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如大敌,各地都加大力度严管严控。一波波硬核操作也符合了广大群众的心声,获得无数好评。可在一些地方,严管严控措施存在矫枉过正的现象,对医界人员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烦恼。
事例1:日前,河南南阳南石医院的护士下班回小区遭阻拦,阻拦者认为南石医院是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害怕她们携带病毒回家感染人。医院汇报后,南阳市防控指挥部发布通知解决医护人员出行问题,制作临时工作证做通行证。
事例 2:某医生群内咨询:「前几天我有接诊过相关发热病人,单位有观察房间吗,我家有 5 口人,回家怕传染给家人。医务人员下班回家后,会把新冠病毒带出医院吗? 对于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定义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是指与传染病患者有分享生活空间,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界定密切接触者有助于遏制传染性疾病,包括新冠病毒的传播。 根据国家委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四版)》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标准:
如是密切接触者,则应按规定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为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末次接触后 14 天。 而接诊了可疑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医务人员,只要穿戴符合标准的有效防护装备,就不能算作密切接触者,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被传染的风险概率极小,同时患者穿戴口罩后可很大程度上减少有害飞沫及气溶胶的播散,所以不必过度惊慌,一般也不用与家人隔离,可以正常下班回家。 至于小区不让医务人员回家的作法于理于法都是错误的。采取有效防护的医务人员离开医院后并不携带相关病毒,不是病毒携带者,也不是传染源,小区当然不可以阻挠医务人员回家。 在重大疫情面前,广大医务工作者们不顾生死,不讲得失,不求回报,最辛苦的是他们,最需要安慰和理解的也是他们,再多的赞誉和掌声给他们都不够。没想到,辛辛苦苦奋战在抗疫一线,拖着疲惫的身躯想回到家中,却被拒绝,让英雄们流泪,这种现象实在不应该。
2 月 8 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研究员冯录召表示:医护人员即使是在隔离病房接触患者的一线人员,都会经过科学的防护才进入病房开展工作。他们要经过正确的消毒防护措施和院感防控手段,医务人员离开病房和医院都不会携带病毒。我们希望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能被尊重、被善待。
图源:中国新闻网
当然,我们医务工作者自己首先要做好感控工作,将自己被传染的风险降到最低。这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人和患者。 结合基本的防护原则及相关经验,提醒各位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 就餐 餐前餐后洗手、消手,根据情况可考虑轮流就餐,减少交叉感染(如果实在做不到轮流,至少要保证就餐时不能面对面坐,更不能在就餐时交谈);在保证蛋白质和能量摄入的同时,适当安排饮水量和时间,不然频繁去卫生间,反复穿脱防护服,增加了暴露风险。不得已情况下也可以考虑成人尿不湿。 2. 手机 尽量不携带私人手机进入污染区,手机表面光滑,新冠状病毒更易存活,消毒轻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消毒重手机进液残了废了。况且身穿防护服也不方便使用手机。若怕防护严密无法辨识医护人员,可提前在非污染区用马克笔于一次性防护服胸前标注姓名。 3. 脱防护服 这个环节最容易发生暴露,一定要注意脱的顺序: (1)摘外层手套,摘护目镜,放入指定回收容器;
(2)脱防护服,拉开防护服拉链,摘除手套,以手接触防护服内侧面,脱除防护服,脱除全过程应始终保持接触防护服的内侧面,脱除后的防护服投入感染性医疗废物容器;
(3)实施手卫生,摘帽子,摘口罩,投入感染性医疗废物容器。
防护服里面的工作服应工作专用,不要穿回家。在更换自己的衣服前要再次洗手、清洗面部,颈部,擦手纸擦干。出门前带好新的医用外科口罩或 N95 口罩。 4. 住宿 建议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家庭成员间尽量减少接触或保持 1 米以上距离,厨房、卫生间等公共区域保持窗户持续开放。无法做到单间居住,应分床睡(此乃下策)。从工作单位回到住所后,有条件的洗澡、洗头,换洗的衣物用开水浸泡 30 分钟。 5. 切莫轻敌大意 每一次穿脱隔离衣都要认真仔细按流程来,不要因为前面一直很好而放松警惕。要知道,每一次奔赴前线,背后都寄托着家人、亲人、爱人对你的牵挂和思念。
写在最后
越是在紧急时刻,科学理性地对待就越发重要。抗疫应该在科学与法治轨道内运行,否则会引发新的问题与矛盾,或者增加不必要的有限医疗资源的耗费。在这个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非常时刻,需要科学与理性,需要人文关怀,让我们携手共进,迎接春暖花开的到来。
题图来源:中国科学技术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