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加衣,事到如今,曾经风一样的年轻人也终于活成了爸妈曾经想要的样子。秋衣扎进秋裤里,秋裤扎进袜子里。说句老实话,最近听到的最为正确的一句忠告就是——秋裤别脱!
这是多么荡气回肠而撕心裂肺的呼喊,得出这条经验的主人一定吃了不少苦。
众所周知,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而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没错,北方人过冬靠暖气,而南方人过冬则靠一身正气。
那么问题来了,古人过冬靠什么?难不成都靠抖动取暖的?
当然不是。
老祖宗的智慧岂止于此。
韩愈就写过“凄风结冲波,狐裘能御寒。”显然,在御寒的第一步,无论古今都是一样的,一条秋裤贯穿古今,爹妈催促必不可少。
接下来进入正题,在古代的皇帝老爷们,是如何过冬的。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在这个寒风萧瑟的点,寻常草民只能加炉添火,关门挂帘。而对于住着三百平米旅游别墅大房的皇帝老爷来说,过冬,属实让人抓秃了头发。
“房子太大,也未必是什么好事啊”
然而中国的能工巧匠何其之多,难不成还真能让皇帝老爷瑟瑟发抖但却无动于衷吗?鲁班后人显然对此是拒绝的,于是经过数千年的摸索,一整套宫廷防寒体系就形成了。
宫廷防寒秘术第一招——“花椒涂壁”
对于皇帝老爷来说,花钱无所谓,重点是要暖。于是工匠们提出了一个奢侈的计划,将淡粉色的花椒花瓣研磨成粉,掺于泥中,涂于墙上。这一招不仅奢侈,而且还有效。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花椒涂墙”有效的提高了墙体的保温效果。而且还有着美好的寓意,花椒多籽(子),祝愿皇帝和嫔妃们多子多孙、开枝散叶。也因此,皇后寝宫被称为“椒房殿”。
石崇、王恺争富的时候,石崇就为自己建造了规模宏大的花椒房,此类房屋,不仅保暖性能优越,更常年带有花椒香气,一时间豪富之家竞相模仿,蔚然成风,是当之无愧的富贵人家防寒秘诀。
上图_ 古代的龙纹空心砖
宫廷防寒秘术第二招——“空心火墙”
“空心火墙”也称“夹墙”“火墙”,历史悠久,自秦汉以来,就可见人世。具体做法呢,就是将皇帝老爷的琼楼玉宇做成空心之墙,内设烟道,寒冷时就由杂役掌火,热气顺着烟道,传至墙体,一时间屋内蔚然归春,可谓暖矣。这一做法后来渐渐传入民间,就成为了“火炕”。
不过此法也没有那么美妙,一是常年掌火,隔三岔五就要搞一次走水失火,损失甚巨。二来炉灶生烟,易中“煤毒”,今称一氧化碳中毒。《景岳全书》就提过,“人睡火炕,煤多热于室内。惟其房之最小而最密者,最善害人。”当然,宫廷巧匠岂是这么容易就认输的男人?他们还有招呢。
上图_ 养心殿东暖阁,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处
宫廷防寒秘术第三招——“暖阁”
“暖阁”也同样是“火道”的一种利用方式,首先在室内地面、炕面之下,修筑烟道,两侧多有辅烟道与之相连,时称“蜈蚣道”。随后,就要细细的安排排烟通道,避免一氧化碳中毒。很多阁楼上有铜钱型的小孔,这就是工匠所设的排烟孔。
以上工程完毕之后,盖以青石,覆以黄土,铺以金砖,砌以火炕,建以火墙。至此,整个工程才堪堪结束。形成了“暖阁”供暖体系。
“暖阁”的出现,还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机构——“惜薪司”。一司共有三处,曰“热火”,曰“薪碳”,曰“烧炕”。职责明确,保证皇帝老爷和后妃们能圆圆满满温温暖暖的过新年。
不过,即使如此,诺大一个紫禁城,每年的炭火消耗属实是极为恐怖,单靠“手提肩挑”怎能运送如此炭火?
于是皇帝嫔妃,乃至皇子公主们,都有自己的“炭火”份例。要算着日子供暖,惨矣。
上图_ 清雍正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上图_ 清 铜烤蓝花卉文字纹三彩手炉
宫廷防寒秘术第四招——“手炉汤婆”
以上丰富的集体供暖手段,还无法满足皇帝嫔妃们多样化个性化的供暖需求,因此,能工巧匠们还创造了丰富的“辅助供暖体系”。包括“熏炉”“手炉”以及“汤婆子”。
“熏炉”的起源可谓是由来已久,早在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它的身影,而在宫廷,其多为珐琅所制,所谓“御燻炉兮长不暖,对巵酒兮忧恒满”,可见,早自大唐,就已经有使用大型熏炉来提高室温的先例了。
当然,精致的嫔妃们更中意小巧玲珑的“手炉”,这东西,今称“暖手宝”。手炉又称“捧炉”或者“袖炉”。据说是隋炀帝杨广南巡时为了不受寒凉,命令工匠打造的。炉身分内外两层,以免烫手,明清以来,手炉发展进入繁荣时期,圆型、南瓜型、六角形等等多种多样的手炉,总有一款和您心意。
上图_ 朱雀铜熏炉
不过,“熏炉”和“手炉”都有着一个致命的缺陷,所谓“半夜清香入梦来,从此燻炉冷。”
显然,当夜幕降临之后,“熏炉”和“手炉”就无法为屋主提供长久的热量。这个时候,还是要看“汤婆子”也就是“汤媪”。这东西,今称“热水袋”。但古时多为铜质,内注热水,随后封口,就能给您长久的温暖,那滋味,小时候用过热水袋的朋友们都有体会。
宫廷防寒秘术第五招——“画九”
画九,民间版称“数九”。所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在极为寒冷而又缺少御寒手段的古代,农民伯伯们只能在萧瑟的寒风中一天天的盼着春来大地,数九,正是这一期盼的具体表现。
当然,宫廷版的“画九”或者“写九”要更为高级一点。“写九”使用“双钩描红画”,大多是印有“亭前垂柳珍重侍春风”的字样,九个字都为九划,一日一划,九九八十一,可见耕牛满地走。
没错,防寒秘术的最后一招,就是从心里安慰自己,“冬天就要过去啦!”以此来抵抗凉凉冬日带来的“负能量”。
“冬来无恙,你我安好”
文:未定君
参考文献:
[1]《景岳全书》 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明公史》 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国朝宫史》清嘉庆十一年内府钞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