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对所有华夏子孙的的影响已经不言而喻,在千年累月的潜移默化中,诗经教会了我们许多的知识道理,其中的生活哲学与人生哲理被我们一辈又一辈的传承下来。《诗经》中对于赋比兴的高超运用,开创了我国古典修辞的先河,诞生了许多于脍炙人口的经典诗作,如《关雎》、《蒹葭》等。《诗经》中对于当地文化风情,民风民俗的表达十分的直白且真诚,没有过多词藻修饰与掩藏,爱兮恨兮,福兮祸兮是对于感情最真挚的流露,可以说《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中地位无可取代。
一、《大东》
《大东》在《诗经》中自然没有《蒹葭》,《关雎》这样千古传诵的名篇为人熟知,或许这与他是怨刺诗的类型有关。根据《毛序诗》的考证《大东》的作者是一位谭国的大夫,我们从诗歌的内容可以了解到的是这首诗的作者在周朝是必定是一位贵族,并且精通于占卜之术,生于当时东方的他,本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随着西周王朝的铁蹄到达,国家沦陷,他所生活的土地,他国家的子民遭到了西周人的奴役,而他自己也在被奴役的行列之中。刹那之间地位的一落千丈,使得这位贵族文人尝尽了奴隶制社会下,西周对于自己国家的百姓的茶毒,为了披露西周统治者的罪恶,宣泄自己内心的愤恨,以雅的形式,也就是以歌曲的形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西周时期东人墓葬群
这首诗便是创作于周幽王时期,周幽王作为周朝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昏庸之君,他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也早就人尽皆知,正是在他的统治之下,奴隶的剥削更加严重,生存情况更加艰辛于是有了《大东》这样的呐喊。
"……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佻佻公子,行彼周行。
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
《诗经》被称之为"君子之诗",他的意图也在于表现出君子所具有的美好德行,而《大东》之中的两种形象正好象征了君子与小人,以两人之间形象的差别来体现奴隶主与奴隶阶级的对峙。
《诗经》封面
诗中,开篇便通过一条弛道作为引出两种对立阶级的线索。"佻佻公子,行彼周行",对于周人而言这条路是一条剥削之路,周人通过这条道路进入东人之地,强行霸占他们的私人财产,奴役他们,使得他们过上了暗无天日的生活。对于东人而言,这条路"潸焉出涕,使我心疚",正是这条道路,打开了西周人野蛮殖民,残暴统治的序幕。西周人穿着富丽堂皇,而自己衣不蔽体,将两个阶级之间的真实状况以一条路勾勒了出来。
二、《节南山》
"……
弗问弗仕,勿罔君子。
式夷式已,无小人殆。
琐琐姻亚,则无膴仕。
……"
《节南山》创作的年代同样应该是在于西周朝最昏暗的时候,其中讽刺的师尹当时掌握军权,史尹则掌握文职大权。在西周时,这两个官员是由西周君王亲自指定认为有才能的君子才能担任,协助自己管理国家事情。而到了西周统治的后期,西周君王对于重要官员的任命极为儿戏,一些阿谀奉承,无才无德的贵族得到了这两个官职,其中的师尹就是这样被委以重任的。
西周时期关于师尹的铭文
那时候的西周统治者沉迷于声色之中,自然无暇顾及国家政事,国事荒废,只能依靠自己的左膀右臂,可惜西周统治者喜欢听信谗言,任用一些,无德无能之人,使得国家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局面,而《节南山》正是对于这些的讽刺。
三、《十月之交》
"……
四方有羡,我独居忧。
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
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
《十月之交》同样写于西周周幽王时期,这首诗歌如同一章悲伤而忧愤的歌曲,在诗中作者只能通过自然现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所以在诗中,出现了对日食,月食,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描写。在古代天相有好坏之分,紫气东来代表了祥瑞之气,而日食,月食,以及地震的出现在古代天灾往往被誉为凶兆。
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
四、《雨无证》
"……
周宗既灭,靡所止戾。
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勚。
……"
《雨无证》算的上是敢于直抒胸臆,直接讽刺西周王朝的诗歌。这首诗是西周大夫所作,直接写出自己做为大夫,尽心尽力的辅助周幽王,可是周幽王不仅听信奸臣虢石父的谗言,还为了宠妃褒姒,废除王后与太子。前者造成了天灾人祸之下,百姓饥不择食的悲惨局面,后者直接动摇了周朝的统治,以太后和太子为首的背后势力联合最终直接导致了西周的覆灭。
东周局面
之后,西周王朝覆灭,东周政权的建立。然而东周虽然做为周氏政权的延续,可是从本质上而言东周王朝不过是诸侯国的傀儡罢了,这也拉开了春秋时代的序幕。
编辑:徐俊芳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