹司令结过仇,便处处怠慢他。
原本商细蕊是红角,应该唱晚场,却安排他唱没有人气的早场,受尽排挤。
写戏的杜七公子,心气高傲,只给商细蕊一个人写戏本子。
一个唱戏,一个写戏,两人常常意见不合,吵得面红耳赤。
虽然闹了脾气,最后又碍于找不到比对方更好的,只能握手和解。
此外,还有爱听戏的刘汉云,半隐退的宁九郎,打擂台的陈韧香,因戏牵出前尘往事的老福晋……
这些人物都丰富了《鬓边不是海棠红》的故事,它让剧情不仅局限于那小小的一方舞台上,而是扩展到了更广阔中的世界中去。
这样一来,即使是并不了解京剧的观众,也能被剧中梨园的琐事趣闻所吸引,在看剧之余同时了解到这一行当的艰辛之处。
综合以上三方面,《鬓边不是海棠红》抓准了自己的定位。
不仅有更合理自然的人物设定和关系,同时也并不试图将它打造为曲高和寡的文艺片,而选择把更多笔墨放在梨园百态的刻画上。
把京剧文化包装得更平易近人、生动有趣,让更广泛的群体能对我们的国粹京剧产生兴趣。
仅凭这一点,《鬓边不是海棠红》也算是成功了。
编辑:张子杰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