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扰扰的声音在耳边摩擦,意大利零重力舞团《达·芬奇》的亚洲首演刚一结束,就立即引发了争论。我想,这或许就是艺术——只有被不断质疑、不断探讨与批判,我们才会更接近真相,更接近自我。到底,我们看见的,是不是真实的?
节目册的序言里,艺术总监佩利萨里说:“《达·芬奇》解释了人类自然和超自然间的非凡关系,以及完美强壮身体的具体性、人类思想和想象的轻盈、优雅及抽象性之间的非凡关系。这是一个舞蹈和戏剧的冒险,六名舞者在空中漂浮,对平衡和完美的探索永无止境。他们在无引力的梦幻世界中舞出一系列引人入胜且犹如柏拉图寓言式的达·芬奇画作…”
达·芬奇
的确,在这部元素丰富的作品中,我不止看到了文艺复兴的画作,不止听到了文艺复兴的音乐,还有五声性的旋律、红楼梦林黛玉式的解构人物、黄金分割的渗透、夏娃身上的母性、世界音乐的融合与碰撞…
涵盖在《达·芬奇》中的,好像不仅是达·芬奇,更多的是整个宇宙;又或者,达·芬奇的身体里就蕴藏着整个宇宙的能量。
例举几个舞蹈片段来说一说吧。第二场“点金术、空气、土、水和火的研究”讲述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冶金工艺。达·芬奇鼓励人们向大自然学习,到自然界中寻求知识和真理。他认为知识起源于实践,应该从实践出发,通过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舞者的身体被长长的薄纱包裹着,从形象上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炼金术的概念,但也从现实社会的角度,看见了工业文明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囚禁与自由。一个浑厚的男中音吟唱着,通过旋律表现着轮回、交替、碰撞、撕扯、驾驭、漫步、践踏,最终回归平衡与和谐,甚至有着对于工业的敬畏。
第九场“声音、音乐、鸟”
到底是我们开创了高科技、新产业,还是高科技、新产业束缚了我们文明的进步?究竟,什么才是自然,什么才是自由,什么才是我们与AI技术的关系?当墨绿色的布景下,舞者最终跨步行走在横向延展的薄纱上,好像最终,我们可以找到与一切相处的方式,但是在这之前,我们一定会经历循环往复的挣扎与挣脱。
第六场“安吉利亚战役”好像是全场最有共鸣、最易懂的一幕。六位舞者作为神话人物与马头共同演绎这幅著名的画作,切分节奏的鼓点与渲染而成的红色幕布,让人置身于15世纪的意大利。达·芬奇原画中描绘的骑士被认为“如野兽般的残忍”,它将恐怖的世界缩小在一副壁画之中。
达·芬奇的画作《安吉利亚战役》
舞蹈中,人与战马的躯体痛苦、恐怖地纠缠,这是对人性暴力的具象表现;敲击大腿的人们准备着出战,弦乐的声响带着虔敬的宗教仪式感,却做着违背信仰的事情。是讽刺,也是警告。
“蒙娜丽莎”堪称观众最期待的舞蹈选段,一个一个女性从浮夸的蓬蓬裙中钻出,开始漂浮、舞动,最终好不情愿地回到了蓬蓬裙。从音乐中,我不仅在旋律中听见了五声性的中国元素,还看到了女性角色的分身与重塑。
于是,我问自己,我们的艺术作品中有没有这样的解读,有没有这样的创造?当然有!《红楼梦》中,多灾多难的香菱、遁入红尘的妙玉、眉蹙春山的龄官和命比纸薄的晴雯,何尝不是在隐喻黛玉一生的命运走向。从童年的坎坷,性格的孤傲,到爱情的磨难,再到最终的结局,我们也曾创造过典型的女性形象,甚至这个女性形象也是历史文明中女性形象的缩影。
那些呼唤起世界文明共鸣的,是艺术作品,是一个一个带着神秘微笑的人物。这是舞蹈《达·芬奇》给我带来最大震撼的另一处。
舞蹈的动作是简单的,但隐喻与表达是深刻的。没有一个符号应该被亵渎,更没有一个章节值得被忘记或忽视。不只出现在第四场“黄金比例”分割,这个概念也贯穿了全剧的舞台设计,几乎每一个定位都带着“数学美感”;长笛音色的数次转变,都刻画了精彩的瞬间——懵懂的万物欣然、充满想象力的灵魂塑造、星辰大海的忽远忽近。
第四场“神圣的比例”
尾声,还未从第十四场“最后的晚餐”里逃脱,就在一阵局促的节奏中,面对着全新的问题:“耶稣死了,然后呢?”是不是很少有人会这样追问,但是导演显然想告诉所有人:这还不是结局。
第十四场“最后的晚餐”
轰轰烈烈的音乐元素开始堆砌,文艺复兴之后的遍地开花繁荣再度呈现,随着达·芬奇带来的巨大影响,多学科开始迅速发展,层出不穷的医学家、哲学家、天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开始勇敢地改变世界。
根本没有什么结局,因为万物还在生长,一切永无止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