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承认元朝蒙古为中国,那么一场世界性的病毒瘟疫就从蒙元西征战争开始。
公元1338年,在中亚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大旱灾,随后该地区爆发瘟疫,这场瘟疫通过人员的流动向外四处传播。
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城市——加法,位于黑海之滨的克里米亚半岛,它隶属于东罗马帝国的版图,附近是蒙古人建立的金帐汗国。当时,蒙古大军正一路西征。
1345年的一天,一群意大利商人与当地的穆斯林发生争执,双方互不相让,冲突升级。占下风的穆斯林向他们的同盟蒙古人求援,正欲征服整个克里米亚半岛的蒙古人便借此机会发兵,将这群意大利商人和东罗马帝国的守军团团围困在加法城内。
蒙古军队和穆斯林包围了加法城,加法城是一座多边形的棱堡,蒙古人无论从哪一面城墙进攻,都会遭到至少来自两三个方向反击。蒙古人虽然悍勇,却也无从下口。
围城一年,蒙古人不但没能攻下卡法城,反而因伤亡惨重而爆发了疫病,数以万计的士兵死去,蒙古人只好撤军。但在撤退之前,蒙古人将染病而死的死尸用投石机抛入城中。
加法城内堆满了死尸。面对这些已被瘟疫感染、正在腐烂的尸体,意大利人不知所措。几天后,腐烂的尸体污染了空气,毒化了水源,恐怖的瘟疫也随之爆发了。
加法城中被瘟疫感染者,开始时出现寒战、头痛等症状,继而发热、谵妄、昏迷,皮肤广泛出血,身长恶疮,呼吸衰竭;快则两三天,多则四五天,就纷纷死亡。由于患者死后皮肤常呈黑紫色,因此人们将这种可怕的瘟疫称为“黑死病”。
几天时间,一座曾经繁华的商业城市,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侥幸活下来的人也一个个蒙着黑纱,仓皇逃向城外,他们登上数艘帆船,返回祖国意大利。
然而,传播这场瘟疫的罪魁祸首——老鼠和跳蚤,却早已爬上帆船,跟随这些逃生者向欧洲大陆漂泊。
1347年10月,随着幸存下来的最后一艘船登陆西西里岛的墨西拿港,瘟疫如同幽灵一般,悄悄地降临到了整个欧洲大陆。
14世纪的欧洲正处于黑暗的中世纪。在教皇的统治下,战争频繁,思想禁锢,卫生条件差,人们普遍不洗澡,城中污水横流,老鼠遍地。当时猫被认为是女巫的帮凶,被大规模捕杀。喵星人的大规模灭绝,间接促成了这场大灾难的爆发。
1350年,瘟疫的足迹踏遍了欧洲大陆,连寒冷的北欧都未能幸免。1352年,瘟疫传播的势头开始减缓,在之后的五十年时间里,又连续爆发了四次,一直到17世纪,瘟疫还时常爆发。瘟疫先后造成2500万人死亡,占当时欧洲人口的近三分之一。
一直到1894年,科学家才发现引起“黑死病”的鼠疫杆菌,这种由鼠类、蚤类传播的疫病才得到抑制。
不过,黑死病过后,欧洲开始了社会转型,教会的专制地位被打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在欧洲兴起,改变了欧洲文明的发展方向。
500多年后,1910年12月,鼠疫在东北大流行。瘟疫迅速蔓延,仅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死亡人数就达39679人,占当时两省人口的1.7%,哈尔滨一带尤为严重。
当时清政府尚无专设的防疫机构,沙俄、日本均以保护侨民为由,要求独揽防疫工作,甚至以派兵相要挟。迫于形势,经外务部施肇基推荐,清政府派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
伍连德,字星联(1879~1960),祖籍中国广东新宁(今台山),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英属海峡殖民地槟榔屿(今马来西亚)。他的父亲伍祺,16岁就带着一张草席和一个枕头,独自到马来西亚的槟榔屿闯荡,后来和本地建筑商的长女林彩繁成婚。两人共生了15个孩子,存活下来的却只有11个,伍连德,是他们的第4个儿子,在1879年3月10日出生,取名伍连德,意为兼备五种美德。
189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维多利亚女皇奖学金赴剑桥大学学习。在做研究期间相继在英国圣玛丽医院、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师从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Elie Metchnikoff教授与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教授。
伍连德求学七年,共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学士、文学学士、医学外科学士。1903年,年仅24岁的他,就被剑桥大学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华人。
1904年底,他回到槟榔屿,在珠烈街开设私人诊所,并积极参加华侨社会服务,致力于社会改革,如反对吸毒和赌博。
1907年,胸怀报国理想的他,接受了清政府直隶总督袁世凯的邀聘,回国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职)。
伍连德与妻子
在天津,伍连德的“交际圈”也广纳人脉。首先是赫赫有名的金韵梅,中国留洋习医的第一位中国女子,开创了中国近代多个先河,成为了伍家好友,伍连德次子、三子都出生在金韵梅在天津开设的医院中。
然后是“同乡”或者同出生于殖民地的唐绍仪、伍廷芳等。据说,前者甚至酒后向伍连德透露甲午海战是袁世凯和伊藤博文在朝鲜争夺舞女引起的;而后者,伍连德认其做叔父。这两位后来是辛亥革命中南北方的代表。伍连德在自传中说,自己和住在天津的温平忠过从甚密,在温家伍连德还见过温平忠的外甥女——宋庆龄。
此外,原本连中文都不太会说的伍连德,后来也成为梁启超、严复等人的好友。有资料显示,梁启超在1926年9月14日给孩子们的信中说:“他(指伍连德)已证明手术是协和孟浪错误了,割掉的右肾……他很责备协和粗忽……”
1910年,正在天津主持中国第一所现代医学院——天津陆军医学堂的伍连德,临危受命,辞别妻儿,年仅31岁的他,只带着一个助手就抵达哈尔滨。
疫情远比他预料的要严重得多,一个英国制的中型的显微镜,及研究细菌工作的必需品:酒精、试管、剪刀、钳子。在这场战争中,这些便是伍连德所有的工具,剩下的就是勇气和决心。他要以一己之力,对抗肆虐人间的妖魔。
不畏生死,只为救人!这是作为一名医者,对职业操守的坚持,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他说:“我觉得一个人,择定了他的工作后,就应该认真去做。千万不可敷衍因循,如果是本着良心做事,便不可怕负责任。”
在当时的医学界,以日本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为首的科学家们,普遍认为鼠疫是由鼠传染给人的,对抗鼠疫的方法也非常简单:灭鼠。
伍连德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是可以通过人和人之间传播。他仔细地调查研究,发现此次烈性呼吸性传染病病源来自于一种草原上的旱獭,捕杀旱獭的猎人和皮货商是第一批感染者,最初感染死亡率几近百分之百。
并立即组织力量,采取果断隔离措施,灭杀病源。分设了“疑似病院”和已罹患者病院,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肺鼠疫”的概念。
1911年,抗击鼠疫时,在傅家甸内成立的滨江防疫疑似病院。
伍连德到达第三天就秘密进行病理解剖一具染病死尸,据伍连德回忆,这可能是中国境内第一例实体病理解剖,因为直到1913年,尸体解剖才被官方立法许可。
当时人们并不了解肺鼠疫,是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经呼吸传染的。医生护士也都不戴口罩。为使救助人员免受感染,伍连德发明并命令赶制了大批口罩——一种特殊的加厚口罩。
这种口罩的制作方式简单,每个只需国币二分半,价廉物美,此为后人称作“伍氏口罩”。老百姓们都纷纷戴上了口罩,死亡率大大地降低。这是世界上公认的口罩首先发明与使用者。
1911年4月,奉天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这种方便实用的口罩,受到各国专家的赞赏:“伍连德发明之面具,式样简单,制造费轻,但服之效力,亦颇佳善。”
1911年,哈尔滨停业的客栈、学校等被用来当作防疫的办公室和病房。
伍连德一系列有效措施开始实行后,到了1911年3月1日,死亡人数就已经下降为零。令人闻之色变的鼠疫,他仅仅用了67天,就控制住了!
1911年春节,傅家甸坟场焚尸,大火烧了三天
可以这样说,没有伍连德,这场鼠疫夺走的中国百姓生命绝对会是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口罩的雏形就开始了新的历史。
伍连德的知名度如日中天,传遍世界各地。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的记者,莫理循1911年7月9日,写给他的信中提到:“由于您在控制最近的鼠疫流行中的功绩,您的名字在欧洲特别是英国家喻户晓。”
1911年4月3日至28日,“万国鼠疫研究会”在奉天(沈阳)召开,来自英、美、法等11个国家的,34位医学代表参加大会,日本细菌学家北里柴三郎,企图压服中国医生接受他做会议的领导者,而另外11国的专家公推伍连德为大会主席。
1911年4月,万国鼠疫研究会与会者合影
在这次会议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人被誉为“鼠疫斗士”。如今一百年过去了,除了伍连德,再也没有谁敢用这个称号,这也是近代在中国本土举办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学术会议。
1911年,召开万国大会后,伍连德不仅被清政府授予陆军少校军衔,俄国、法国也颁发了勋章。
1913年,他的文章发布在,医学顶级杂志柳叶刀《Lancet》上,成为中国史上首位,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人。
1923年梁启超回顾晚清到民国五十年历史,发出感慨:“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梁启超手书
伍连德以病理性研究为依据判断此次鼠疫还将复发,从1911年开始,他创建了一系列防疫机构,亲任总医官,带领中国第一代防疫人驻守哈尔滨二十余年,其间有准备地成功抗击了1919年的霍乱和1920年的肺鼠疫再次流行,并为东北留下了第一所现代医学学校。
伍连德对中国近现代医学事业的贡献非常巨大,独一无二。
1910年,伍连德与颜福庆等人提出成立中华医学会,并与1915年正式成立,伍连德当选第一届会长并连任两届,并创刊《中华医学杂志》。
1914年,伍连德提议建立一所现代化医学院和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医院。
伍连德和基金会董事杰尔姆.格林(Jerome Greene)与协和医院华人医师合影。
1918年1月,伍连德提议政府建设一所大型医院被批准,并亲自捐款2500元,同时负责医院的筹建工作,所建成的北京中央医院,即今天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924年,他在沈阳建成了东北陆军医院,这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医院。
1926年,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科学校,为当地培养医学人才,这个学校就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前身。
他前前后后在中国主持兴办了,20多所医院和医学院校,为中国培养了众多医学人才。
除了致力于建设现代医学体系,伍连德还致力于建立中国的海关检疫。
中国海关检疫始于1873年,但检疫权一直控制在外国人手中,由外籍医生担任检疫医官,为外国人服务。
他建议政府收回海港检疫主权,在国际联盟卫生处的干预下,国民政府卫生署派伍连德负责收回检疫主权事宜,并由他负责成立全国海港检疫事务管理处。
同时,他还致力于中国的禁毒事业。1919年,他代表外交部,到上海监督焚烧鸦片1200箱。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他誓死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参与对中国的细菌战,从哈尔滨赴大连途中,被日军诬为间谍拘留并关入地牢。在被日本人关押3天后,经国际友人英国驻沈阳总领事伊思特斯营救后脱险。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在上海主持防疫工作的他,位于上海的家被日军炸毁了,至爱的妻子也离世。伍连德被迫离开中国,回到了马来西亚的槟城。
伍连德举家重返马来西亚,定居怡保市,开设私人诊所,成为了一位普通的医生。当地显贵多次劝说他出任政府职务,他都以年迈为由谢绝。
他在1959年出版的自传《鼠疫斗士》一书序言中写道:
1960年1月21日,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邹新庆律39号,一位伟大的医生因心脏病而离世了,享年82岁。
1月27日,《泰晤士报》写道:“伍连德是“流行病的英勇斗士”。
伍连德: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
2007年,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公开了部分诺贝尔奖候选人资料。人们可以查询到1901-1951年度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情况。获得提名的科学家中只有一位中国人,他便是中国现代医学先驱、中国检疫事业创始人伍连德(Lien-Teh Wu)。
诺贝尔基金会规定,除了公布最终获奖者外,凡作为候选人的科学家,名字都不对外公开,并设置了50年的保密期。
2007年04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作序,王哲所著的《国士无双伍连德》的书面世,大多数中国人,才认识了这位当年,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拯救万千中国老百姓的英雄。
他是中国公共卫生学家,我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一位真正的医者,于患者头顶被死神悬刃之际,不顾一切,冒死救助黎民百姓;他是一位真正的中国人,于国家生死存亡大厦倾倒之际,燃烧自我,挽救民族危机。
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样一位,曾为中国医学发展,呕心沥血的伟大人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远铭记他:伍连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