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唐朝向西域展望的时代性著作,《大唐西域记》是最能体现风土人情的第一手资料。但这份经典的意义却远不止情报价值。僧侣个人的坚定意志、玄奘对于古代翻译理论的贡献,以及著作本身对中亚和印度历史的记录,都让后人无法忽视这跨时代的经典。
玄奘的原始动力
早期的西域胡僧 在口传经文时容易造成偏差
在佛教的早期东传过程中,主要是依赖印度和西域使者口传,通过演讲等方式完成传道。
这就让具体信息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很多时候,胡僧只能将原文进行直译,不太符合汉语习惯。由他们培养出来的汉僧也不熟悉梵文,倾向于用道教、儒家的传统概念加以解释,从而导致了经典译文失真。虽然早有法显等人远赴印度学习,但是个人的努力终究无法在乱世中扭转整个翻译圈乱象。
年轻时期的玄奘,就常在各地游历讲学。
他发现由于南北之间的长期割裂,造成两地的僧仪传统差异很大。
各种异说千奇百怪,普通僧众们也对此感到非常迷惘。因此就有了去印度寻求正版经文作依据的原始动力。他曾请求朝廷允许自己西行求法,却未获唐太宗批准。但决心已定的玄奘,还是冒险偷渡处境,向着远方的印度不断摸索。
玄奘的取经请求 还曾遭李世民拒绝
此前的中原王朝,就曾数次大举开发西域。
张骞、班超、朱士行和法显等人的记载,让玄奘可以获得对外部世界大概认知。
除此之外,更多更详细的信息就需要自己去探索。他也不是第一个远赴次大陆的佛学粉丝,但多数前人都会死在途中,或者在学成后留在外国。但玄奘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拼命收集各种资料、寻找帮手,策划自己的西域游学之旅。
公元627年,玄奘在当年因饥荒而引发的混乱中离开长安。
他经过河西走廊的兰州与凉州,以昼伏夜行的方式躲避官方追捕。随即又通过瓜州和玉门关,前后越过5个有军队把守的烽火台。靠着信佛将士们的协助,以强大的毅力穿越沙漠戈壁,才抵达西域东部的伊吾和高昌国。
对真理的渴求 促使玄奘踏上西行之路
玄奘的西域首站 就是汉魏移民建立的高昌
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玄奘遇到了当年法显相所见到的地理和民族格局。
作为行程首站的伊吾,就将这个突然到来的僧人交给了区域小霸主--位于吐鲁番盆地边缘的高昌。那是西域最大的城邦国家,也是一个由汉魏遗民统治、胡汉结合的政治实体。在玄奘到达前,这个国家已经在当地立足了100多年。他欣喜地发现,这里的城市规格和隋唐的长安城十分相似。当地民众操汉魏时代的陇西方言,君主的王宫还挂着鲁哀公问政于孔子的画像。
但这个小邦的国教却是佛教。
其国君鞠文泰曾前往鼎盛阶段的隋朝,见识过正统的中原汉文化,所以对文化故乡的比较仰慕。但又在政治上和西突厥合作,希望借助自己的险要地理优势和外部军事力量,继续称雄丝绸之路北道。每当玄奘为其讲经,都会由国王亲自开道引路。玄奘还借机收服了几个本地僧人,作为自己的学生和仆人。这种沿途收徒的习惯,会在日后成为唐僧师徒队伍不断扩大的历史原型。
高昌国王也为玄奘配备了侍从与大量物资
告别了亲切的高昌,鞠文泰为玄奘准备了穿越雪山与大漠所特制面罩和头套。
以及适应不同气候区的僧衣,100两黄金、30000量白银和绫罗500匹。这是可供普旅行者使用10-20年的路费,能保证玄奘在前往印度的路上不至于忍饥挨饿。鞠文泰给西突厥可汗的推荐书,则为玄奘一行人提供了最强力的武力保障。此外,他还能指挥有30匹马、1个高昌官吏、25个胡汉随从与4个僧人组成的小队伍,让沿途城邦不敢轻视刁难。
在当时的丝绸之路,除非当事人充当间谍,劫掠者一般都对印度教、佛教或拜火教僧人网开一面。再加上玄奘还有高昌的官方文书护身,所以旅途比较安全。相比之下,反倒是没有国家背景的各国商人容易遭打劫。因此,沿途的僧侣、商队和使节都会结伴同行。三类人互相掩护,到了用得上彼此的时刻能相互帮衬。
公元600年的亚洲东部格局
焉耆国与龟兹
龟兹以西就是与其关系紧张的焉耆国
随后,玄奘一行进入了当年法显曾到过的焉耆国。
这个印欧系小国被中原使者认为是粗鄙少文但骁勇好战。国中虽然使用印度传来的文字和小乘佛教,但由于法度不严格,成为了当时丝路上非常著名的强盗窝。玄奘等人在这里也不得不用财消灾,稍作停留便匆匆离开。再加上焉耆经常和高昌因边境贸易问题而小打小闹,所以玄奘在这里过得并不愉快。
玄奘的下一站,是由白姓王族统治的龟兹王国, 这里也是佛教文化东进的重要前哨。
早在公元4世纪,当地就孕育了前往印度学习、但在中原圆寂的佛教大师鸠摩罗什。他的故事曾也极大地激励了玄奘继续西行求法。
龟兹也是高僧鸠摩罗什的故乡。
由于王族是吐火罗人出生,龟兹国王为压制国内外的伊朗系后裔而引进突厥骑兵镇压。
结果导致了王国处于后者的武力辐射之下。
僧人倒是在政治上拥有巨大话语权,在每月中旬和结尾,都要和君主一起讨论国事得失。这里也有西域最成熟的歌舞乐传统,并继承了源自古希腊和印度的人体艺术。所以歌舞伎和飞天画像大都裸露腰肢,完美展现着曼妙身姿。玄奘就在当地观看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礼佛舞乐,还参观了之前法显见识过的巨型金银装饰佛像。玄奘一行人购买到足够的粳米、葡萄、麦子、梨等果实,还得到了龟兹王补充的财物和马匹。在国都熬过了冬季只后,才继续踏上前行道路。
此后,玄奘一行人进入昆仑山和天山的交界。
他们要从这里的山口翻越葱岭,正式进入辽阔的中亚世界。即使在春夏季节,高海拔的积雪也经常会封堵山道。寒风会侵犯人的肌肤和骨骼,毒龙般的风暴则卷走衣物与行装。所有人都在山窝和背风坡里穿行,防止自己被突如其来的大风刮走。到在公元628年春季,玄奘和他的小队伍才成功抵达中亚热土。
龟兹的繁荣文化 让玄奘大开眼界
中亚见闻
翻过葱岭 玄奘等人开始进入西突厥地界
随后,取经小队看到了中亚的色泽青黑、盛产盐水鱼的咸海,并被引荐信带到了西突厥帝国的重镇--碎叶城。
这里是西突厥可汗的王庭,不仅有城墙拱卫安全,土地也能出产糜子、麦子和葡萄。普通人住在简单的土屋和毡房里。但是突厥的统叶护可汗却有非常华美的汗帐,里面装饰着精美的金花,还有赤裸上身的兄贵力士在表演摔跤节目。
在外交上,西突厥兼并了南部的吐火罗故地,还一直扩张到毗邻印度的犍陀罗北部边境,经常与当地残存的白匈奴王公开战。为了对付东方的同族争者,此时的西突厥还与唐朝一度形成盟友。所以对来自东土的玄奘,他们的态度比较友好。在看到金银礼物和鞠文泰的书信后,可汗表示愿意派出一个接触过唐人的武将带兵护送玄奘去印度。
正度过阿姆河的玄奘
于是在盛夏季节,玄奘等人又匆匆离开碎叶,经过娑利地区。
当地人习惯紧身的皮毛服饰,并剪掉头发露出头顶。在这片区域里,就有后来爆发了怛罗斯之战的塔拉兹城。此外,玄奘还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小孤城,这里居住的都是被掳掠到此的汉人。虽然他们的服饰和着装都已经突厥化,但习俗和言语都保留着汉地习惯,并在这个小城堡里相依为命。
随后,玄奘进入了昭武九姓为主的粟特文化圈。
他最先进到石国,其次是临近的康国、米国、何国、安国和史国。当地花园遍地,还盛产葡萄酒,城市中也有繁盛的商业市场和拜火教神庙。
粟特城邦是玄奘等人的必经之路
这里的君王喜欢征募名叫褐羯的武士阶层,作为自己的雇佣军战士和将领。还会每年会都举办骑射大赛,招募全国的勇士来比武。最强悍的勇士可以获得国王宴请资格。如果有勇士对他不服,可以公开对其进行挑战。只要能够击败国王宴请的勇士,就能继续享用宴席。正是这种浓郁的军事传统,支撑着地域普遍有限的粟特各城邦。即使是在远东,他们的移民也可以作为精锐军人为各方势力效命。 当然,这里也出产被称为胡旋女的粟特歌姬。她们的身影甚至在唐代画卷中留下过妖娆一笔。在撒马尔罕的王宫,玄奘或许能有幸看到具有唐风的中式壁画。这是粟特人在接触到唐帝国高层后,专门留下的高度写实绘画。
撒马尔罕王宫壁画上的唐朝皇室与李世民
吐火罗故地
翻越兴都库什山脉的玄奘等人
此后,玄奘的小队伍经过铁门关,进入了位于阿富汗山区的吐火罗斯坦。
阿姆河从东向西穿越整个区域,让土地的小麦丰饶、谷物充沛。这里依旧有着浓郁的希腊文化遗风,让玄奘看到了神庙的飞檐和柱头,带有典型的柯林斯柱头,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遵从早期样式的佛陀雕像,则继续以古希腊的太阳神阿波罗为原型。
玄奘还注意到,吐火罗地界内地人使用25个字母。
这正是从古希腊传入的24个希腊字母,在加上本地的一个特殊音后,成为流行一时的巴克特里亚语。当地文人也在使用希腊书写方式,所有文书都需要从左向右阅读。而且玄奘专门记载,这种文字是在特定的社群中父子相传。从吐火罗到北印度,都被各王国所广泛使用。但本地的王族已经绝嗣数百年,希腊裔和白匈奴都改信佛教。所以在玄奘看来,当地土著变得畏惧战争。地区内的27个城邦的领袖,几乎都是突厥军事贵族。
阿富汗各地都有出土的希腊字母碑文
穿越吐火罗故地,玄奘还需要越过被称为大雪山的兴都库什山脉。
在阿富汗南部的巴米扬,拜见了当地的巨大大佛像,参观了前朝贤者留下的圣物。随后才进入被西方古典文献称之为卡庇萨的犍陀罗区域。这里处于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区,所以民风暴烈彪悍、男女关系放浪。不过这里还是由属于刹帝利种姓的王侯统治,对北方的突厥军阀寸土不让。
玄奘则继续拜访了当年贵霜帝国时期的各种遗迹。
在失去了强力的君主庇护后,这里依旧有着繁盛的佛教礼拜活动,各种希腊式的建筑和神庙遗址如梦似幻。但此地的佛教衰败只是时间问题,各种印度教的分支开始北上推进到犍陀罗地区,而且在大肆吸纳信徒。所以只有继续南下,才能触及到让玄奘朝思暮想的印度腹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