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市政协昨天召开“全力以赴做好进口博览会城市保障,放大溢出效应,推进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专题协商会。副市长吴清在通报进口博览会筹备情况和上海城市服务保障工作进展有关情况时透露,目前进口博览会城市服务保障各项工作总体顺利高效,进度符合预期。
据介绍,上海坚持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把举办进口博览会作为全面提升新一轮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载体。上海将深化“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建设,选址建设“6+365”常年保税展示交易场所,做实保税展示、保税交易、信息发布、价格形成等功能,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口商品集散地。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外围15条道路全部修建完成,17项道路和设施提升任务基本完成,将实现长三角地区快进快出。轨交、公交、出租、包车、停车专项方案已经确立,优化完善交通引导,开发上线交通保障App。此外还新增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车行标志360块、人行标志180块,力求一目了然、快速通行。
下一阶段有关方面将督促确保重点任务完成落实,比如此前确定的进口博览会城市保障八个方面106项任务245个节点,所有项目计划将确保在10月30日前全部完成。安保方面,将全面完成临战阶段各项筹备任务,逐项完善安全管控措施,并严格落实核心场馆建成后和布展期间的安保措施,加强长三角周边的联防联控。交通方面,将确保交通组织有序可控,优化道路交通组织、“大客流”疏导管控等方案,制定异常天气、突发事件针对性的交通预案,并抓紧更新交通引导信息,对App交通引导进行使用测试,力求实现一键导航。
政协委员们认为,上海要以举办进口博览会为重大契机,主动对接,增强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徐建明表示,立足大虹桥地区交通枢纽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两大综合优势,今年市政协开展了相关课题调研,建议建设虹桥国际会展中心、虹桥世界贸易中心、虹桥长三角区域协同服务中心和虹桥经贸论坛 “三中心一论坛”,把大虹桥地区打造成在亚太和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市政协常委、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国平认为,对普通市民而言,进口博览会是开阔视野的好机会,除了发动市民积极参与,还应维护好市民利益,比如在交通方面尽量把对市民的影响降到最低,还要提升市民参与进口博览会的体验感。
作者:周渊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