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注重的就是丧葬文化了,所以自古以来各地的丧葬文化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尤其是古代的一些达官显贵,在下葬的时候,喜欢将生前喜爱之物陪同自己一块下葬。这些东西个个价值连城,再加上千百年来的沉淀,这些陪葬品更是成为了稀世珍宝。
除去这些物质上的东西,古人对精神上的追求也是非常的丰富。他们会找些当时有名望的达官贵人撰写墓志铭,这也算是为他们的人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在我国的浙江新昌县有一个仙女山,山上有许多的古墓。当时有一户人家迁坟的时候,就在这座仙女山发生了一起离奇的事情。村民们带人上山迁坟,按照常理,一般的坟墓只有一层青石板覆盖着。但是这个墓却足足有三层。
而在还没有看到墓室的时候,清理青石板中的杂物时,发现了一个镶嵌在石板上的石盒子,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当时村干部感觉这应是件文物,于是立马联系了当地的文物部门过来研究。根据赶来的考古队的勘察发现,这座墓很可能是一座明代的古墓。这个石盒子上面刻的文字就是墓主人的墓志铭。而按理说这座墓应该是明朝的一座普通平民墓。在森严的封建制度管理下,平民是没有资格撰写墓志铭的,这也是让众位专家很费解的地方。
墓志铭上写到,墓主是明朝中期的一位“处士”,名叫张谟。处士原指有才能却隐居而不愿做官的人,后来变成了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由这一介绍我们可知墓主张谟生前只是个没有做过官的普通读书人。而更让专家们感到震惊的是撰写墓志铭的人居然当时的两位一品大官。这在古代可是非常稀罕的事情,写墓志铭的是当时的礼部尚书潘晟,写墓志铭的是当时的兵部尚书吕光询。考古专家们觉得罕见之余又非常的兴奋,因为这可能将会是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
于是新昌县的考古队员们经过商量,一致同意打开这座神秘的明朝古墓。同时考古队也负责了仙女山的迁坟工作。炎炎烈日下,考古队员最终打开了厚厚的五层青石板,但是让专家们感到失落的是,古墓中除了两具枯骨,便再也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研究。后来通过村民拿出的《南明张氏宗谱》,考古专家发现张谟之子和那两位大官是好友。所以在其父亲去世后就请他们撰写了墓志铭,墓志铭谜团因此解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