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昨天听取和讨论了关于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筹备工作情况的报告,坚持“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围绕“进得来、出得去、行得畅、住得下、吃得好、守得稳”,进口博览会各项工作推进总体顺利高效,进度符合预期。同时,这是本届市人大常委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一次实践探索。
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
目前,进口博览会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正全面推进。场馆改建、软装设计、南广场绿化景观和整体立面、能源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全市绿化提升和环境整治项目全面推进;以提升黄浦江两岸旅游功能为重点的景观照明提升改造工程、“9+4”主要高架和高速道路提升、场馆周边43公里架空线入地工程抓紧建设;通信保障,推进国家会展中心、重要活动场所、下榻酒店等区域通信网络升级;能源保障方面已落实应急抢修预案和队伍,正在加紧国家会展中心第三回路供电工程设计和施工。
围绕 “精准、有序、可控”的总体目标,上海正全力推进城市交通组织三大类目标任务,确保 “进得来、出得去、行得畅”。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周边15条配套道路正加紧施工建设。组委会优化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周边交通一体化指引,开发交通导引App;轨道交通方面已编制“三线三站”专项保障方案,增加交通运能,加强客流组织,提升服务水平;地面公交将加密17条线路班次,增设8条短驳公交线,并每天安排100辆应急公交备车;出租汽车将组建纯电动出租汽车专属保障车队,提供驻场服务保障;团队巴士将开设 “酒店穿梭线”,并预设若干线路,提供灵活团队出行服务。
着眼“当好东道主,为国内外嘉宾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目前上海已制定迎送礼遇、食宿、车辆、联络官、翻译等接待方案,围绕“迎、行、住、食、转”五个环节,分类分层细化落实接待流程和接待标准。
住宿保障方面已梳理形成全市三星级以上1700余家酒店、25万余间客房供给清单,公布价格行政干预方案,做好酒店房价、网约出租车、周边停车场等价格管控。餐饮服务方面,围绕“供得上、吃得安”,建立覆盖核心区、辐射区和全市范围的餐饮保障体系。窗口服务方面,全市35个重点窗口行业已开展服务规范、服务技能、礼仪常识、接待用语等综合培训300余场,培训超过24万人次。
20多项创新举措基本落地
进口成交是衡量进口博览会成效的重要标尺。如何促进“展品”变“商品”,让更多优质商品和服务更加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口博览会?
副市长吴清在报告中表示,组委会注重用好经贸外事活动资源,欧莱雅、阿斯利康、赛诺菲、霍尼韦尔等世界500强企业参展;市贸促会、东浩兰生、东方国际、光明集团利用自身资源和渠道,组织海外供应商参展。
其次,“2+4+18”交易组织体系已经构建。“2”即 “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的线上线下平台,各平台已制定促进交易的计划,服务指南已编制完成;“4”即跨境进口电商联盟、展示展销服务联盟、大型零售采购商联盟、综合贸易服务联盟四大采购商联盟,已全部成立,将在现场组团式举办订货会等;“18”即16个区分团和国资、服务贸易两个分团,力争超额完成采购目标。全国各地方交易团已于8月31日前完成预登记。
在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海关通关须知和便利措施已发布,前期上海提出的20多项为进口博览会量身打造的涵盖展前、展中、展后的创新举措基本落地,包括允许展会展品提前备案、以担保方式放行展品、延长展品有效期至一年、展品展后进入保税监管场所或特殊监管区域视同离境予以核销、对展品展中销售和现场成交适用中西部国际展会的税收优惠政策、开展保税展示交易常态化制度创新试点等。下一步还将推动形成“6天+365天”保税展示交易常态化、制度化安排。
为全球新品在沪首发营造最好环境
下一步,组委会将打造好一流影响的载体平台,为参展新品发布落地提供优质服务。专门建立“首发东方”平台,积极对接进口博览会的参展商,为场内和场外新品发布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同时,还将做好场内和场外发布相结合、线上和线下发布相结合、发布和落地销售相结合,把展品及时变成消费者触手可及的商品。同时,针对新品首发出台一系列支持措施,减少新品入境时间、优化活动备案流程,为全球新品在沪首发营造最优最好的环境。
做实“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建设一批线上线下相结合、保税展示与交易相结合的进口贸易促进平台,加快打造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口商品集散地,加快构建覆盖全球的进口贸易促进网络。
作者:祝越
责任编辑:李勤余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