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滨市展台前人流如织,参观人士纷纷驻足观看了解。
六天的盛会精彩收官,“永不落幕”的进博会代表着中国永远敞开的开放大门。上海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值得回味和挖掘的故事,还在进行。今年是中国和日本缔结《和平友好条约》40周年。本次进博会日本成最耀眼明星,派来了企业数量最多的参展商团,对下设的7个领域、9个展厅实现了全覆盖。
在这多达468家企业中,有一个展位在红蓝渐变色的底板上打着“上海-横滨缔结友好城市45周年”的标语,显得十分醒目。2018年,对于日本横滨市来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不仅是与上海建立友好城市的45周年,还成为2018上交会境外主宾城市。在日中邦交正常化的第二年即1973年11月30日,横滨就与上海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这也是上海的第一个友好城市。
此次进博会,横滨企业经营支援财团(IDEC)带来了四家当地高端医疗企业,和他们与上海这座城,45年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NITTO公司与西村拓纪设计株式会社共同研发的可穿戴椅子“archelis”。荣获“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esign Intelligence Awords(DIA)”中的“创智奖(DIA Innovation)”。
Think-Land、JMC、GLOBAL HEALTH、NITTO这四家高端医疗企业展出的产品有利用光涡制造技术研制的胰岛素无痛针头Micro Needle;有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心脏导管术模拟装置 『HEARTROID?』;有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简单操作就能看到皮下脂肪和肌肉的占比以达到减肥健身效果的可视化超声波装置“みるキューブⅡ”;以及为了减轻医生在手术台上长时间站立对双腿的负担,可穿戴椅子“archelis”。这些展品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日本市场都还没被认证,是代表了横滨市最引以为傲的最先进高端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
Think-Land株式会社社长宫地邦男谈到中国压倒性的市场规模时,以口罩为例,预计2019年就有5000亿日元的市场。GLOBAL HEALTH株式会社代表取缔役田中寿志观察到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对于有科学依据的信息尤其敏感,也对减肥、健身的意识很高涨,他满怀信心地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人一样‘对于身体组成的可视化’有这样强烈的兴趣!”
把这四家企业带来参展的横滨企业经营支援财团(IDEC)上海事务所所长斋藤信明在开展前夕就对本报记者表示:“进博会的召开,是让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从生产大国到消费大国转型,产生新认知的好机会。虽说我们国家还没有完全认识到中国已从大量生产‘便宜但劣质’产品这种不恰当的制造业模式,转变成了充满消费魅力的国家。但连同中小企业在内,这是一个让人充分体验的好机会。”
诚如其言,这四家横滨的中小企业亲眼看到了中国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并通过进博会的平台,顺利实现了开拓以中国为发端的国际市场的愿望。
▲ 11月9日上午,进博会上横滨市企业代表团与东方国际创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要符合上海超一流国际大都市定位!”
为什么会选择这四家高端医疗企业来参展?斋藤所长解释道:“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要符合上海超一流国际大都市定位的尖端领域;二是超越日中政体的不同,横滨和上海能够共同为世界做出贡献的领域;三是不论政治情势如何变化,面向未来两座城市能够长期合作的领域。”最终经过横滨市经济局局长林琢己亲自招商,精挑细选出这四家高端医疗中小企业来参展。
这三点用心的背后其实蕴含着横滨和上海两座城市45年间友好交往的点滴。
说来看似巧合,2018上交会主宾城横滨市所选的主题“奔向氢能社会”,提前“撞题”了李克强总理今年访日时参观丰田氢能源汽车MIRAI的兴趣点。当初选题时同样也是基于这三点考虑,斋藤所长意味深长地说:“如果带日本成熟的技术来上海,这对已经是超一流大都市的上海来说意义不大,甚至有些失礼,而且在45周年这个历史节点,也无法引起广泛的关注。但如果是氢能的话,日本也是刚刚兴起,全力推广氢能的城市也就北九州市、丰田市、福岛市等少数几个城市,横滨市是日本国内氢能利用做的最好的城市。上海对氢能的利用又走在中国城市的前列,2017年亦有相关氢能政策的推出。从技术研发的空间上,不论世界还是日本和中国,这还都是新兴领域,我认为如果把这两个城市最先进的研究领域在横滨介绍的话,超一流大都市上海也会受到瞩目。”他认为氢能的商业化要到30年之后,进入实用阶段也至少十年,这正好是日中两国可以长期共同切磋琢磨的领域。氢能的发展和利用不仅对两个城市的市民生活、环境有好处,亦对世界的发展有贡献。他确信,氢能领域可以实现日中两国携手共同应对世界环境问题,也势必会对两国关系带来良好的影响。
▲2018上交会上,主宾城横滨市TATSUNO加氢站的设备,要为搭载了横滨市阿耐斯特岩田公司车载空压机的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的氢气巴士注入氢气。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交会的加氢仪式上,IDEC尝试了其他主宾城市没做过的一点,加入上海企业参与展示,即使用横滨市TATSUNO加氢站的设备,为搭载了横滨市阿耐斯特岩田公司车载空压机的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的氢气巴士注入氢气。加入上海企业参与的元素,体现了45年间横滨对上海的支援,以及今后横滨在先进科技领域向上海学习的态度。斋藤所长感慨道:“上交会之所以有主宾国(城市)机制,首先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不想单纯只介绍横滨,而是想强调与上海的友好关系,表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己与他者的‘缘分’。”
▲1973年,在人民大会堂发表缔结友好城市宣言的横滨市市长飞鸟田一雄。横滨市是上海第一个友好城市。
▲1979年,在上海举办横滨工业展览会。横滨是首个在中国召开工业展览洽谈会的日本地方城市。
回顾横滨与上海这45年间的交流合作,有技术学习层面的互动,也有人才培养方面的对接。比如,1996年,国内还没有条形码技术时,是横滨为上海提供了条形码的核心技术,然后流传全国;此外,上海也曾多次派人去横滨考察学习树脂成型技术。
年轻时就从《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学习中国文化和人情世故的斋藤所长深感对于日中关系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个人之间的友好交流,建立起朴素、单纯、强烈的情感关联。他认为,企业间的产业交流固然很重要,但在文化层面、城市规划、环境问题、老龄化对策等方方面面的交流也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更要注重培养能够充当两国交流重任的人才。
已在上海生活了四年之久的斋藤所长,亲眼见证中国的消费实力让全球刮目。在他看来,去年“星巴克臻选烘焙工坊”继美国本土之外第二家落户上海,之后的开设顺序也是先北京再东京,选址跳过日本,这已经说明,在亚洲上海已经成为具有NO.1消费能力和文化吸引力的城市。
什么是创造东京湾区经济奇迹的“横滨经验”?
习总书记在开幕讲话中提到,“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斋藤所长同时注意到10月份刚开通的港珠澳大桥,把制造中心广东省与金融中心港澳地区连接起来,对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及大湾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就此他详细回顾了横滨运用先进科技创造东京湾区经济奇迹的往事和做法,并为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横滨经验”。
东京湾的发展,最初是以东京的太田、江户川等大型重工业以及为其供应零部件的中小工业地带为起步的。工业上依靠东京的物资进出口,横滨负责与海外交流。伴随重工业的发展,横滨港承担了钢铁、石油、造船等大型工厂原材料的海运功能。
战后,日本经济高度增长。到1970年代左右,横滨的海岸线几乎都被埋掉,成为重工业基地,也就是被称为“京浜工业地带”,日本最重要的产业据点。到了经济高度增长的后半期,就出现了严重的公害问题,以人口激增的大城市横滨为首,生活在大都市的女性从母亲的立场发出“为了子孙后代”的抗议之声。横滨市才真正开始研究针对市民健康、文化生活的对策。
1964年排污企业(如发电厂)与横滨市缔结协定,答应最大程度上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并接受政府监督。这个应对公害的协定被称作“横滨方式”在全国推广。这个方式的优点,就在于不是淘汰污染企业,而是使他们最大程度上做出努力并受政府监管,进行彻底改良。结果是,当时那些公害企业现在都变成了环保企业。
斋藤所长认为,中国地方政府也可以参照这样一种做法,不是一味淘汰和转移污染企业,而是制定让其为地域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政策。
▲东京湾的横浜港夜景
现在横滨的两大产业是汽车零部件和半导体设计。汽车零部件方面,聚集了以日产为金字塔尖的大型供应商。半导体产业方面,东京和川崎市布局着东芝、NEC、富士通等大公司,而在新干线途径的新横滨周边集聚着一旦问题发生就可以乘坐新干线飞奔到全国各处的小型半导体芯片设计公司。当时,横滨市经济局提出IT产业集群的构想,把小型芯片设计公司集聚在了新横滨附近。现在,横滨市有超过3500家半导体公司,可谓达世界之最。
这里不仅有可以实现理想芯片设计的各种信息,还不断诞生来自世界的有关自动化运转、自动车、光学机器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下游企业研究所。“像中国的企业华为、联想、BYD、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也在此设厂,还有上海的企业凤凰光学、上海鸣志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斋藤所长如数家珍地说道。
最后,他把东京湾区简要归纳了一下,有如下几个特点:
1、湾区一体化的必要条件是完备的交通路网体系;
2、伴随地域产业高度化的同时,机场的国际化;
3、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航运能力;
4、在既有的一个以人才和信息为核心的都市外,建立与之相匹配的都市群。
他认为一至四点,粤港澳大湾区都已具备。那里有传统产业中心地的广州、金融中心港澳地区、科技之城深圳、制造业之地佛山。斋藤所长充满期待地说:“现在,把这些地区都连接在一起的港珠澳大桥也通车了,作为东京湾区的横滨市也很期待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我们IDEC也会全力以赴支持区域经济的合作和交流!”
作者:本报记者 温潇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