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中午11点,全季上海海伦路地铁站酒店店长刘斌接到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电话:一批医护人员希望入住酒店。
“封控状态下,医院不能关,医生还是要给老百姓看病。前几天医生们都只能住医院但都休息不好。他们就想着能在酒店好好洗澡,睡个好觉。”
刘店长当即和业主沟通:“特殊时期,医院附近酒店资源本来就紧缺,而我们的全季酒店距离医院骑行仅1.3公里,能为医生上下班提供很多便利。” 业主也表示:很愿意为医护人员服务。
但特殊时期,考虑到“只进不出”的封控管理原则。刘店长担心医护人员入住后,无法离开酒店进出上班,于是立马多方渠道沟通申请。他联系了居委、街道,最终多方辗转联系到了文旅局,在反复沟通,并提供工作通行证明后,获得了“申请批准同意接待”的答复。
此时已近下午2点,刘店长还没赶得及吃午饭,接连接听拨打了30多通电话,早上满电的手机,显示电量只剩30%。
刘店长继续和医院联系,沟通当晚有多少医护人员入住,需要提前配合他们做哪些准备。同时,他还是顾不上吃饭,顾虑到门店现有一批住客。他们是封控前就入住酒店的客人,有42位。
店长觉得有必要当面和原有的住客提前打个招呼。“打电话显得不太尊重,我是逐个上门当面沟通的。”店长说,当他和客人解释接下来会接待医护人员的时候,客人都予以理解。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客人的安全,店长征求住客意见后,请原本住2楼的住客挪到3楼入住,后续安排医护人员住2楼,电梯仅供医护人员使用,其他住客如有需要,尽量走楼梯。这样一方面做到物理上的隔离防护,另一方面也给医护人员和其他住客分别提供一个尽量安静不被打扰的环境。
获得住客的理解后,店长也表示会全力满足住客需求,什么服务都送到门口。“需要物资你就电话联系我们,我们前台24小时有人。”
4月3日晚上,接待了4位医护人员;4月4日,接待了45位医护人员。
由于封控酒店物资紧缺,按照提前沟通好的方案,医院会有车配送食堂餐食至酒店。中午12点了,饭还没送来。原来因为没有通行证,车辆无法供餐。医护人员很着急,店长说:“我来想办法,如果我能出去就我去帮你们拿。” 他马上给街道办打电话,但街道按照防疫规定拒绝了他出门的请求。群里一位急诊部主任说,他们有盖章工作证件,可以出入。于是他们组织人力,去医院拿餐。取到餐回到酒店,饭菜已经有点凉了,店长马上安排同事帮忙热饭。”后来,午餐、晚餐就由群里轮班的小组长去取,值夜班的医生会帮忙带早饭回来。
谈及物资紧缺的问题,店长也有点无奈,其实我们“早在30号就开始囤菜了。也让酒店旁边的超市优先供给物资给我们门店,在封控前夕还请酒店客人自备了一些干粮。还囤了一些员工的。后来考虑到封控时间可能延长,店长又多方联系之前合作的供应商,和各种团购渠道,都因车辆没有通行证无法送达。文旅老师这边给了一些渠道:面包房、肯德基、中式订餐,每个供应商的电话都很难打。好不容易打通“中式订餐”,这家一听是虹口区,他们是拒绝的。因为运力有限,他们只送杨浦区,且要50份起送。
店长和供应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心比心,我们这里有40多位住客,真的是吃不上饭了。” 软磨硬泡到半夜2点,对方表示也想办法和总部沟通。后来终于答应下来,此时供应商实在是运力饱和,“我们算是最后一家挤进去的供餐点。”
“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个世外桃源。”“医生有倒班,我们尽量安排一人一房。晚上医生睡的不好,第二天工作那么忙肯定不好受。”刘店长说,“”刘店长说,“”“真的是好多天没有好好睡觉了”一个连续3天夜班的医生有次在前台,和店长说,“我们应该珍惜这次来酒店入住的机会,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个世外桃源。”当时店长绷不住眼含热泪。特殊时期下,不存在退房。店长把房间都留给医护人员,哪怕他们出去,有时候值班手术可能一天两天不回来,还是给他留着房间。店长为配合照顾晚归的医护人员,调整了门店员工的排班。原本早上两个客房阿姨,安排一位阿姨值班到晚上23点。有时候给医护人员送水、送客用品,也有时候,医护人员带回来的工作餐凉了,客房大姐就让他们先去洗澡,帮他们把饭加热了再送到房间。“这样能节省他们一点时间,能多睡一点是一点。这些孩子也很辛苦啊。”值夜班的客房大姐说。
晚上前台、保安值班,24小时为他们提供服务。
每天楼层电梯、公区按小时消毒。疫情期间,客房不打扫,阿姨就去收一下垃圾。
由于布草厂商不营业,客房没有更换布草。封控前已给入住客人提前换了一批,也和他们打好招呼请他们反复使用,或者超市买一点备着。针对医护人员,店长也请他们看看能不能自己带毛巾。“目前也在努力和布草商协商,能否将库存布草先租借给我们,但是封控期间的确也比较难,目前还没有回复,因为工厂停工了,也没有工人能够出去,但是会跟进。“店长表示。
编辑:陈晨
责任编辑:王蔚